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文章阅读 > 扛锄的陶渊明:一年只过一次“劳动节”的没落隐士

扛锄的陶渊明:一年只过一次“劳动节”的没落隐士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3-28 03:14:29
阅读: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氏,身上有铁锄头,因以为号焉——扛锄先生。

扛锄先生就是陶渊明。这个名号在陶渊明看来,很俗,已经到了俗不可耐的地步。但他喜欢这个名字,这种喜欢无以复加,甚至让他放弃了自己的乳名——五柳先生。

扛锄的陶渊明:一年只过一次“劳动节”的没落隐士

很多柳树

五柳先生的名号是他自封的,在隐士一派中,人人都会附庸风雅给自己起一个别号,以便衬托自己的遗世独立。陶渊明为了尽快的融入隐士的圈子,只好跟风。不跟风的结果就是遭到隐士集团的横眉冷对、千夫所指,这种讥讽比为五斗米而折腰更能使陶渊明心灰意冷。他决定,起一个威震隐士阶层的响亮名号。殊不知,懒惰的性情早已在他的内心深深地扎了根,他懒得起名号。但迫于同侪的压力,他的懒惰终于向生活妥协了,他的眼神在游走,在破落的家中游走,他在寻找起名字的素材。

烂墙先生?破瓢先生?蹭喝先生?不雅,不雅,陶渊明在不断地否定着自己。目光所至之处,到处都有陶渊明的影子,他有答案,只不过他在寻求最好的答案,一个让他成为隐士界名流的答案。他明白了,这是一种扬弃精神,他的思维在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

他摸了一下满脸的胡茬,对着宅子旁边的五棵柳树轻微的点了下头,“五柳先生。”他本想起身抚摸一下给他殊荣的五棵柳树,但他终究没有起身,原因是懒癌晚期。

五柳先生的名号成了隐士文化的代名词,各个隐士小白纷纷上门取经。投资商见缝插针,打着包装陶渊明的噱头,为陶渊明承包一次又一次的讲座。陶渊明腻了,他觉得隐士文化在慢慢地变质,有些人不过是附庸风雅,走终南捷径,在打完无数的口水仗之后,他决定弃嘴从手。

他扛起了锄头。他想用实践来检验自己成为真隐士的决心和勇气。他也曾想过,给自己改个别号——锄头先生,但在一夜的辗转反侧之后,他认为这样不妥,这样会给自己带来炒作的嫌疑,把自己再一次捧上热搜。

“锄头先生”不能自封,只能他封,自己既然名叫陶潜,就要有“潜”的气质和耐心。

扛锄的陶渊明:一年只过一次“劳动节”的没落隐士

锄头先生

吹面不寒杨柳风,渊明像母亲的手一样轻轻地抚摸着锄头,他只想喝酒,他并不想动弹。酒终于喝光了,渊明想到了借,借酒的时候拿着锄头。

酒壮拿锄胆,锄长借酒心。

借酒的路上,他看到了自己在南山种下的豆子苗。

基本没苗,全是杂草。

田园将芜胡不归?面对这样的晴天霹雳,渊明完全没有了大唱“归去来兮”的情调,他要出山,为苗除害。

天刚蒙蒙亮,渊明出发了。一把锄头,一个人,没有酒,遇酒的渊明容易变懒。太阳慢慢地将渊明的身影压缩,又渐渐地将渊明的身影拉长,渊明在南山度过了一整天。渊明回家了,这一天发生了什么,不得而知,只见一个扛着锄头的老汉在月光下佝偻着腰背,露水沾湿了老汉的衣裳,老汉没有抱怨,他在为今天的劳作沾沾自喜。

据知情人报道,渊明并没有在南山锄草,而是偷偷去了东边的篱笆旁,玩弄菊花。

渊明“欲辨已忘言”!

扛锄的陶渊明:一年只过一次“劳动节”的没落隐士

不想说话的陶渊明

他冷静地打开了朋友圈,一丝不苟的写下: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没有配图,只有一句意味深长的留言,“今天我劳动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