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觉的清朝没有什么好诗,出名的也就一个词人—纳兰容若。
直到读到了这句“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不由大为赞叹,这样的好诗怎能淹没?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突然看到一句话被打动了,然后再去搜这句话的出处,找到了整首诗,最后再去搜写这首诗的人,才发现原来这人很有名,写了很多诗,只是自己一直孤陋寡闻而已。
黄景仁的这首《绮怀》就是这样,《绮怀》总共十六首,这是第十五首,全诗如下:
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
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
自古以来,最美的是爱情,最令人心碎的也是爱情,爱情不知道伤了多少少男少女的心,不知多少人为此愁肠百结,痛不欲生,看起来黄景仁也是这样。
最美的诗就是画,一句诗就是一幅画,先看头一句,诗人坐在花下吹箫去遥望着红墙,红墙里有什么?自然是心爱的美丽姑娘。为什么吹箫去?这是在等啊!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动情的人就是不断的想,不停的想,想的让人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第二句更是名句,这句很意思,一下子令人想起了李商隐的”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有人说黄景仁是抄的李商隐的,抄就抄,不过人家抄的妙啊,妙的达到了原作的境界,甚至还有更加奇妙之处,佩服佩服。
“为谁风露立中宵”,寒夜里不顾风大露重,静立仰头望昏月,这画面是多么的动人?
为什么睡不着?还是想,相思入骨,想一个人是很痛苦的。
想啊想的这心就像剥了皮的香蕉一样。
回忆起相会时的三五个月的时光,化成了一杯苦酒,永远不能消去。
如何看一首诗是不是好诗?
首重“意境”二字,何谓意境?通俗的说,就是你一读就感觉自己身临其境了,好象身入其中一样,这就是意境到了。
比如剑客中的剑意,书法家的笔意,这个意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意境要好,第一要有情,这个情要能引起众人心底共鸣,让人身同感受;第二要有景,一读这诗就感到好象身在画中。
要把意境表现出来还要炼字,比如“为谁风露立中宵”,把“露”字换为寒字,变成“为谁风寒立中宵”,这句子立即变差了。
一个露字代表很多意思,不仅代表着寒,还代表着湿,代表着露水打湿了诗人的衣衫,代表着诗人可能是光着头没戴帽子,被露水打湿了头发,画面感立即上来了。
同样,如果用寒字替代了风字,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