(贞观政要)作者吴兢:唐朝史学家。陈留(今四川境内)人。季札第47代孙。仕历大部份时间是在京城做史官。武则天当政时,吴以"有史才"之名,被荐入史馆修国史。吴兢作为史官发扬了历代史官言、谏官的优秀品格。他除能秉笔直书,还能不顾个人安危直陈政事。唐中宗在武则天去世后无力驾驭朝政,武三思、韦后、安乐公主各派势力都在拉邦结派,政争不断,朝臣人人自危。安乐公主要废太子而自立,太子因发动兵变失败而被杀,后又把矛头指向相王李旦。吴兢在此严峻形势面前,他写了《上中宗皇帝疏》,劝诫中宗要明辨是非,珍惜兄弟情谊,最终保住了相王李旦。数年后李旦执政,是为睿宗。吴在唐玄宗执政时,反对玄宗集大权于一身,群臣不敢纳谏的局面,上疏玄宗要改变赏簿罚重、不听谏言、绕开吏部自行任命官员的做法!书中记载这个真实的故事!
贞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数枚而咒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将吞之,左右遽谏曰:“恐成疾,不可。”太宗曰:“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自是蝗不复成灾!
本文叙述了唐太宗在蝗灾爆发后,吞食蝗虫的故事。文章主要通过语言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唐太宗见到蝗虫后咒骂蝗虫与百姓夺食,"是害于百姓",可见他首先想到的是人民,忧虑的是民生。人后又说:"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言语之中流露出一个心怀子民的帝王甘愿为人民承担责任的勇气。当左右劝止他吃蝗虫时,他说:"所冀移灾朕躬,何疾避之?"进一步表现了唐太宗愿为人民承载灾难的勇气和坚决消灭蝗虫的决心! 说明了唐太宗爱民如子 !
李世民为帝之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各民族融洽相处,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公元649年7月10日(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