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陶弘景,作为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的道教人物之一,相信大家并不陌生。一提起他,很多人可能会想到“山中宰相”这个称号,但是真正让他立足于史册的却并不是这个身份。他是道教思想家、医学家、炼丹家,更是南方茅山道派的开山祖师。他的道教思想源于老庄,并受葛洪影响,亦杂有儒佛观点,主张儒、道、佛三家合流,鼓吹“百法纷凑,无越三教之境”。可以说,陶弘景的道教思想理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发展的缩影,同时也对后世道教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论述陶弘景的道教思想之前,我们先来看看魏晋前期道教发展的状况。
陷入低谷期
东汉末年,黄巾军起义失败后,曹魏政权因害怕农民起义者利用宗教组织起来进行革命,便对早期道教采取了两手政策,一面是进行限制和镇压,另一面又进行利用和改造。原本在不同地域的早期道教最重要的两支,太平道和天师道五斗米,则开始了若隐若显的合流。
曹操和西晋统治集团一再推行的分化迁徙政策,使得本处于巴蜀汉中一隅的天师道五斗米,进入关陇和中原广大地域,在原太平道的底层领域流传,魏晋以后,成为影响广泛的道教正宗。自此,道教流派无论怎样变化纷呈,都深深扎根于天师道五斗米之中。早期道教的发展在这一时期可谓是陷入了低谷。
初成体系期
东晋南北朝时期 ,是道教从民间走入殿堂 ,逐渐定型化、成熟化、官方化的时期。而打开这一局面的关键在于一个人,葛洪。倡导神仙道教的理论家和实践家葛洪的出现,使得道教神仙理论获得了重大的发展,也标志着自汉末以来粗俗的农民大众道教向专深的个人修炼道教的转变。
这一时期的道教学者们,为了更好地顺应时代的潮流,满足统治者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同时促进道教持续健康地发展,他们不得不对早期道教的内容、方针进行改革和包装。葛洪在其著作《抱朴子内篇》中便将神仙方术与儒家的纲常名教相结合,强调“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并把这种纲常名教与道教的戒律融为一体,要求信徒严格遵守。他主张神仙养生为内,儒术应世为外,所有又著有《抱朴子外篇》,论述“时政得失,人事臧否”。总而言之,葛洪的道教理论体现出了浓烈的儒家伦理观色彩,使得原先道教的性格与底蕴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为了证实神仙的存在,葛洪撰写了《神仙传》。与汉魏以前被当作远离人间烟火的虚无缥缈的存在不一样,《神仙传》里的仙人很多都是民间真实存在的人经过仙化而来的,如费长房、蓟子训、左慈、封君达、王真等道教人物,在史书和其他文献上都有记载。作者力图向世人证明,只要有志于道,按照特定的方法实践,凡人是可以得道成仙的。而他所主张的修仙之道则是在现世活动中获得精神解脱与肉体飞升,既经时济世,又超凡入仙,这当中亦含有儒家入世济世的影子。
在葛洪看来,神仙不仅存在,而且还有等级之分,而神仙有等级正是因为成仙前所服药物有上中下的品级。
“夫仙道有升天蹑云者,有游行五岳者,有食谷不死者,有尸解而仙者,要在于服药,服药有上下,故仙有数品也。”——《神仙传》
“朱砂为金,服之升仙者上士也,茹芝导引,咽气长生者中士也;餐食草木,千岁以还生者下士也。”——《抱朴子内篇·黄白》
在整部修仙史的发展过程中,神仙体系的等级制度在此时初现苗头。无论是药品的分级还是神仙的分级,这都是道教对儒家尊卑等级制度的呼应,也只有进行等级之分,才符合统治阶层的精神需求。
葛洪这种内神仙而外儒术,内仙与外圣并举的儒道合一思想,既奠定了道教理论发展的整体趋向与模式,也助推了儒、道、佛三教合一的历史潮流。
成熟定型期
陶弘景生于江东名门,为丹阳陶氏之裔。他自幼聪慧,“十岁,得葛洪《神仙传》,昼夜研寻,便有养生之志”;15岁,作《寻山志》,宣称将“反无形于寂寞,长超忽乎尘埃”;36岁时,隐居茅山,投师于著名道士陆修静门徒孙游岳门下。因孙游岳所授经典符图“历经摹写,意所未惬”,“犹多亡阙”,乃立志“博访远近以正之”。于是遍游东南各地,拜访道教耆旧,多有收获。
出身士族名门,精通儒学,颇览佛经,同时又对道教执着追求,集各家学识于一身的陶弘景,可以说既是这思想文化活跃的动荡时代成就了他,也是他为这乱世洪流的璀璨思潮推波助澜。
南方道教经过葛洪、陆修静等人的改革后,道教的地位、教义、教规等问题大致已经解决。因此,此时的陶弘景在对以往葛洪的金丹教,杨羲的上清经篆道教以及陆修静的南天师道进行总结和改革的基础上,开创了具有深远影响的茅山宗,主张佛道双修,儒道佛三教调和兼容并包。
他利用自身既精通儒道又熟悉佛学的有利条件,在其道教著作中有意识地加入了儒家经典中的“中庸”、“至忠”、“至孝”,佛教中的“去性存性”、“三毒”、“生死轮回”、“地狱”“顿悟”等学说观念。同时又在实践中努力贯彻其融合三教的理想,例如他公开宣称“万象森罗,不离二仪之育,百法纷凑,无越三教之境”;强调“崇教惟善,法无偏执”;在《答朝士访仙佛两法体相书》中为王公显贵讲述仙、佛的内在一致性;在茅山通馆中“立佛道二堂 ,隔日朝拜”等。可以说,他是道教史上第一位自觉地促进儒道佛三教融合的道教领袖。
除了在道教思想中融入儒、佛二家的学说观念,陶弘景还首创道教神仙谱系的编制。在陶弘景之前,已经出现了不少神仙传记,如《列仙传》、《神仙传》等,记述神仙和他们所居住的仙山圣境。但这些神仙有男有女,有文有武,各不相似,亦漫无统序,互不相属,不能构成一个有秩序的神仙世界。于是,为了弥补这个缺陷,陶弘景编写了《真灵位业图》,将道教信仰体系内的天神、地抵、人鬼、诸仙等庞大群体,用七个等级组织排列起来,构成一个等级鲜明的神团体系。
把人间诸如君尊臣卑,夫尊子卑,夫尊妻卑等的门阀士族等级制度引入神仙世界,这正是陶弘景根据道教发展的需要所作的安排,也是这个时代思想文化碰撞融合的潮流。
经过各家各派的接力探索和发展,东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面貌已焕然一新,日趋成熟。
结语
佛与道是浮沉乱世中广大人民群众精神寄托的港湾,儒是封建统治者维护自身统治的防护网,儒道佛三教融合是人民的选择,亦是历史的选择,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车轮,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浩浩荡荡的时代潮流。
参考资料:
《寇谦之与陶弘景道教改革比较研究》
- 上一篇:「无师自通」语文赏析:《桃花源记》陶渊明(东晋)
- 下一篇:庄子:孤独“逍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