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弘景 ——茅山派祖师
陶弘景为道教茅山派大宗师,南朝齐梁年间著名的学者,中国古代道学家、自然料学家、数学家、药物学家、书法家。陶弘景,出生于江东名门,处于战乱频繁的南朝刘宋时代。祖父陶隆,从孝武帝征战有功,受封晋安候。父亲陶贞宝,博涉群书,深解药术,官至孝昌相。
陶弘景,字通明。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生于刘宋孝建三年(456年)。其幼好学,《南史·隐逸传·陶弘景》载:“读书万余卷,一事不知,以为深耻”。“至十岁,得葛洪《神仙传》,昼夜研寻,便有养生之志”。齐高帝萧道成即位,除豫章王侍读,齐武帝永明元年,拜振武将军宜都王侍读。在此期间拜兴世馆主孙游岳为师,从受上清经法、符图。永明八年(490年),除奉朝请。永明十年,上表辞禄,退隐江苏句容之句曲山,自号华阳隐居,时年37岁。齐明帝萧鸾即位(494年),遣使迎居蒋山,固辞不去。粱武帝萧衍即位(502年)后,亦屡请不出。居茅山45年,于粱武帝大同二年(536年)卒,享年81岁。赠中散大夫,谥贞白先生。
陶弘景学识渊博,其一生著述甚多。据初步统计,他所著述不仅仅是道教内容,还包括天文、历算、地理、兵学、医药学,乃至文学、艺术、经学等,共计八十余种。在《华阳陶隐居内传》、《茅山志》卷九《众真所著经论篇目》列有他的许多著作。纵观历史,陶弘景著书数量之多,研究领域之广,堪称道教界的第一人,甚至在当时社会里也是出类拔萃的。想必这也是“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的原因。
《华阳隐居先生本起录》记载陶弘景“方除奉朝请,拜竟快怏,与从兄书曰;‘昔仕宦应以体中打断,必期四十左右作尚书郎,出为浙东一好 名县,……今年三十六矣,方作奉朝请!……不如早去,无自劳辱。’”这段话已清楚表明他弃官入道之心。
陶弘景尚在为官时期就开始搜集道经资料,之后干脆就做了道士,甚至成为了上清宗第九代宗师。由于陶弘景在茅山期间主要传授上清经法,并对上清经法的弘扬作了不少工作,加上他本人的名气很大,甚至在朝野中他有很多信仰者。所以从他开始,茅山实际成了上清派的中心,甚至也把上清宗称为茅山派。茅山派自陶弘景开创以后,历经 隋、唐,直至两宋,人才辈出,在道教诸派别中一直占居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