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党争似乎成了主旋律,其中东林党与阉党之争算是重头戏,两党成水火之势,双方成员之间也是斗得你死我活,但是却有人能够在两党之间游走,而且在两党之间都做到了比较重要的地位,实在罕见,这个奇人就是南明大奸臣——阮大铖。
阮大铖,号圆海,1616年中进士,早年加入东林党,是东林党大佬左都御史高攀龙的弟子,与另一位大佬左佥都御史左光斗是朋友,在斗倒非东林党阁老史继偕的斗争中立下功劳,其在东林党内取得了较高的地位。
1625年,魏忠贤的同党为了打击东林党人,仿照《水浒传》编写了一部《东林点将录》,主要方便文化水平不高的魏忠贤能够读懂,在其中将东林党人与水浒108将做了一一对应。其中,阮大铖名列第19名,被编为“天究星没遮拦 吏科给事中阮大铖”,而他的老师和朋友则分列第5名(天闲星入云龙 左都御史高攀龙)和第11名(天雄星豹子头 左佥都御史左光斗),由此可见,阮大铖在东林党内的地位是相当高的。
有如此高的地位,按理说,阮大铖应该对东林党死心塌地了,但是,事情往往有意外。而这一次意外,则让阮大铖投降了东林党的死敌——阉党魏忠贤的怀抱中。
天启四年,吏部都给事中空缺,左光斗推荐阮大铖进京补缺,但是同时赵南星、高攀龙却想让高的另一个弟子魏大中(东林点将录排名第八)补这个缺,最后经过一番妥协,东林党决定让魏大中任吏部都给事中,而阮大铖只能任工部都给事中。要知道,虽然级别都是一样,但是吏部在六部中地位最高,而工科则是最低的,所以阮大铖很不满意,但是胳膊拧不过大腿,要想通过东林党路线去争取吏部是没希望了,“求上进”的阮大铖走了魏忠贤的门路,而魏公公也是相当给力,马上给他办好了,从此,在东林党人的心目中,阮大铖就成了“阉党走狗”。
而在崇祯初年,崇祯皇帝处理了魏忠贤,并编纂了《钦定逆案》将魏忠贤及其同党收录在册,规定永不录用,而对阮大铖怀恨在心的东林党人则趁机将阮大铖塞进了“阉党”名册,将其与“阉党逆案”紧紧挂钩,想让其永世不得翻身,可见东林党人也并非都是正人君子。
不管怎么样,阮大铖是倒了大霉,终崇祯一朝,他都再没得到起用,阮大铖只好避居安庆,后来因为李自成进入安徽而逃到南京居住。阮大铖虽然不能做官,但是他颇有才情,尤其是在戏曲方面,戏曲在明代是很多文人雅士展示才华的地方,写出了很多优秀的戏曲,阮大铖在一生中写出了《春灯谜》、《燕子笺》、《双金榜》、《牟尼合》、《忠孝环》等十多部戏曲,皆为当时之佳作,前四首流传至今,其中《燕子笺》、《春灯谜》两部连陈寅恪先生都推其为佳作,可见阮的戏曲水平了,称其为戏曲名家当之无愧。
不仅如此,阮大铖还有私人戏剧团,专门为自己和南京的达官贵人门表演戏曲,有时候还被召入皇宫为当时的南明弘光帝表演,这也成了阮大铖一个重要的社交手段。但是,就是这样一个戏曲名家,历史上的名声却非常差,可以说是遗臭万年,导致最后连他的故乡都不知道是哪里,因为大家都羞于与这样的奸臣做同乡。有人说其是怀宁人,但是怀宁人则不同意,认为其是桐城人,桐城人同样也不乐意,几个城市抢一个名人的案例见得多了,但是两个城市争着不要一个名人的不多见,可见其名声之臭。
他的名声有多臭,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就可见了,阮大铖在崇祯死后,在南明弘光朝因为首辅马士英的原因得到重用,被任命为兵部侍郎,后任兵部尚书,而当清军打到杭州时,从南京逃到此处的阮大铖带头剃发投降,之后随清兵向福建进军。此时,阮大铖已经接近60岁了,还随大军翻山越岭,最后连清军将领都看不过去了,劝其留下,但是阮大铖为了表示自己尚有利用价值,坚决表示不休息,随大军翻越仙霞岭,不久“马抛路口,身踞石坐”,坐在石头上死了,为了邀功送了自己的性命,也是无耻得无以复加了。
这也就难怪桐城和怀宁都不想与这个戏曲名家做老乡了。
更多历史故事,请关注“天涯看点”微信公众号。
- 上一篇:读唐诗《渭城曲》(王维)
- 下一篇:秋天的荻花,就是最美的秋日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