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倪志锋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竹篱边,菊花丛里。一个晚秋的阴天,不远处的南山氤氲在层层云雾之中,恍如一幅漫漶的水墨画。
程连欧国画作品
这是陶渊明《饮酒五》的首句。只需轻轻吟诵,大自然那天籁般的美感即无边无际扑面而来——草木悠悠,芳草凄美,生命如花,神灵如云,人神相依。
古往今来。陶渊明在世人的心目中就是这两句诗,这两句诗就是陶渊明。
没有逝去的荒凉,没有当下的挣扎,没有明日的迷茫,我只拥有一个悠然、舒适、自在、惬意的灵魂。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透过时光的远景镜头,陶渊明,这位遗世独立、洒脱飘逸的旷世才子,带着他的田园和桃花源,还有一壶老酒,拨开沉沉的历史迷雾,款款地来到了我们中间……
01
我只是人间的一棵树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陶渊明认为自己是一颗孤独耿介的树。
这一点他在《五柳先生传》里说得很明白——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陶渊明说:这就是我,我就是这个样子,我以后就按照树的样子去过日子吧。他希望自己能像一棵树那样自然、静穆、与世无争。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公元365年,魏晋时期,时局动荡,陶渊明出生在一个清贫苦寒之家。8岁那年,父亲陶逸去世,陶渊明跟着母亲种田为生,过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日子。
冯远绘
幸运的是陶渊明的父亲和外公留下了不少藏书。他外公就是那位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东晋名士孟嘉(典故“孟嘉落帽”的主人公),曾祖父是东晋大司马陶侃。
受先人的鼓舞,少年陶渊明的心里藏着两个梦,一个梦是像曾祖父陶侃那样济世苍生,另一个梦则像外公孟嘉那样洒脱不羁,率性本真。
第一个是入世的梦,第二个是出世的梦。
29岁那年,胸怀济世之志的陶渊明第一次走出书斋,应征为江州祭酒,开启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个入世梦。
然而事与愿违,陶渊明的顶头上司江州刺史王凝之是一个喜欢炼丹画符、整天求神拜鬼的五斗米道教徒。
王凝之是书圣王羲之的次子,骨子里却是一个昏庸无能的窝囊废。几年后孙恩叛乱,王凝之本应命令部下率兵防守,可他却说天兵天将会来保护江州城的,结果没有派一兵一卒进行防御。
结果孙恩很快就攻破城门,将王凝之父子乱刀砍死。
好在陶渊明早就看透了王凝之的秉性,他上任仅两个月就辞职回家了,从而躲过了一劫。
六年之后,公元399年,江州刺史桓玄起兵进行“清君侧”,在家种田的陶渊明觉得这是一次建功立业的好机会,于是投奔桓玄,做了一名幕僚。
可刚做不久,陶渊明就觉察到桓玄名义上打着清君侧,其实是想当皇帝,恰好这时母亲去世,于是陶渊明果断辞职,回家守孝。
公元404年,彭城内史刘裕起兵讨伐桓玄,陶渊明投奔刘裕,成了刘裕麾下的一名参军。但他很快发现刘裕也是盯着皇位去的,失望之极,陶渊明辞职改投建威将军刘敬宣麾下。
哪知刘敬宣为了“明哲保身”,竟然辞去了江州刺史职务,陶渊明只得黯然返回老家。
四次出仕皆无功而返,此时的陶渊明已人届中年。
人届中年不由己,生计压力骤增。每个中年人都在负重前行,不敢有半点放纵,因为一家人的生计全压在自己的肩膀上。
来源百科词条
别以为田园生活充满了诗意,事实上陶渊明的中年生活过得很是狼狈不堪。为了一家老小的生存,陶渊明在叔叔的引荐下做了彭泽县令。
谁知上任不到三个月,陶渊明因为忍受不了督邮刘云的索贿,愤然辞官而去,不为五斗米折腰。
经历了五仕五隐的徘徊,陶渊明从此彻底抛弃了原先的济世苍生之梦,归隐田园。他视自己为一只倦鸟,一尾鱼,一棵树,一棵远远独立天地之间、吐纳万象风云的奇树。
02
我有一个游荡在田园里的灵魂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这一年,陶渊明四十二岁了。后世的李白在这个年龄趾高气扬地踏入皇宫。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踌躇满志,豪情万丈。
而陶渊明则恰恰相反,我的后半生将要在田园里度过,我成为了一棵树,一只叫不出名字的鸟,一尾潜在水塘深处的鱼。
屈原歌哭之际把生命献祭给了汨罗江;李白喋喋不休得意轻狂,他把一颗赤子之心挂到胸膛外面;而陶渊明却自言自语:我只想回归田园,过我自己一个人的日子。
李晓光绘
官场生活的巨大振幅总算结束了,陶渊明开启了田园生活: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我每天到南山下开荒种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还养几只鸡鸭改善伙食,闲暇时观赏一下菊花,闻闻花香,沁人心脾。
耕作之余我看看书,不是为了考试,更不是为了流芳千古,纯粹进行快乐阅读。
我还有充裕的时间教育孩子,告诉他们从小就要珍惜时间——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我劝导他们要心怀仁爱——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我开导他们要看淡生死——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对我而言最惬意的事情莫过于饮酒了。我的肉身需要酒,灵魂更离不开酒。我不纵酒不佯狂不颓唐,追求的是一种在世俗中超然脱俗的境界。
然而真实的田园生活并非全都是诗意的栖居,也同样充满了坎坷和无奈。在陶渊明退居田园的第三年,家中失火,把房子和储备的粮食烧得一干二净,全家人陷入了赤贫边缘。
这时有一位好心的老农劝他出仕,为了生活,没必要把自己弄得苦兮兮的,何况还有一家老小。
看透官场险恶的陶渊明却淡然地说了一句:“晏如也。”
官吏桓道济带着钱和美酒来慰问陶渊明,说如今天下昌明,应该出仕为国效力。陶渊明闻言很生气,他说天下并不昌明,因为当朝皇帝刘裕是靠残忍的手段得到皇位的。
陶渊明把桓道济带来的钱和美酒全部扔到屋外,说“量力守故辙,岂不寒与饥。”意思是我宁可忍受饥寒也不去做不该做的事情。铮铮傲骨,令人敬仰。
生命的藩篱无处不在,陶渊明用退守田园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这个世界温柔地回应。
《归去来兮图》马轼绘
陶渊明之所以能做到如此超然是因为他在田园里找到了真实的自我,也唯有田园才能够安顿自己的肉身和灵魂。
这棵孤独耿介的奇树远离喧嚣纷扰的大千红尘,退守田园,倾听天籁之音,倾听自己的心跳之音,直至走完人生的苦旅。
生活有两条路,一条是世俗之路,那就是无数人争得头破血流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路。另一条是回归自己内心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们的灵魂才能得到真正的舒展和幸福。
田园生活意味着自由、自然、自足,它是陶渊明的灵魂容器,是他表达生命忠诚的唯一住所,也是他现实人生的一个驿站。
03
我为你们营造了一个美梦
如果说田园生活是陶渊明人生的一个驿站,那么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从他灵魂疆域里生长出来的一个精神坐标,是他灵魂的射精,也是他为我们后人营造出来的一个“乌有之乡”,一个美丽的新世界。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桃花源记》
在桃花源里,天高地迥,春光秋色,晨晖夕阴,清风徐来阵阵花香,清新雅致,优雅醉人。
在桃花源里,没有尔虞我诈,没有纷扰斗争,大家都能够和睦相处,怡然自得,宁静祥和。
人间—田园—桃花源,这是陶渊明灵魂成长的轨迹,是他对人生、对生命进行终极思考的探索过程。
来源网络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汇聚升华了我们的田园情感,成为附在每个人心中的美丽梦乡,深刻地影响着后世,扩张了我们心灵深度和精神视野。
正因为如此,陶渊明的桃花源才显得尤其令人心驰神往,渐洇渐大,终于化为历史文化天空中一个璀璨的标记,一个超然的符号,一直蔓延至你我的心灵深处。
世间并无桃花源,可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桃花源。这个可望不可即的桃花源,至今仍在拨动我们的心弦,打通了潜伏在你我内心深处的某种美好情感。
当现实生活陷入困顿时,不如干脆静下心来照顾一下自己的爱好,弹弹琴,读读书,跑跑步,等等,虽然这些爱好根本改变不了现实,但至少可以让你的心灵获得暂时的解脱。
来源网络
此心安处及吾乡,桃花源其实并不遥远。或许它就在你的书桌边,或许它就在你的小屋里,或许在江边,或许在跑道上……
陶渊明在你我的心田里种下了桃花源。只要心中有这一片净土,无论身处在生活中的任何层面,心灵都不会陷入泥沼而不能自拔。
漫天星辰时不会趾高气扬,身陷枯井一地鸡毛时亦能倾听到发自内心的声音。
得意时想到陶渊明,因为可以看到世事无常,再显赫发达的人生也有它的无奈;失意时想到陶渊明,因为可以从中找到生存的慰藉。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一颗心,一杯酒,一片尘,一个人,几番风雨,几度春秋,几番欢喜,几番苦忧,了却爱恨,了却情仇,不知生,何问死?
愿你我的心中都住着一个陶渊明,都藏着一个属于自己的桃花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