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是著名的民族英雄,爱国志士,他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广为传颂,激励了无数的仁人志士慷慨报国,从容赴死。文天祥并不是个完人,他有平凡人讲究享乐的一面,“性豪华,平生自奉甚厚,声伎满前”(《宋史·文天祥传》),但“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这无损于文天祥英雄志士的形象。在国家危亡之时,文天祥显示出了他的高尚节操。
据《宋史》记载,文天祥仪表出众:“体貌丰伟,美晢如玉,秀眉而长目,顾盼煜然。”而且从小就对乡邦先贤中的欧阳修、杨邦乂、胡铨死后被谥“忠”很是羡慕,说:“死后不能跻身于他们的行列被祭祀,就不是大丈夫。”
文天祥二十岁参加进士考试,洋洋万余言,才气纵横,被理宗钦点为状元。考官王应麟向理宗祝贺朝廷得人说:“是卷古谊若龟鉴,忠肝如铁石”。
文天祥的仕途并不顺利,他直言敢谏。元兵攻打南宋,宦官董宋臣劝皇帝迁都,大臣们都不敢说什么,时为宁海军节度判官的文天祥上书请求斩董宋臣,使天下一心。当时的权臣贾似道,人们争相媚附,文天祥却不肯趋炎附势。
在蒙古铁骑的进逼下,南宋情势危急,朝廷下诏天下勤王,文天祥毁家纾难,组织起万余人前往临安护驾。朋友劝阻他:“这样无异于驱羊群以搏猛虎”。文天祥说:“我也知道是这样,但国家养育臣子三百多年,一旦有紧急情况,征召天下兵,却没有一兵一骑入关,我为此深感憾恨,所以不自量力以身殉国家之急,希望天下的忠臣义士能够闻风而起,那么国家或许还能保存。”
当时奉诏勤王的只有张世杰、文天祥、李庭芝、李芾等几人。
德祐二年(1276年)一月,元军进驻皋亭山,南宋的大臣(包括宰相陈宜中)纷纷出逃,张世杰、陆秀夫等率军向东南沿海转移。文天祥临危受命,被任命为枢密使,奉命入元军军营议和,文天祥被伯颜扣留。在北上途中逃走,继续组织兵马与元军作战。
景炎三年(1278年)十二月,文天祥在五岭坡(在广东)被俘,吞食龙脑(冰片)未死,元军张弘范带文天祥到厓山,让文天祥招降张世杰,被文天祥严词拒绝。《过零丁洋》一诗就写于此时。
在被押解去大都的路上,文天祥绝食八日,不死,后复进食。
忽必烈爱文天祥之才,百般劝降,无果。三年后,文天祥从容就义。临刑前,忽必烈问文天祥有什么愿望,文天祥回答:“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
1282年,文天祥以身殉国,年仅47岁。他短暂的一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凛然正气,他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崇高气节,千载之下,犹令人景仰。“时穷节乃见”,文天祥的名字也和他《正气歌》中所历数的那些人物一样,永垂青史。
- 上一篇:文天祥《正气歌》
- 下一篇:这个胡同戏真多,专出高材生,文天祥写出了《正气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