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文章阅读 > 文徵明《桃源问津图》考释

文徵明《桃源问津图》考释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4-09 05:10:41
阅读:

文徵明《桃源问津图》,纵32厘米,横713厘米,纸本设色,现藏辽宁省博物馆。款识云:“嘉靖甲寅二月既望。徵明识。时年八十有五。”嘉靖甲寅年为1556年,这一年,不仅沈周已经谢世多年,而且唐寅和仇英也相继故去。对于文徵明来说,生命的辉煌还在持续。文徵明一生当中大约创作有七件以“桃源”为题的作品,其中四件署有年月。这件《桃源问津图》为其桃源主题作品中最晚的一件。

文徵明《桃源问津图》考释

[明] 仇英 桃源仙境图 175×66.7cm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桃源问津图》在绘制完成至清初的一百多年时间里,它的流传情况并不清楚,传世的著录当中也不见相关记载,它在文氏家族内部流传的可能性很大。清代康熙年间,这件作品归高士奇收藏。《桃源问津图》上,除了题跋中的高士奇名号印以外,尚钤有“高氏江村草堂珍藏书画之印”“岩耕草堂淡人高士奇鉴藏书画之印”“竹窗”“高淡人”“高士奇图书记”“华原草堂”“菊涧”等印信,皆为高士奇收藏印。《桃源问津图》上钤有“臣岱私印”一方,按,此印当为高士奇孙高岱之印。“旷庵”也是高岱号,高岱之后,这件作品仍在高氏家族中流传。作品所钤“高文恪公曾孙涵珍藏”之印,表明其曾归高涵收藏。高涵是高岱之子,高士奇曾孙,字渊衷。《桃源问津图》上钤有“静寂轩图书印”一方,表明其曾归毕泷收藏。毕泷为毕沅之弟,是清代著名的鉴赏家,收藏颇富。《桃源问津图》或为其从高氏后人所得。这件作品归毕泷收藏的时间应该不长。不久之后《桃源问津图》就转归清内府收藏,《石渠宝笈续编》有著录。清亡后,这件作品被溥仪携至长春,后归辽宁省博物馆收藏。

中国古代的绘画有很多主题,桃花源是其中之一。根据石守谦的研究,绘画中这个主题的出现甚至早于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出现,唐代的舒元舆就有《叙桃源画记》一文,记述了画中的人物、景物与陶渊明的文章有明显不同之处,这就表明了桃源图有另外的来源。很有可能是文字和绘画分途发展,最后促成了陶渊明《桃花源记》并诗的出现。对于《桃花源记》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是仙境,唐人多持这种立场。比如王维的《桃源行》中就多处出现“神”“仙”的诗句。一种是人间,宋人苏东坡就持有这样的立场。晋代以后的桃源图,基本上遵循了仙境与人间两种模式来绘制。

文徵明《桃源问津图》考释

[清] 王翚 桃源图 绢本设色

唐宋时代以桃花源为主题的绘画虽然出现,但是数量不多。根据文献的记载,唐宋元时期有李昭道、荆浩、关仝、李升、郭熙、李唐、马和之、赵伯驹、赵伯骕、刘松年、游筠庄、赵孟頫、钱选、王蒙等人的桃源图流传。

从不同时代来看,桃源图的图式是各不相同的。但是明代画家所创作的桃源图却非常相似。高士奇认为,赵伯驹与赵伯骕是明代桃源绘画的直接来源,甚至在画后题陶渊明诗文也是这一传统的一部分。赵伯骕《桃源图》条注云:“伯骕乃伯驹之兄。……其画世不多见,此图旧藏宜兴吴氏,尝谓仇实父摹之,与真无异。其家酬谢五十金,由是人间遂多传本,然精工不逮仇作矣!”乾隆在仇英《桃源图卷》题跋云:“仇英此卷即蓝本伯驹,笔意超秀,颇能神似,洵为合作,即书卷短,以识赏遇。”。从这些情节及其影响来看,明代中期桃源绘画的另一代表性人物仇英在桃源绘画的演变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需要强调的是,文徵明与“二赵”的关联虽然没有仇英紧密,但是两者之间的重要性仍然值得重视。文徵明亦曾临摹“二赵”作品。其《仿赵伯骕后赤壁赋图》卷尾题曰:“嘉靖戊申七月既望徵明制。”

文徵明《桃源问津图》考释

[清] 黄慎 桃花源图(局部)


我们或许可以从这个角度来理解文徵明和仇英的作用。仇英所延续的主要是唐代以来的青绿山水的风格。换句话说,仇英所表达的主要还是《桃花源记》的仙境主题。对于这个主题,文徵明也是很熟悉的。这从他传世的青绿山水作品当中可以表现出来。但是更主要的,文徵明对桃源主题的贡献体现在他对人间的热爱上。在已知的几件表现桃源主题的作品中,他笔下的景物都呈现出人间景物的平凡特性。既没有缭绕的烟雾,也没有肃穆的气氛,宁静平和是他的主调。

文徵明《桃源别境图》:“嘉靖甲申二月十日偶得佳纸,遥想桃源别境,遂作是卷,民望持去,隔数年复来索书,录此终之。衡山居士文徵明识。”“遥想桃源别境”实际上是对家乡苏州的怀念。《桃源别境图》只表现山水的景色,省略了桃源故事的情节。而文徵明大量描绘桃源图也是在从北京辞官之后。这就表明了一种心态上的转文徵明以人间的景色来表达桃源的主题,这就决定了他的画法也需要作出调整。后世一般以粗细两种风格来划分他的风格,就《桃源问津图》而言,更多体现的是一种比较粗放的风格。但是这种风格又被恰到好处地约束在一种清新秀雅之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