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文章阅读 > 被宦官谋杀的唐宪宗李纯,为何能够与唐太宗李世民齐名?

被宦官谋杀的唐宪宗李纯,为何能够与唐太宗李世民齐名?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4-09 07:00:38
阅读:

元和15年正月,大明宫中和殿外,瑟瑟寒风吹到了陈宏志的脸颊。一段对话一直在刺激着他的内心,让他紧张并兴奋着。

...:“除掉他,我以人格担保,荣华富贵任君享用!”

陈宏志:那是皇帝啊,这么做可是死罪,我不敢!

...:他每天都打你,这些日子,已经死了这么多内侍和宫女了,也许今天死的就是你!

陈宏志:可我还是不敢,毕竟...这事儿风险太大了

...: 放心,我们有郭妃的背景,事成之后送你到外地去做监军使,日后回来进神策军也说不定。别忘了,我们背后可是郭妃。

陈宏志(思考良久):好吧,我决定入伙,我信你们!

有时候对死亡的恐惧比死亡本身还恐怖万分,而这种恐惧,已经整整困扰了陈宏志半年时光。殿内这个叫做李纯的天子因为吃丹药脾气越来越暴躁。几乎每天都有死亡的内侍宦官或者宫女的尸体被抬出,这样下去真不知道哪天就会轮到自己。受不了了,我实在是受不了这种折磨了,况且他们也答应我去做监军,内侍和监军虽然属于宦官,但是在唐朝完全不一样,内侍即使官位再高说白了就是伺候人的,而监军使那可就相当于步入实权阶层了。说干就干吧,陈宏志摸了摸被天子打的淤青的后背,重重的点了点头为自己鼓气,进入了中和殿。殿内,躺着一位脸色乌黑的中年男子,这就是铅中毒的迹象,他就是当今天子唐宪宗李纯。此时的他已经不再英明,而是成为了一个行事乖张、阴森、暴躁的屠夫。陈宏志来到皇帝身边,其余宫人似乎看到了他的身影,不过每个人都没有说话,都装作没看到。陈宏志掏出一把尖刀,手起刀落...对于伺候皇帝的内侍们来说,这个世界清净了。其余的宦官和宫女们默默的擦拭着皇帝的血迹......

宪宗暴毙于中和殿,时人皆言内侍陈宏志弑逆。其党类讳之,不敢讨贼,但云药发,外人莫能明也。——《资治通鉴》

被宦官谋杀的唐宪宗李纯,为何能够与<a href='https://www.edusy.net/tag/tangtaizonglishimin_7067_1.html' target='_blank'>唐太宗李世民</a>齐名?

唐宪宗李纯——开创元和中兴

皇帝被杀,内侍宦官具有重大嫌疑,但是竟然没人追查,陈宏志不但没有受到一点盘问,反而活得很自在,很快,他就被安排到外地做监军使,不用问,这事儿肯定有蹊跷。宪宗皇帝也成了唐朝自建国以来第一个被宦官杀害的皇帝。这样的皇帝可真是窝囊透顶,竟被自家家奴杀死,一般人很难把他和明君联系起来。可是事实恰恰相反,唐宪宗在历史评价很高,是唐朝三宗(唐太宗、唐玄宗、唐宪宗)之一,唐太宗自不必说,一代英主。唐玄宗虽然晚年昏庸了点,弄出个安史之乱,可是好歹人家可是把唐朝带到巅峰的男人,文治武功那可都是极盛的。而唐宪宗相比而言就要暗淡的多,他凭什么可以评为唐代三宗呢?笔者认为,唐宪宗被称为唐代三宗一点不为过,说起唐宪宗的功绩,还得从他的爷爷唐德宗那说起。

唐德宗继位之初,唐朝刚刚从安史之乱的余波里恢复。亲身经历过安史之乱的岁月以及颠沛流离生活的德宗皇帝刚登基时也是一个励精图治的好皇帝。上台之初,他就施行了两税法(因为篇幅过长,以后的章节会讲到),极快的提高了帝国的财政收入。随后德宗皇帝开始大举削藩,他想一口气把河北那几个藩镇全部收复,把帝国重新带入到天宝年间的盛世。但事与愿违,德宗皇帝过高的预估了自己的实力以及目前的社会状况。削藩并不成功。不但如此,唐朝的中央形象也从这次削藩的失败而一落千丈。说话间来到了唐宪宗刚刚登基的公元805年,这时候唐朝的外部形势可以说是一团糟糕。首先,帝国东北的那些藩镇的节度使桀骜不驯,节度使们父死子继。其次,其他藩镇有了那几个桀骜不驯的带头大哥做标杆,长官们也是狂的没边儿,自行废立那也是常有的事,德宗皇帝被泾原兵变吓破了胆,轻易不敢得罪藩镇。很多藩镇的节度使可以长期坐在这个位子上,这样就导致了节度使与底层根深蒂固,难于把控。另外,藩镇权力太大,一个藩镇的节度使,可以控制着多个刺史,这样朝廷得到的赋税少很多,并且不能有效地贯彻两税法,朝廷的权威大受打击。

被宦官谋杀的唐宪宗李纯,为何能够与唐太宗李世民齐名?

唐德宗

宪宗皇帝虽然年轻,唐宪宗这个人,他的性格就是那种内心有大志向,但是做事小心谨慎,为了自己的目标矢志不渝的那种人。而且与他的祖父不同的是,他很注意使用宰相的力量,宪宗朝的宰相可以说是人才济济,李绛、杜黄裳、裴垍、李吉甫、裴度这些宰相,每一名都是精明强干又忠于国家。宪宗非常善于利用他们的优点。当时西川节度使韦皋病死,刘辟擅自任命自己为留后,并要求朝廷把整个三川都封给他。宰相杜黄裳当即反对,他认为德宗朝对于藩镇听之任之姑息养奸,这与饮鸩止渴没什么区别,与西川作战只要不用宦官做监军定能取胜。

德宗自经忧患,务为姑息,不生除节帅......陛下必欲振举朝纲纪。宜稍以法度裁制藩镇,则天下可得而理也。——《资治通鉴》”。

宪宗皇帝听取了杜黄裳的建议。派高崇文出兵,很快便击败刘辟,恢复西川,这场战争为以后的平藩之路开了个好头。接下来,宪宗皇帝分别用李绛、裴垍、李吉、裴度等良相先后收服了魏博、浙西、淮西、平卢。迫使了承德以及幽州宣誓向朝廷效忠。如果仅仅认为宪宗皇帝的功绩就是削平藩镇的话那是极其片面的。

“宪宗的又一个特点是,他没有从纯军事角度去看待藩镇的问题。他认识到,要削弱诸镇独立行动的能力,同样需要作出制度的改变。——《剑桥中国隋唐史》”

宪宗皇帝明白,安史之乱之后藩镇的问题并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问题,存在即合理。实际上,唐朝的早期是靠着府兵制打天下的,而府兵制的基础,就是租庸调制度。租庸调制度说来很简单,比如有一个人叫张三,朝廷给他二十亩地,张三可以耕种,但是张三必须要每天给朝廷一些田租,张三的妻子也要为国家织出一定的布匹。到了农闲的时候,张三还要去帮助国家干活。如果国家要打仗,张三也得自备兵器和敌人打架。作为回报,张三可以终生种这些土地。这就是租庸调制度。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国家的人口激增,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张三的孙子发现国家没有土地给他分了,但是国家还是要田租、劳工、以及战士。这时候,国家又找到张三的孙子。张三的孙子也不傻,啥也不给我凭什么让我送死?又想让马儿跑,又想让马儿不吃草,没门!于是张三的孙子想了想还是跑吧。这种现象在武则天当政的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到了唐玄宗时期已经成为常态。旧的制度已经成为了过去式,新的合理的制度还没有出现。现在到了一个制度真空时期。国家还要发展,外族还是要对抗,怎么办?唯一解决的办法就是军队采用募兵制,也就是由原来的志愿兵转化成职业兵。找一个强力的代理人,让他来负责边疆事务,给他权力,唐玄宗皇帝只能把节度使制度正规化,常态化(实际上最早出现的节度使是在唐高宗时期)。而在唐玄宗时期,他的节度使主要设立在边疆。节度使权力极大。这也是为了适应那个时代的发展。事实证明如果没有安史之乱,唐玄宗是成功的。

被宦官谋杀的唐宪宗李纯,为何能够与唐太宗李世民齐名?

唐玄宗

安史之乱爆发后,国家在内地设置节度使,相当于边境之外又设边境,当时的这种制度现在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唐德宗的失误就是没有看清楚这层关系。而他的孙子唐宪宗看出来了。这种制度非常好,只要可以把节度使的危害控制到最低。于是唐宪宗宪宗皇帝的功绩除了武力征讨藩镇外,还做了两件事。而事实证明这两件事可以说是对晚唐起到了及其重要的作用。

被宦官谋杀的唐宪宗李纯,为何能够与唐太宗李世民齐名?

唐宪宗刚登基时国家区域图

首先,宪宗把承德一分为二(分出了德州和棣州成立一镇),把平卢一分为三,并且把淮西镇肢解。先把这几个爱闹事地理又很重要的带头大哥型藩镇拆分。这样,河北及中原地区大大小小的藩镇林立,犬牙交错。这种做法到了宪宗死后真正相对独立的也就只剩下了幽州、承德以及魏博镇。其余藩镇皆为唐政府势力下的藩镇。藩镇势力较德宗时期明显弱势。宪宗后期的策略就是东北边境上的藩镇只要不大闹就行。中原的大大小小的藩镇互相制约。而南方财税重镇仅仅设立个别军队很小的藩镇,如果大肆招兵买马(例如浙西的李锜),那么这种藩镇必须除掉。也就是说允许你有权力,但越是重要的位置越是绝对不允许把权力无限扩大。

被宦官谋杀的唐宪宗李纯,为何能够与唐太宗李世民齐名?

唐宪宗去世后国家地域图,宪宗拆分了多个藩镇达到平衡

接下来,宪宗将要解决税务的问题。安史之乱以后,一个藩镇一般负责几个州的军事以及监督权。唐朝政府虽然没有明确规定节度使和州的刺史的上下级关系,但监督权以及兵权全部在藩镇手里,而藩镇自然而然的凌驾于州刺史之上。从而,每年州从县获取的赋税先要给节度使,然后再向中央上缴。这样的结果就是节度使越来越富有、养的军队越来越多、影响力越来越大。这种局面显然不是宪宗所希望的,借着一系列战争的胜利之威,他开始重新安排税务上缴规则。除了边疆以及地理位置特别重要的藩镇。大多数的藩镇只能收取本州的税赋用来养藩镇的牙兵,而其余各州也可以少量养兵,并且把赋税直接交给中央,除非藩镇遇到特殊情况。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藩镇势力膨胀的源头失去活力。藩镇虽然有一定的权力,但是权力绝不会影响到国家。宪宗之后的唐朝中央朝廷经常轮转各个藩镇的节度使,藩镇从此威胁大不如前。

被宦官谋杀的唐宪宗李纯,为何能够与唐太宗李世民齐名?

唐宪宗上台前后时期国家财税图

晚年的唐宪宗沉迷于仙丹,脾气格外暴躁,经常杖杀宫人内侍。随后被内侍宦官陈宏志谋害。虽然宪宗并未得到善终,但是他却奠定了晚唐一百余年的太平。直到唐朝灭亡,河北三镇也没有掀起太大的波澜。可以毫不夸张的讲:李世民是初唐时期的总设计师;李隆基是盛唐时期的总设计师;而唐宪宗李纯,则是晚唐时期帝国规划的总设计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