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一个文人隐居山林,皇帝却每当遇到了很重要的国家大事,会派人到山中咨询他。皇帝甚至好多次低声下气地请他出来做官,他都无一例外地拒绝了。大家会对这个人感觉很诧异,应该非常想知道这位高人是谁。
他就是南北朝时期有着“山中宰相”之称的陶弘景。前段时间的热播剧《猎场》中孙红雷饰演的刘量体作为胡歌演的郑秋冬的人生导师,给他指明人生道路时就提到了陶弘景。他的目的就是让郑秋冬明白一个人不怕被时代的风浪所埋伏,只怕没有足够的才华应对突如其来机会,所以是金子终会发光的道理。
中学课本中就选了他创作的《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短短六十八个字,就已经将江南的自然大美准确具体地表达了出来。下面就让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这位鼎鼎大名的“山中宰相”----
陶弘景,字通明,齐梁间道士、道教思想家、医学家,炼丹家、文学家,自号华阳居士。他是南朝南齐南梁时期的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之一。陶弘景出身当时的江东名门,其父亲与祖父都是烜赫一时的知名人物,而且他自幼非常聪明,十岁时读过《神仙传》,就开始立志养生了。后来因为自己显赫的家世以及深厚的才学被南齐王朝推荐为诸王侍读,随后又担任左卫殿中将军。等他到了三十六岁梁代齐而立的时候,拜陆修静的弟子孙游岳为师,成为上清派传人,隐居句曲山(茅山)华阳洞。
其实他还有着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生机缘-----梁武帝早年就与陶弘景相识。梁武帝称帝之后,就十分想让其出山为官,让他发挥自己的才智来辅佐朝政。但是生性热爱美妙自然的陶弘景却一再拒绝了他的盛情邀请,将自己的一生投入到集天地之灵的山林之中自在徜徉。他在山间的隐居更能够使自己不受官场的压抑与束缚,不受长篇累牍的官文的限制与局促。无奈的梁武帝只好经常亲自将国家大事写成信件,派人送到曲山请教陶弘景。
本已归隐自然的陶弘景看在多年好友的份上,也时常写信给梁武帝来指点政策与提出建议。于是,朝廷与曲山间常有频繁的书信来往,陶弘景虽然隐居在山林之中,却俨然成为了朝廷中的决策人物。可是尽管朝廷这样重视陶弘景,他也没有选择入朝做官,而是与清新怡人的曲山景致相厮守。
陶弘景为什么这样眷恋美妙的自然呢?其实当年齐高帝萧道成就问过这样的问题,劝诫他入朝做官,陶弘景于是写下了下面这首诗来回应他的邀请: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南北朝 陶弘景 《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
首句就照应了题目,其实也是将齐高帝的提问直接提了出来,我们能够看出来齐高帝的意思是想劝诫他出仕做官。从这里的语气,我们能够看出来萧高帝对山林隐居的嗤之以鼻与不以为然,他觉得空荡荡的山林里一无所有。我们也能知道山中能有什么呢?没有华轩高马,没有钟鸣鼎食,更没有荣华富贵。
而内心向往自然的作者却只是淡淡地回答:“岭上多白云。”那些荣华富贵的确没有,只有那轻轻淡淡、飘飘渺渺的白云。在迷恋利禄的人看来,“白云”实在不值一提;但在诗人心目中却是一种超尘出世的生活境界的象征。“白云”的这种价值与意义对追名逐利之徒来说毫无意义,但是对作者来说却是那种闲云野鹤的生活的象征。
正是因为那些追名逐利之徒无法了解其中的真意,所以作者说“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我的志趣所在是白云青山林泉,可惜的是我无法让您理解这其中让人陶醉的情趣,就像山中白云悠悠,难以拿来赠送与您一样。字里行间作者充满了对齐高帝的无限惋惜。其实诗人正是以这种委婉的方式表达了谢绝出仕之意。作者并没有直接拒绝齐高帝的邀请,但是从这些语句之中我们却能够知晓他宁愿选择隐居也不出来做官的想法。
通过这首平淡自然但是却十分能够表达作者心意的诗歌,我们应该能够明白作者为什么受到梁武帝的多次邀请也不愿出仕做官了。因为在陶弘景心里,隐居在曲山的自然山水之中才是最美的生活,而非低声下气地入朝做官。
文 | 青舟 (三度平台签约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