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文章阅读 > 这篇文章,让陶渊明的人设差点崩塌

这篇文章,让陶渊明的人设差点崩塌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3-28 10:03:10
阅读:
这篇文章,让陶渊明的人设差点崩塌

陶渊明像

提到陶渊明,不自觉就会想起几个标签:田园,桃花源,采菊,隐逸……

这位恬淡豁达归隐田园的诗人,其实还有另一面。

陶渊明在成为陶潜、五柳先生前,还只是陶渊明。

今天,介绍一个鲜为人知的陶渊明。

那时,年轻的他,喜欢上了一个姑娘。

在古代的文人墨客,喜欢上一个女孩,通常都会将倾慕之意藏于笔墨。

陶渊明也不例外,他更肉麻一点,用最直接的语言表白。

二十多岁的时候,他写了一首《闲情赋》,这个作品有些争议,因为与他惯有的写作调调和思想风格都不同。

毕竟,作为一个悠哉种地的田园诗人,有了这么一段和我等俗人并无差别的追女孩经历,不免让人大跌眼镜。

这篇文章,让陶渊明的人设差点崩塌

钦重陶渊明的昭明太子萧统,就认为《闲情赋》是一个败笔:“白璧微瑕,惟在《闲情》一赋。”

但梁启超却在《陶渊明之文艺及其品格》说:“熨帖深刻,恐古今言情的艳句,也很少比得上。”

《闲情赋》有着褒贬不一的评价,但陶公在写作前,写了这样一段序作为解释:“初,张衡作《定情赋》,蔡邕作《静情赋》,检逸辞而宗澹泊,始则荡以思虑,而终归闲正。将以抑流宕之邪心,谅有助于讽谏。”

他说,写这一篇呢,是为了抑制邪心,有助于警世。

随后,在这篇肉麻的文章里,他全力刻画一个女子的万种风情,用十个愿望来表达对她的款款深情。

追女孩,陶渊明很直接。

《闲情赋》告诉我们追女孩可能夸张点更有效果。

夸张赞赏。

夫何瑰逸之令姿,独旷世以秀群。表倾城之艳色,期有德于传闻。

不吝笔墨、毫无底线,夸她。

陶渊明说他倾慕的女子绝世倾城,旷世无双。

想必,他已经深谙女孩子喜欢听甜言蜜语的心理。

夸张表白。

有多夸张?陶渊明用了十个比喻。

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余芳;悲罗襟之宵离,怨秋夜之未央。愿在裳而为带,束窈窕之纤身;嗟温凉之异气,或脱故而服新。愿在发而为泽,刷玄鬓于颓肩;悲佳人之屡沐,从白水而枯煎。愿在眉而为黛,随瞻视以闲扬;悲脂粉之尚鲜,或取毁于华妆。愿在莞而为席,安弱体于三秋;悲文茵之代御,方经年而见求。愿在丝而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节,空委弃于床前。愿在昼而为影,常依形而西东;悲高树之多荫,慨有时而不同。愿在夜而为烛,照玉容于两楹;悲扶桑之舒光,奄灭景而藏明。愿在竹而为扇,含凄飙于柔握;悲白露之晨零,顾襟袖以缅邈。愿在木而为桐,作膝上之鸣琴;悲乐极以哀来,终推我而辍音。

愿化作她上衣的领襟呵,承受她姣美的面容上发出的香馨,可惜罗缎的襟衫到晚上便要从她身上脱去,长夜黯暗中只怨秋夜漫漫天光还未发白!

……

愿意成为美人的衣领,成为美人的束腰,成为美人头发上的发油,成为美人眉毛上的青黛,成为她睡觉时的凉席,成为她丝线的鞋子,成为她白天的影子,成为晚上照耀她的烛光,成为她握在手中的竹扇,成为她放在膝上的鸣琴。

……

缠绵旖旎的“十愿”,成为了这篇赋的亮点。

也正是因为这个十个肉麻的比喻,让这篇夸张的文章有个“千古第一情书”的别称。

如果能与美人如影随形,宁愿成为她身侧最卑微的小物陪伴在旁,哪怕是美人头上的发油。

其实,到这里,《闲情赋》并没有结束。

写到后面,陶公开始惆怅求而不得,告诉自己要摒除杂念。

不知五柳先生追姑娘有没有成功,但他的热情打动了一个人,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

因为这篇文章,他的才华被王献之赏识,从此走入公众视野,步向仕途。

之后,就是我们熟悉的那个他了,不被世俗所扰,不为繁华所惑。

这篇文章,让陶渊明的人设差点崩塌

采菊、种田、弹琴、会友、饮酒、培育稀豆苗以及憧憬桃花源……

阿根廷诗人博尔赫斯在晚年回望自己第一本诗集的时候,说那个时候的年轻诗人向往“黄昏、郊区和悲伤”,而如今他喜欢的是“清晨、城市和宁静”。

处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陶渊明的心态也随之不断发生变化。

自称为陶潜、五柳先生后的陶渊明就是那个我们熟知的他,活成了很多人的精神偶像,作品的字里行间中都流露着现代人羡慕的悠然与宁静。

而这个似乎我们不熟悉的年轻的他,充沛的情感、灵活的表达和既直白又羞涩的语气,以及求而不得的悲伤,像极了每一个追逐爱情的普通人。

文字:斯迁

图片:网络

责编:王子墨

编辑:吴亚琦 常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