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文章阅读 > 昭义之战:唐武宗力挽狂澜 大唐王朝的回光返照

昭义之战:唐武宗力挽狂澜 大唐王朝的回光返照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4-08 08:02:34
阅读:

自从元和末年以来,大唐帝国历穆、敬、文三朝,在藩镇事务上一直采取妥协政策,对四方藩镇,尤其是河北三镇割据自专和官爵世袭的现象始终予以默认,包括对此起彼伏的兵变也一直抱着听之任之的态度。

只要各地藩镇不公然起兵对抗中央,李唐朝廷就会把节度使的旌节斧钺拱手交给那些骄兵悍将。

从前被朝廷视为大逆不道的事情,如今已然变成了一种司空见惯的社会现实。

这么多年来,大唐帝国的臣民们似乎也已经麻木了。

然而,到了武宗一朝,这样的政治现状注定要被改写。

因为,武宗李瀍和宰相李德裕都不是那种得过且过、逆来顺受的人。

一旦有机会,他们必将在藩镇事务上摆出强硬姿态,重塑李唐中央的权威。

会昌三年(公元843年)四月,一个改写现状的契机终于摆在了他们面前——昭义节度使刘从谏死了,其侄刘稹秘不发丧,以刘从谏病重为由,要求朝廷授予他留后之职。

给不给他这个继承权?

武宗和李德裕很快就做出了回答——不。

昭义之战:唐武宗力挽狂澜 大唐王朝的回光返照

昭义镇位于河东,治所在潞州(今山西长治市)。本来,这个地方是李唐朝廷比较放心的一个藩镇,多年来很少出什么问题,甚至每当河北叛乱时,昭义的兵一直是朝廷的平叛主力。

但是,最近这些年来,昭义与朝廷的关系却变得越来越差。究其原因,还要从八年前的甘露之变说起。

当年那场震惊朝野的流血事变发生之后,李训、郑注、王涯等朝中大臣全部遭到残忍的屠杀和族诛,昭义节度使刘从谏出于义愤,于开成元年二月给文宗上了道奏疏,说了些公道话,并且把矛头直指仇士良。

他说:“王涯等人不过是儒生,荷国厚恩,岂肯轻易谋反?

李训、郑注事实上也是为了除掉乱政的宦官,却被诬陷为谋反,说到底其实也没有罪。退一步讲,就算宰相们真有异谋,也应交付司法审判,岂能让宦官肆意屠杀?而且还连累了那么多无辜的朝臣和百姓。臣本想亲赴朝廷,向陛下面陈是非善恶,又担心遭人陷害,祸及子孙。虽然臣不能亲往,但一定会克尽封疆之责,抓紧操练军队,希望在内为陛下之腹心,在外为陛下之藩篱。倘若奸臣仍旧横行,臣会誓死入朝,以清君侧!”

一看到奏疏,仇士良顿时暴跳如雷,叫嚣说刘从谏有窥伺朝廷的野心。当时,文宗李昂已完全落入仇士良的掌控之中,只能象征性地给刘从谏加了个“检校司徒”的荣誉官职,以示勉励。但是,刘从谏却断然拒绝,并且对文宗的懦弱表现颇有微词。

从此,昭义与朝廷便产生了隔阂。

武宗李瀍即位后,刘从谏为了改善与朝廷的关系,赶紧给新天子献上了一匹举世无双的宝马。可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李瀍没有接受。刘从谏越发觉得朝廷不信任他,一怒之下杀了那匹宝马,随后便开始积极扩展军备,明里暗里与中央较劲。相邻诸道见状,顿时大为恐慌,连忙跟着打造兵器、招募士兵,跟他搞起了军备竞赛。

会昌三年春,刘从谏患了重病,自知不久于人世,便对妻子裴氏说:“我以忠直事奉朝廷,可朝廷却不明白我的心意,相邻诸道又与我们极不和睦。我死之后,别人来主持军政,我们家恐怕就没有烟火了。”

随后,刘从谏便效仿河北三镇,任命他的侄子刘稹为都知兵马使、族侄刘匡周为中军兵马使,同时把所有的亲信全部安插在军队的要害部门,以确保在他死后,家族子弟能承袭节度使的职位。

四月,刘从谏死,刘稹秘不发丧,强迫监军宦官崔士康上奏朝廷,称刘从谏病重,请立刘稹为昭义留后。刘稹坚信,只要严密控制监军宦官,重金贿赂朝廷使臣,暗中加强戒备,不出三个月,朝廷肯定会乖乖送上节度使的旌节斧钺。

然而,刘稹万万没料到,他这回运气不佳,碰上了两个注定要拿他开刀的人。

首先,武宗李瀍就不会上他的当。李瀍料定刘从谏已死,立刻命使臣前往宣旨,说:“若从谏的病尚未痊愈,就先到东都洛阳静养,等到病体稍愈,另有任用;此外,希望刘稹能来京朝见,朝廷定会重加官爵。”

随后,武宗就此事征求宰相和百官的意见。其他宰相、谏官和大多数朝臣都认为,应该仿效河朔诸镇,授予刘稹留后之职,唯独李德裕一人坚决反对。

李德裕的理由是,昭义的情况与河朔三镇截然不同。河朔割据已久,人心难以挽回,所以历朝以来都把他们置于度外。而昭义却近在中央腹心,军队又一向效忠朝廷,只因为当年的敬宗皇帝荒疏朝政,宰相又缺乏远见和谋略,才在刘悟死后把官位授予刘从谏。而今朝廷倘若一意因循,姑息纵容,试问天下藩镇谁不想效法昭义?从今往后,又有谁愿意服从中央权威与天子号令?

武宗随即问李德裕:“有什么办法可以对付昭义?”

李德裕胸有成竹地说:“刘稹心目中的榜样和靠山就是河朔三镇,只要能让他们不与昭义结盟,刘稹必将无所作为。所以,应派遣大臣前去宣谕成德的王元逵和魏博的何弘敬,告诉他们,历任天子都已经承认他们世代相袭的惯例,但是昭义的情况与他们不同,如今朝廷要对昭义用兵,如果他们不希望看到朝廷的军队进入河北,就应该配合朝廷出兵,攻打隶属于昭义的邢州(今河北邢台市)、洺州(今河北永年县东南)、磁州(今河北磁县),并向所有将士承诺,平叛之后,朝廷一定会厚加赏赐。如果这两镇服从命令,不阻挠中央的军事行动,刘稹必定可以手到擒来!”

邢、洺、磁三州是昭义的财赋重镇,但却远离其治所潞州,是位于太行山以东的一块飞地,而成德与魏博则一北一南把它夹在中间,如果王元逵与何弘敬能奉命拿下这块飞地,朝廷基本上就稳操胜券了。

武宗闻言大喜,立刻按照李德裕的计划行事。

以往,每当河朔诸镇有节度使死亡,后人或部将企图自立,朝廷必定先派出吊祭使前往吊唁,其次再派册赠使、宣慰使前去刺探和斡旋。如果不准备承认其自立,也会先封他一个官爵,直到出现军队抗命的情况,朝廷才会出兵。这么一套繁文缛节下来,往往一拖就是半年,等到战事拉开,藩镇早已做好了充分的战争准备。而这次,武宗李瀍把所有装模作样的太极推手全部取消了,直接向河阳、河东、成德、魏博、河中五镇下达了命令。

这个命令就一个字——打

昭义之战:唐武宗力挽狂澜 大唐王朝的回光返照

会昌三年五月初,讨伐昭义的战争迅速拉开了序幕。

按照李德裕的计划,朝廷此次讨伐昭义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河北的态度。如果成德与魏博愿意奉诏,这场仗还没开打,朝廷就已经赢了一半;可万一他们拒不奉诏,并且跟昭义抱成一团,那么朝廷就有陷入全面战争的危险了。

耐人寻味的是,面对朝廷的诏令,成德与魏博的反应截然不同。

成德节度使王元逵一接到诏令,就亲率大军南下赵州,并很快就攻克了邢州外围的一座堡垒。可是,直到他的前锋攻入邢州境内月余,魏博的何弘敬却依然按兵不动。

王元逵频频向朝廷呈上密奏,称何弘敬首鼠两端,不可不防。接到密奏后,李德裕当即对武宗说:“给何弘敬下一道诏书,称朝廷准备派遣王宰(讨伐昭义的主帅)率军借道魏博,直取磁州。如此一来,何弘敬必然担心朝廷打他的主意,不出兵也得出。”

武宗依计而行,随即命王宰率部直趋魏博。

果然不出李德裕所料,何弘敬得到消息后大为震惊,再也不敢耽搁,赶紧集结部队匆匆北上,兵指磁州。

从会昌三年七月到次年年初,昭义军在朝廷军的强大攻势下节节败退,刘稹惶恐,不得不两次上书请降,但均被李德裕断然拒绝。

会昌四年(公元844年)闰七月,刘稹的心腹将领高文端向朝廷投诚,并提供了许多至关重要的军事情报。朝廷军利用这些情报,又打了好几次胜仗,逐渐对潞州形成合围之势。八月,在王元逵与何弘敬的威逼下,作为昭义财赋重镇的邢、洺、磁三州又相继归降。至此,刘稹的败亡已成定局。

眼见昭义大势已去,刘稹身边的两个人就开始寻找退路了。

他们是刘稹的亲信大将郭谊、王协。

当初唆使刘稹拥兵自立时,这两个家伙最卖力,可眼下刘稹马上就要完蛋了,他们当然不想给他当陪葬。

郭、王二人决定杀了刘稹投降朝廷,用他的人头换取富贵。

在郭谊和王协看来,刘稹年少懦弱,要除掉他易如反掌,可问题在于,刘稹身边还有一个厉害角色——他的族兄刘匡周。

刘从谏临死前,有意安排刘匡周担任中军兵马使,目的就是让他辅佐刘稹。

所以,要想除掉刘稹,就必须先摆平刘匡周。

为此,郭谊找了一个机会对刘稹说:“十三郎(刘匡周排行十三)坐镇帅府,向来刚愎自用,所以诸将都不敢向您进言献计,怕被他猜忌而获罪。山东三州之所以丢失,其根源就在这里。依在下所见,只有请十三郎离开,众将才有可能开诚布公,也才敢向您提出转败为胜的策略。”

少不更事的刘稹信以为真,随即叫刘匡周以生病为由主动辞职。

刘匡周大怒:“我身在帅府,诸将才不敢心怀异图,我要是走了,我们刘氏必遭灭门!”

刘稹认为刘匡周是危言耸听,坚持让他走人。

刘匡周万般无奈,只好交出中军兵马使的兵权,黯然离开了节度使府。

他一走,刘稹的灭顶之灾就降临了。

郭谊和王协随即设计杀了刘稹,同时将刘氏宗族的男女老少全部捕杀——上至刘匡周、下至襁褓中的婴儿,无一幸免。

随后,郭谊和王协又把刘从谏原来的亲信故旧全部灭门。

八月十六日,昭义平定的消息传到长安,宰相入朝称贺。

武宗问李德裕:“应该如何处置郭谊?”李德裕说:“刘稹不过是一个无知小儿,之所以对抗朝廷,都是郭谊等人指使,可到了刘稹势穷力孤的时候,他们又卖主求荣,这种人要是不杀,何以惩恶!”

武宗点点头:“朕也是这么想的。”

几天后,刘稹的首级被传送京师。

郭谊、王协等人眼巴巴地等着朝廷的封赏,可他们万万没想到,最后等到的,居然是朝廷的一纸逮捕令。

昭义之战:唐武宗力挽狂澜 大唐王朝的回光返照

与刘稹被杀时隔不过半个多月,郭谊、王协等参与谋杀刘稹的昭义旧将,便悉数被绑送长安,然后全部斩首。

昭义之战,朝廷既收回了对昭义的直接管辖权,又极大地震慑了河朔三镇与天下诸藩,可以说是一场不折不扣的胜利。

自 “元和中兴”以来,历穆、敬、文三朝,李唐中央与跋扈藩镇的较量无一不以失败告终,只有这一次赢得这么漂亮,忠于李唐的万千臣民无不为之欢欣鼓舞、扬眉吐气。

相关推荐

  • 昭义之战:唐武宗力挽狂澜 大唐王朝的回光返照

    唐武宗,自从元和末年以来,大唐帝国历穆、敬、文三朝。在藩镇事务上一直采取妥协政策,对四方藩镇,尤其是河北三镇割据自专和官爵世袭的现象始终予以默认。

    文章阅读
  • 唐武宗的江山与女人

    唐武宗,现在来看,仇士良选择26岁的唐武宗,对于他个人来说,就是个错误。武宗已经成年,有自己的想法不好控制,

    文章阅读
  • 唐宣宗李忱——当明君行走在王朝的末路

    唐宣宗李忱,唐朝给我们的感觉一向是强大、自信、开放。但是安史之乱过后整个唐朝已经完全不再是当初的那个样子了。当唐宣宗缓缓登上帝王的宝座之时,唐朝这个百年老字号已经走过了228个春秋。

    文章阅读
  • 唐武宗被绝色妓女推上皇位

    唐武宗,27岁之前,他一直兢兢业业做王爷,尽情地四处观光旅游。在一次去邯郸自助游的过程中,他偶然结识了一位王姓歌妓,此女不仅艳惊四座,而且歌舞俱佳,让李瀍喜欢得不得了。

    文章阅读
  • 唐武宗吃丹药身体欠佳,道士却鼓励他:即将成仙,不能停止服药

    唐武宗,唐朝皇帝有一个很不好的风气,那就是将长生不老的希望寄托在炼制丹药上。大概这也和道教在唐朝的地位有着很重要的关系,从唐太宗开始,宪宗、穆宗、敬宗先后因为服食丹药而死,接着又轮到了本文的主角唐武宗。

    文章阅读
  • 唐武宗为何会娶妓女为妃?他们是真爱吗

    唐武宗,都说每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不平凡的女人,这句话用在唐武宗李炎身上再合适不过。他生于“太监翻身把歌唱”的中唐时期,作为唐文宗的五弟,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王爷,与皇位的距离如同北京到纽约那么远。

    文章阅读
  • 唐朝最牛歌妓怎样培养出皇帝唐武宗

    唐武宗,每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不平凡的女人,这句话用在唐武宗李炎身上再合适不过了。因为在宦官当家的晚唐时期,发生了很多稀奇古怪的事,甚至连当皇帝都有阴差阳错,将。

    文章阅读
  • 唐武宗到底是唐穆宗的第几个儿子?

    唐武宗,《旧唐书》:敬宗睿武昭愍孝皇帝讳湛,穆宗长子,母曰恭僖太后王氏。后来武宗登基,英明果断,驱逐了仇士良,不知道仇士良会不会后悔,但是,因为敬宗诸子与宦官有杀父之仇,安王又有他人支持。

    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