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文章阅读 > 读《桃花源记》,写好记叙文有妙招

读《桃花源记》,写好记叙文有妙招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4-06 22:04:38
阅读:

《桃花源记》是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作品,通过描绘和记叙一个世外桃源的故事,表达了他的社会理想。由于《桃花源记》中的一些内容超越现实生活的规范和常理,有些人把它看成一篇鬼故事,其实,这种看法是没有什么依据的。

现代文物收藏鉴赏家龚望在《 陶渊明集评议》中评价《桃花源记》说“:文则妙绝,诗则非渊明之至者。”意为陶渊明的这篇文章比他写的《桃花源诗》优秀多了。《桃花源记》究竟妙在何处?

读《桃花源记》,写好记叙文有妙招

如果把《桃花源记》看做一篇记叙文,还真的有很多妙绝之处。

优秀的记叙文有哪些特点呢?归纳起来,优秀记叙文应该有“八个有”。

一有:要有主要人物

二有:要有主要事件

三有:要有恰当的视角

四有:要有传神的细节

五有:要有感人的情境

六有:要有巧妙的主线

七有:要有曲折的波澜

八有:要有深刻的感悟

读《桃花源记》,写好记叙文有妙招

我们看《桃花源记》是怎样做到这八有的。

一有主要人物。

主要人物就是“武陵渔人”。《桃花源记》主要写的是武陵渔人的经历。主要人物是文章的焦点,他的活动贯穿始终。

二有主要事件。

主要事件是“游桃花源”。“忽逢”“前行”“从口入”“复行”“豁然开朗”“延至其家”“辞去”这些词把有桃花源这一主要事件的经过写的竟然有序、层次分明。

三有恰当视角。

文章以第三人称视角叙述,对主要事件进行了客观、全面的描述,娓娓道来展开叙述,显得更真实。让读者能够全方位的了解人物和事件。

四有传神的细节。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这里有动作、心理、景物描写中的细节,仿佛是一幅工笔山水人物画,让人置身其中,细节纤毫可见。

读《桃花源记》,写好记叙文有妙招

五有感人的情境。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此处描写的是感人之景,是和谐、宁谧、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写照。让人读之顿生欣然归往之情。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和“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两处写桃花源人的淳朴、厚道和热情,“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处写桃花源人自序遭际境遇,让人不禁叹惋,感人至深。

这些都是感人的情境,是通过特写镜头式的画面展示桃花源的世界和桃花源人的生活。

六有巧妙的主线。

“忘——逢——入——(游)——去——寻——迷”这条主线描绘了武陵渔人遇见桃花源、畅游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不见桃花源的经过。

七有曲折的波澜。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这句中的“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是为后文埋下伏笔。“忽逢桃花林”是情节的陡转,有一种柳暗花明的感觉。“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又为下文设置悬念,同时埋下伏笔。最后太守和南阳刘子骥的寻找桃花源的无果而终又是一个波澜。波澜横生,有点小说家的笔法。

八有深刻的感悟。

陶渊明虽没有在文中抒发感慨,但是通过叙述已经把自己的感慨寄寓其中了:既有对美好、太平生活的向往,又知道这种社会理想是不容易实现的。

附文:《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