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明朝时期的倭寇,就不得不提一个时间节点,那就是嘉靖年间。倭寇在明朝建国之初就有,但到嘉靖年间时,最为严重。这些由日本人、高丽贱民和明朝沿海地区的一些逃犯组成的海盗团体,着实给沿海民众带来了很大的侵扰。1546年,海防松弛卫所无能,让嘉靖帝痛下决心,决定要根治倭寇余毒,他用了一个人去都总督江南浙江军务,这个人叫做赵文华。
说起赵文华很多人都不很熟悉,因为最终平定倭寇,人们牢牢记住了戚继光、俞大猷和谭纶等抗倭名将。但如果对历史有更多的了解,或许你还会知道戚继光等人的上司是胡宗宪,正是胡宗宪殚心竭虑的在浙江坐镇指挥,并重用戚继光等人,才最终平定了困扰明朝多年的倭寇。然而,胡宗宪能够在南方大展手脚,靠的就是我们上文提到的赵文华。
赵文华在历史上评价不高,因为作为有真材实料的进士,他却投靠了嘉靖朝的奸相严嵩。为了自己的仕途,不惜拜严嵩为干爹,这让朝中很多人都不齿他的为人。但也因为严嵩的原因,赵文华官运亨通,在受到嘉靖帝重托到江南总督军务时,他布局胡宗宪成为直浙总督,成为了胡宗宪抗倭大业的靠山。要知道,赵文华总督沿海之时,胡宗宪只是一个七品巡按,短短的时间内就将胡宗宪推荐到抗倭主帅的位置,期间赵文华顶住了巨大的压力。
慧眼识人是赵文华的本领。除了胡宗宪之外,赵文华还举荐一次,叫做唐顺之。当时的唐顺之闲赋在家,赵文华却一直知道他的才华过人。二人都是嘉靖八年的进士,劝说嘉靖帝重新启用唐顺之,让胡宗宪有了一个得力的助手。
赵文华数百年的时间里,一直被认为是奸佞。因为《明史》中他出现在严嵩的传后,一般认为他甘为严嵩的走狗。其次,在其任职工部尚书之间,贪污腐化,公然将给嘉靖帝修建宫殿的钱,用来修造自己的私宅。再加上他趋炎附势,给嘉靖帝敬献百花酒,都成为其日后遭人唾骂的原因。
尤其是在朝廷最后将其抄家之时,发现其贪污十万两白银。为此,朝廷不仅全部没收其家产,还让他子孙后代一代代偿还未还清的银两。一直到万历十一年,还没有还到一半。
然而在民间的传记中,他却是一个谦和的君子。据《溪上遗闻录》记载,赵文华自幼聪明(不聪明也考不上进士),而且品行操守都很长好,他曾经一边教授贫穷孩子读书,一边准备自己的科举,在和乡邻的交往中彬彬有礼。多年之后,他总督江浙,自己身居显位,而且儿子也长大成材。在乡试之中,当听到赵家的两子要参加考试时,人们纷纷议论这两子必有一人是解元。
赵文华为了避嫌,将两个儿子叫到身旁,劝阻他们不要参加考试。说要等到他回到朝廷之后,再让儿子们参加考试,这样无论考与否,都凭借各自本领。乃至《溪上遗闻录》的作者都认为他的行为光明磊落,确实是个君子。
赵文华多被喜欢明史的人所鄙视,很多人认为其投靠严嵩,出卖人格,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人。然而历史就是这样,从地方的文献中,我们又看了一个不一样的赵文华。但但从其能大力提拔胡宗宪,重用唐顺之,促成抗倭大计,就可以说作为一个朝臣,他造福了一方百姓,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参考文献:
1.《明史·卷三百零八》
2.《溪上遗闻录》
3.《国榷》卷六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