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武挂冠”的主演陶弘景对科学热爱执着,菜地求学就是最好的例子。
公元492年的一天中午,南齐国都建康(今南京)城里,一位儒冠纶巾的中年官员徘徊在皇宫西首的神武门前,脸上写满焦虑。散朝还没多久,可文武百官们已经忙着回家抱孩子了。中年官员没成家,他此刻内心百味杂陈。一方面,他也想立功扬名,光耀门楣;另一方面,经历齐代刘宋,他见过太多的宫廷斗争、尔虞我诈,心里无比悲凉。这些都不是他想要的。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不由吟起前代诗人陶渊明的诗句。对于这位同宗,他无比敬佩;对那种放归自然的心态,他又是那么神往。一贯赏识自己的萧衍虽然前途无量,但也并非一朝一夕能成功,今年已经36岁了,难道就这么等下去?自己沉溺于世间俗务,何时才能像葛洪老先生一样遨游九州呢?何时才能去会稽大洪山向慧明隐士学习医术呢?
山中宰相陶弘景(戴敦邦国画)
想到这里,中年官员毅然脱去朝服,摘去官帽,随手挂在神武门的门钉上,潇潇洒洒扬长而去。此后一年多,他先到浙江拜访了慧明禅师,接着到余姚太平山求见了隐士杜京广,再到始宁拜会了法师钟义山;
这便是典故“神武挂冠”的由来,这个成语通常表示看破红尘,选择世外隐居。这位时任左卫殿中将军的官员叫陶弘景。陶弘景出身江东名门,自幼聪明无比,10岁开始读葛洪的《神仙传》,20岁擅长琴棋书画,通晓朱子百家,更对兵学、天文、历法非常熟悉,是杜预之后又一不折不扣的“武库”。他不迷信古书,爱思考,喜钻研,有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劲头。菜地求学就是最好的例子。
在南北朝以前,人们认为蜾蠃(guǒ luǒ,一种细腰的蜜蜂)不会生儿子,它们有一个绝招:就是将螟蛉(一种绿色小虫,属于夜蛾科)衔回窝里养大作为自己的儿子,于是把养子称为螟蛉之子。一日,陶弘景看《诗经小宛》时,读到一句“螟蛉有子,蜾蠃负(抱)之”,他感到奇怪:为什么这蜾蠃专干这种缺德事?世上难道真有这种不要脸的动物?接着,他想起小时候先生讲过的一个故事。话说三国时期初期,蜀汉勇将关羽被困麦城时,曾派人向侄儿刘封求救。猛将孟达在一旁谗言道,关羽曾多次向先主刘备说,刘封乃是螟蛉之子,不可尽信,封地也不能太好。刘封听得火冒三丈,特别是“螟蛉”二字,多么刺耳呀;于是他来个“拖”字诀,最终没有出兵,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二叔被东吴孙权所擒杀。刘封最后也没好下场:在诸葛亮的安排下,刘备借故把这个不识大体的螟蛉之子斩首示众。
蜾蠃“抱”起一条青虫(网络图)
陶弘景又花几天时间翻阅了其它资料,奇怪的是,上面说的与《诗经》大致相同:蜾蠃只有雌没有雄,喜欢“抢儿子”。看来这些书都是你抄我抄大家抄,天下书籍一大抄。“纸上学来终觉浅,尽信书还不如无书,我要去现场看看。”想到这里,陶弘景扔掉书本,独自来到院子里,爬在菜地上找蜾蠃。经过几个时辰的努力,他发现一窝正在忙碌的蜾蠃。按捺住内心的惊喜,陶弘景屏息凝视,仔细用肉眼观察这种小动物是不是真在干缺德事。约两个时辰后,终于真相大白:原来,蜾蠃雌雄俱全。雌蜾蠃先用螯针把螟蛉刺晕,再把产卵器刺入螟蛉体内产卵。螟蛉不是义子,而是被用作蜾蠃后代的食物。“哦!”青年陶弘景站起来,伸伸懒腰,露出满意的笑容。
从此,他养成凡事深入一线,不可盲目跟风的习惯。陶弘景60岁时完成的《本草经集注》就是最好的例子。此书在药学名著《神龙本草经》365种药物的基础上又加入了365种药物,合计730种,并按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及有名未用等七类进行划分。对于这730味药,陶弘景均一一进行考察,绝不做信手拈来或照抄药书的事儿。值得一提的是,经过鉴定,他把《神龙本草经》中像长卿、屈草、本青等虽有药名但无药效的药材重新归为一类,即“有名未用类”,让它们再没机会“挂羊头卖狗肉”。从另一方面讲,这些都是“菜地求学”的功劳
注: 蜾蠃(guǒ luǒ ),属昆虫纲,胡蜂科,又名土蜂、蠮螉、细腰蜂。它长得象蜜蜂,但是比蜜蜂小得多。头部球形,触角细长,复眼卵形,有单眼三个。腹部七节,腰细。
作者:魏德勇
- 上一篇:陶渊明最不该被忽略的一首诗,句句饱含哲理,让人受益终生
- 下一篇:江西·南昌滕王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