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玉新
每年此时,天津人气最旺的地方就是桃花堤。它是这个城市里对于春天最真实也最权威的报知,春天花会开,鸟儿自由自在,去看桃花,这是最好的时候。
红桥区北运河畔,勤俭桥中环线以东,长约200米的河堤上栽满桃树。这里并不小资,也不高贵,它是城市平民的娱乐天堂。每年桃花开放,男女老少结伴出行,中环线以内的路程,却能体验一种乡野的乐趣,这种快乐的成本甚至可以归零。
《天津县志》记载:康熙47年(1708年)康熙皇帝南巡江浙沿运河返京,路过天津桃花堤,见到桃花盛开,欣喜中留下《点绛唇》一首:
再见桃花,津门红映依然好。回銮才到,疑是春两报。
锦缆仙舟,星夜盼晨晓。情飘渺,艳阳时袅,不是垂阳老。
乾隆皇帝也曾游览北运河畔并赋诗两首,并赐名“桃柳堤”。如今北运河边西沽小学里面的两棵“龙凤槐”,据说就是当年乾隆皇帝和皇后当年避雨的地方。
诗情桃花堤,画忆北运河。清代桃花堤有三十里长,从西沽沿北运河向西北方向,还有桃花口、桃花渡和桃花寺。因为桃红柳绿的自然景观,所以这里也是当时津沽文人骚客吟诗抒怀的去处。有文本记录的最早写下歌咏桃花堤诗歌的是元代诗人成始终:
直沽洋里白沙村
百丈牵船日未昏
杨柳人家翻海燕
桃花春水上河豚
清代诗人崔旭也在《津门百咏》中借用“桃花依旧笑春风”的古句来歌咏桃花堤:
几家茅屋各东西
见说桃花夹岸红
剩有一湾流水碧
桃花依旧笑春风
上世纪初,北运河一带是老城厢的后花园。北洋大学在河岸边建成新校区,校歌中有“花堤霭霭北运滔滔,巍巍学府北洋高”的句子。传奇诗人徐志摩在北洋大学校园读书,在天津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选修了中国文学、逻辑学、心理学等课程。北洋园现在还存留着当年的两栋教学楼和一座城堡式古建筑。
1923年4月上旬,天津早年最有影响的新文学团体“绿波社”赵景深、工南麦,焦菊隐等十多人,乘船来桃花堤踏赏桃林美景,用新体诗咏松吟桃,留下这样的新诗:
桃花呀
不分等级的桃花呀
将种子撤在全球上吧
上世纪60年代,这里是一段普通的河堤,还没有勤俭桥,只不过现在桃花堤公园附近桃树比较多,每年春天桃花一开就很显眼。再往北走,千里堤沿河都是槐树,初夏时开满白花,香气扑鼻。那时候也没有摆摊儿的,河堤上还总有马车来往,早晨空气特别好,有人在河边空地上练武术。
1985年,桃花堤被改造成桃花园公园。90年代,桃花堤附近居民增多,热闹起来。后来公园逐步修建了新景致,继续种植山桃、碧桃、蟠桃、垂枝桃、寿星桃、垂柳等等五六千株树木,桃花盛开时节,美不胜收,知名度也越来越高。很多住在附近的人怀念翻墙头和爬树那种单纯的日子。晚上人气更高,在这里跳舞、玩耍。小吃遍地,旁边还是市场,经常空肚子来,一通乱吃再回家。
30年过去,不知不觉中,这里竟然真的成了世外桃源。每年此时,桃花堤都会举办“运河桃花旅游节”,吸引游人赏春踏青的除了盛开的桃花之外,还有戏曲名票演唱、全民体育健身和民间绝活儿表演,以及泥人张彩塑、杨柳青木版年画、面塑、根雕等民间工艺品展卖,都为桃花堤带来了越来越多的人气。每到初春,每天来这里踏青赏桃花的人都能达到数万人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