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文章阅读 > 中考篇目:《桃花源记》知识点汇总

中考篇目:《桃花源记》知识点汇总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4-11 10:43:57
阅读:
中考篇目:《桃花源记》知识点汇总

世外桃源

【作品原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文学常识】

《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这篇文章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写了武陵渔人发现桃花林,进入桃花源,拜访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和复寻桃花源的过程。

【重点字词】

1.缘溪行 缘:沿着

2.夹岸数百步 夹:在两旁 夹岸:夹于河的两岸

3.芳草鲜美 芳: 鲜美:鲜艳美丽

4.落英缤纷 英:花瓣

5.渔人甚异之 异:对……感到奇怪

6.欲穷其林 穷:尽,这里是走完的意思

7.便舍船 舍:离开

8.才通人 才:

9.豁然开朗 豁然:开阔的样子

10.屋舍俨然 俨然:整齐的样子

1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

12.阡陌交通 阡陌:田间小路 交通:交错贯通

13.其中往来种作 种:栽种 作:工作,做工

14.悉如外人 悉:

15.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黄发:老人 垂髫:小孩儿 并:

16.具答之 具:详细,详尽

17.便要还家 要:通“邀”,邀请

18.咸来问讯 咸:全,都 问讯:询问消息

19.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妻子和儿女 邑人:同乡人 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20.遂与外人隔绝 隔绝:隔开,断绝

2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乃:竟,竟然 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22.皆叹惋 叹惋:叹息感慨 惋:叹息

2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延:邀请

24.此中人语云 语:告诉

25.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足:不值得,不必 为:向,对

26.便扶向路 扶:沿着,顺着 向:从前的,旧的

27.处处志之 志:作标记

28.诣太守 诣:往,到,这里指拜见

29.寻向所志 志:标记

30.欣然规往 规:计划

31.未果,寻病终 未果:没有实现 寻:不久

32.后遂无问津者 问津:询问渡口,这里是探求途径的意思 津:渡口

【通假字】

便要还家 要:同“邀”,邀请

【古今异义】

1. 阡陌交通

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2.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 古义)妻子和儿女

(今义)男子的配偶。

3.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4. 无论魏晋

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义)表示条件关系的连词

5. 芳草鲜美

鲜美:(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食物味道好

6. 说如此

如此:(古义)像这样

(今义)这样

7. 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足:(古义)不值得

(今义)不充足,不够

【一词多义】

为:武陵人捕鱼为业 (作为) 不足为外人道也 (对,向)

寻:寻向所志 (寻找) 寻病终 (随即,不久)

舍:便舍船 (舍弃) 屋舍俨然 (房屋)

得:便得一山 (出现) 既出,得其船 (找到)

志:处处志之 (做标记) 寻向所志 (标记)

复:不复出焉、不复得路 (再)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又)

遂:遂与外人间隔 (于是,就) 遂迷 (终于) 后遂无问津者 (就)

【重点句子】

1.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为职业。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走,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2.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夹于溪流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地上花草鲜艳美丽,坠落的花瓣繁多交杂。

3.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渔人对此感到很奇怪。再往前走,想走完那片桃林。

4.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紧接着就看见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里面好像隐约有光亮。

5.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

(渔人)就离开小船,从洞口进去。开始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

6.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渔人)又走了几十走,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

7.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8.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田间小路交错贯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9.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那里面的人们来来往往耕田种地,男女的穿戴,都跟桃花源外边的人一样。老人和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自得其乐。

10.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桃源中人看见渔人,竟然非常吃惊,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

1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他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菜。村子里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询问消息。

1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

他们自己说前代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候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过,于是和桃花源以外的世人了隔开断绝了。

1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晋朝了。

14.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这渔人一件件为他们详细说出自己所听到的事,他们听罢都叹息感慨。

15.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其余的人各自又邀请渔人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酒和饭菜来招待他。(渔人在这里)停留了几天,告辞离开。

16.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这里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17.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旧路回去,一路上处处作了标记。

18.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渔人)到了郡里,拜见太守,报告了这些情况。

19.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前往,寻找以前做的标记,于是迷失了方向,没有再找到原来的路。

20.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南阳刘子骥,是个高尚的名士,听到这件事,高高兴兴地计划前往。

21.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没有实现,不久病死了。后来就没有探求去桃花源途径的人。

【成语积累】

1.世外桃源:比喻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理想中的美好地方。

2.豁然开朗:豁然,开阔明亮的样子。形容由狭窄阴暗突然变为开阔敞亮的样子。也比喻心理突然悟出道理而 感觉明朗。

3.无人问津:津:渡口。没有人来问渡口。后用此成语比喻没有人过问受到冷遇。

4.落英缤纷:坠落的花瓣繁多而错杂得样子。形容春天美好的景色。也指花儿凋谢的暮春天气。

5.怡然自乐:怡然,愉快的样子。形容愉快而自得其乐。

6.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7.鸡犬相闻:村落间可以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形容一派祥和的景象。

【理解性默写】

1.本文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桃花林奇异景象)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描写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5.描写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6.与《大道之行也》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表现的思想相同的句子是(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7.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b、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c.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8.“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人为何叹惋不已?

( 问今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9.交代桃源人来历的句子(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内容理解】

1.第一段描写桃花林的美景有什么作用?

渲染神秘美丽的气氛,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写桃花源的美好做铺垫。

2.第2段中,作者从哪几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了描写?

从活动、穿戴、心情等方面进行描写。

3.由“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你能从中联想到哪些人生道理或启示?

围绕“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有所作为,必须经历一些艰难苦难”回答即可。

4.“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桃源人为什么叹惋? 作者为什么不一一写出渔人的话?

桃源人为时代变迁,为桃源外的社会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源外的人一直过着痛苦的生活而叹惋。本文主要写桃花源的美好,而不是世外战乱;另外桃花源外的事世人皆知,没有必要一一写出。

5.渔人临走时,桃源人叮嘱说:“不足为外人道也”,其用意是什么?

桃花源中人不想外人进来干扰和破坏他们目前和平、宁静的生活,不想把外面的人事纷争带进桃花源。

6.渔人离开桃源后,还写太守与刘子骥先后探访未果的情形的作用是什么?

作用是: ① 增添神秘色彩。②暗示这是一个虚构的无法实现的理想世界

7.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作者虚构这样一个地方目的是什么?

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两件事是:(1)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2)未果,寻病终。

虚构目的是:描绘无剥削,压迫,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宁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同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作者和广大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8.在现代生活中,友人对自己周围发生的事情茫然不知,他的朋友说:“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成了桃花源中人了。”这个人说的话意思是什么?用简洁的话来回答。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他与世隔绝,孤陋寡闻,不问世事。

9.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2分)

只要所选之句为读者留下了一定的想象空间,并能对此句作简要分析即可。示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具言”的内容和“叹惋”的内容文中都没有具体体现,但读者结合文章可以想象到“具言”和“叹惋”的是桃源外世事变迁,人们饱经战乱之苦。

10.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成语是什么?

豁然开朗。

11.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是什么?(作者通过此文寄托了怎样的政治理想?作者通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黑暗的社会现实不满;对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意愿。

12.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当时的理想社会?我们今天应该怎样评价?

作者所虚构的世外桃源,是与所处时代相对立的。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民风淳朴;这里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定。这实质上是一个空想的社会,带有原始共耕色彩,在当时是无法实现的,只能是幻想。

13.作者为什么要虚构一个与现实对立的美好世界?

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愿望;对美好生活向往,对黑暗社会批判。

【中考案例】

(2018年山东威海市)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出,得其船,便扶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述,不复得路。

7.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渔人甚之 ②父焉,借旁近与之

B. 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予作文以记之

C. ①此中人云 ②卒中往往

D. ①便扶路,处处志之 ②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8.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9. 如何辩证地看待作者虚构出的理想社会?

【答案】

7. A

8.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可以互相听到。

9. 作者虚构出的理想社会,表达了古代人民对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带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不可能实现。

【解析】选自《陶渊明集》 作者:陶渊明 年代:东晋

7.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A项中的“异”都是意动用法,“以……为异”;B项中的“属”的意思分别为“类”和“通‘嘱’”;C项中的“语”分别是“告诉”和“谈论”;D项中的“向”分别是“从前的,旧的”和“假如”的意思。故选A。

8.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注重积累,尤其是重点篇目,要做到熟记。文言文翻译,在初中阶段尽量此用直译法,要求逐字逐句地落实,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在此题中,要注意“阡陌、交通、闻”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9.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和评价。作答时要从时代的角度进行分析。文章描绘了武陵渔人偶入桃源的见闻,用虚实结合,运用浪漫主义的笔法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在战乱不断的东晋末年能提出这样的“理想社会”是难能可贵的,有其积极意义。但又带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只能是一种空想。据此理解作答。

相关推荐

  • 桃花源记 中日对译

    桃花源记的翻译,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古:晋の太元中、武陵の人魚を捕らふるを業と為す。现:晋の太元年間に、武陵の人で魚を捕ることを生業とする人がいた。縁渓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古:渓に縁りて行き、路の遠近を忘る。忽ち桃花の林に逢ふ。

    文章阅读
  • 中考篇目:《桃花源记》知识点汇总

    桃花源记原文及翻译,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文章阅读
  • 初中语文学科文言文通假字

    桃花源记通假字,1、项为之强“强”通“僵”《童趣》2、不亦说乎“说”通“悦”《〈论语〉十则》3、诲女知之乎“女”同“汝”《〈论语〉十则》4、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通“智”《〈论语〉十则》5、路转溪头忽见“见”通“现”《西江月》6、一切乌有“乌”同“无”《山市》7、裁如星点“裁”同“才”《山市》

    文章阅读
  • 张旭《桃花溪》

    桃花溪,桃花溪张旭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据他的描述,在桃花源外,有一条小溪,两岸有“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文章阅读
  • 读唐诗《桃花溪》(张旭)

    桃花溪张旭,桃花溪张旭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溪:水名,在湖南省桃源县西南二十五里,源出桃花山。石矶:水中积石或水边突出的岩石、石堆。

    文章阅读
  • 知道画《桃源图》的传统,就能一眼认出青花瓷上的此图案

    桃源图,东晋时代的士大夫陶潜是古代文艺创作的源泉。靖节先生曾作《桃花源诗并记》,美术作品中有一大类即《桃花源图》。故宫博物院藏有一款康熙朝笔筒,外壁即以此图为装饰。清 康熙 青花釉里红人物故事图纹笔筒 高14.5厘米 口径13.9厘米 足径12.

    文章阅读
  • 桃花源记译文改编版

    桃花源记的翻译,从前,有一个打鱼的,划着自己的小船,顺着溪流前进,不知不觉中来到一座桃花林中。小船穿过桃花林迎面是一座山,山下有一个狭小的山洞,原来是溪流的源头。

    文章阅读
  • 初中生请注意:初中三年,你必须掌握的文言文通假字,太全了!

    桃花源记通假字,古字通假,是古代汉语书面语言里音同或音近的字互相借用的现象,又简称通假、通借、假借。古人在使用文字时,常常不用有其本义的本字,却用了与本字音同或音近的字替代。尽管借字与本字的字形、字义不同,但字音一定相同或相近,所以又有一种更确切的称谓,叫做“古音通假”。

    文章阅读
  • 冲刺中考21天梳理必背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之《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的翻译,译文: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因为他们害怕世人知道桃花源这个地方,扰乱、破坏他们和平宁静的生活,也为下文再寻桃花源而不得埋下伏笔。

    文章阅读
  • 「每天一首唐诗宋词」唐张旭《桃花溪》附朗读、赛大家集字帖

    桃花溪张旭,唐.张旭《桃花溪》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性好酒,据《旧唐书》的记载,每醉后号呼狂走,索笔挥洒,时称张颠,实也说明他对艺术爱好热狂度,被后世尊称为"草圣"。

    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