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国曾经是诸侯之长,可已进入春秋时期,由于“州吁之乱”以及卫宣公时期诸公子争夺王位,从此卫国走向衰弱,在春秋战国的舞台中沦为可有可无的小卒。
司马迁先生在《史记》中追究其原因:
太史公曰:余读世家言,至於宣公之太子以妇见诛,弟寿争死以相让,此与晋太子申生不敢明骊姬之过同,俱恶伤父之志。《史记.卫康叔世家》
难道原因真的仅仅如此而已吗?
01、“州吁之乱”留下隐患
首先我们要从卫宣公是如何坐上这个王位说起,卫宣公是卫恒公的弟弟卫庄公的儿子,也许是命好的缘故吧,他成了“州吁之乱”中最大收益者。
想当初,州吁凭借母亲受到卫庄公的宠爱,得以手握重兵,由此他的私欲无限膨胀。当时的大臣石碏就曾经劝告卫庄公不应该把兵权交给幼子。
石碏谏庄公曰:“庶子好兵,使将,乱自此起。”不听。《史记.卫康叔世家》
卫庄公驾崩,太子完登基即卫桓公,果然州吁发动了政变,袭杀恒公自立为王。这也是春秋战国时期第一场政变,从此就像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之后各诸侯国屡屡发生弑君行为。
州吁终于当上了卫王,可是他却没有很好地去笼络人心,而是东征西讨,联合宋、陈、蔡三国攻打郑国,帮助共叔段夺王位。如此穷兵黩武,自然是人神共愤。于是卫人在大臣石碏的谋划下杀死州吁,并从邢地把桓公的弟弟公子晋迎回卫国立为国君,这就是卫宣公。
至郑郊,石碏与陈侯共谋,使右宰丑进食,因杀州吁于濮,而迎桓公弟晋於邢而立之,是为宣公。 《史记.卫康叔世家》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卫宣公坐上王位就好比天下掉馅饼,意外惊喜。一来不是依靠他的才能,所以能否胜任还未可知;二来他从小在邢国担当质子,不仅没有得到任何当大王的培训和指导,而且有可能因为多年的寄人篱下的生活使得性格扭曲,一旦得到权利会变得骄奢淫逸。
但是由于州吁一死,一时没有更好的选择,所以石碏等人才不得已拥立卫宣公,这为将来的动乱埋下了祸根。事实证明卫宣公确实不是不是个好的君主,是后来祸乱的根源。
02、卫国引起动乱的根本原因:上有昏君废长立幼,下无贤臣精心辅佐
不得不佩服卫庄公超强的遗传因子,众所周知,“州吁之乱”就是由于卫庄公后宫多宠而引起的,他的这”优良传统“到了卫宣公这里不仅得到了继承,还发扬光大了。
初,卫宣公烝于夷姜,生急子,属诸右公子。《左传·桓公十六年》
烝的意思是:娶父亲的妻妾及兄长的妻妾。(公子伋又叫公子急)
看到了吧,卫宣公不仅将王位笑纳了,而且顺便将老父亲卫庄公的小妾夷姜收入后宫,并立为王后,生下公子伋,则立为太子,并把他嘱托给自己的弟弟——右公子职,要他培养和教导太子伋。伋成年后,右公子职为他娶齐女宣姜为妻。
可是卫宣公一见到宣姜年轻貌美,便不顾人伦道德将她据为已有,宣姜又为他生下了两个儿子子寿、子朔,卫宣公把他们嘱托给另一个弟弟——左公子泄抚养和教导。
右公子为太子(急子)取齐女,未入室,而宣公见所欲为太子妇者好,说而自取之。《史记·卫康叔世家》
卫宣公立即遭到了众人的诟病,为世人所不齿,所以有人还写诗挖苦了这位君王的龌龊行径,并收录在了《诗经》中,将卫宣公比拟成丑陋的癞蛤蟆。
新台有泚,河水弥弥。燕婉之求,籧篨不鲜。 新台有洒,河水浼浼。燕婉之求,籧篨不殄。 鱼网之设,鸿则离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诗经·邶风 ·新台》
卫宣公整日沉溺于后宫的美色中,连自己最喜爱的儿子都托付给弟弟抚养和教导,那么前朝之事更是无心打理。既坑爹又坑子,真是个不折不扣的昏君了。
卫宣公因为夺了太子的媳妇,心中未免介怀,便动了废黜太子伋立公子寿为太子的心思,谁知太子伋和公子寿都是仁义之人,他们为了拯救对方,双双牺牲在父亲的手中,卫国不仅失去了两个好的继承人,也为日后的动力留下了隐患。
毕竟嫡长子继承制是中国封建社会约定俗成的制度,是封建统治的基础之一 ,废长立幼,是在动摇王朝统治的基石,以后的传承可能会更加混乱。
山涛谏曰:“废长立幼,违礼不祥。”《三国演义》
那么我们再来看看满朝文武,史书对此似乎也没有什么记载,估计都是泛泛平庸之辈,唯一有记载的是卫宣公的两个弟弟,右公子职和左公子泄。也许他们两个当初在朝堂之上算上佼佼者了,不然卫宣公也不会将王位继承人和最心爱的儿子托付给两人。
可是他们对于卫国没有做出什么贡献,当卫宣公有了废太子之心,他们也没有据理力争。从他们日后领兵造反来看,此二人在卫国是有相当实权,有此权利而不不行使,要么是他们本身就是庸碌之辈,对于国事无心参与,更有甚者,他们也许是故意为之,到时好伺机而动。无论是何种情况,都说明二人不是贤能之辈。
左右公子不平朔之立也,惠公四年,左右公子怨惠公之谗杀前太子伋而代立,乃作乱,攻惠公,立太子伋之弟黔牟为君,惠公饹齐。《史记.卫康叔世家》
卫宣公死后,公子朔登位后,左右公子作为朝中大臣和叔叔,也不是尽心辅佐新王,反而在卫国的内战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如果说两人没有私心,实在是难以令人置信,何况左公子当初还曾担当教导公子朔的责任。所以当时的卫国上没有明君,下没有贤臣,发生战乱也是难免的。
03、受到外界影响,齐国和周朝的较量结果
我们可以发现在卫国发生内乱的这些年,始终都有齐国的身影,那么齐国又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呢?
卫君黔牟立八年,齐襄公率诸侯奉王命共伐卫,纳卫惠公,诛左右公子。卫君黔牟饹于周,惠公复立。《史记.卫康叔世家》
卫君黔牟八年(公元前689年),齐襄公率领诸侯宋、鲁、陈、蔡四国军队,奉周庄王命令共同讨伐卫国,护送卫惠公回国,诛杀左公子洩、右公子职。卫君黔牟逃奔到周朝都城洛邑(今河南洛阳),卫惠公复位。卫惠公继位三年出国逃亡,逃亡八年回国。
二十五年,惠公怨周之容舍黔牟,与燕伐周。周惠王饹温,卫、燕立惠王弟穨为王。《史记·卫康叔世家》
由于卫国动荡不安,此时齐襄公出了一个馊主意,他把宣姜改嫁公子伋的弟弟公子硕(卫昭伯)。
当然,齐襄公一次次插手卫国的内政,表面上是为自己的妹妹宣姜出头,为了保护宣姜儿子卫惠公的地位。
但是更加深层次的原因,齐国打着正义的旗号:镇压卫国的反叛势力,实则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在各诸侯国竖立自己的威信,为称霸诸侯做准备。公于前681年齐国召集宋、陈等四国诸侯会盟,这就标志着齐国称霸。
卫国因为连续的内战动乱,最终走向衰弱,看来也是必然的结果。
资料来源:《史记》、《左传》、《诗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