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文章阅读 > 葛晓音:陶渊明田园诗的意境美

葛晓音:陶渊明田园诗的意境美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3-26 02:39:01
阅读:


葛晓音:陶渊明田园诗的意境美


陶渊明(365—427年)是我国古代的伟大诗人之一,主要生活在东晋刘宋时期。他早年曾担任过一些低级官职,四十一岁时从彭泽令任上弃官归田,此后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刘裕建立宋朝后曾征他为著作郎,他坚辞不出,死后被称为“靖节先生”。他以躬耕田园的方式实践回归自然的理想,歌颂自食其力的生活和乡村的淳朴宁静,成为中国田园诗的创始人。


葛晓音:陶渊明田园诗的意境美


意境是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审美范畴,从理论上发现意境是在盛唐时期。但意境的产生与山水田园诗的题材密切相关,可以说就是从山水田园诗的创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般认为意境主要的特征是以有限表现无限,讲究通过虚实、动静、疏密等关系的处理,构成能够提供最大想象余地的空间境界,表现出丰富的象外之趣。这种意境的产生有一个很长时间的发展过程,经过宋、齐、梁、陈山水诗逐步解决情与景的关系之后,到盛唐才达到最完美的阶段。

【清朗澄澈】

从意境的形成来说,陶渊明的田园诗在诗歌艺术表现史上是超前的。但由于陶渊明所处的时代和他的特殊品格,他的意境构成自有其特色。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曾经说:“渊明如秋潭日影,澈底澄莹,具有古典艺术的和谐静穆。”(《诗论》)这段话指出了陶渊明诗境清朗澄澈的主要特征。

意境的构成主要是意和境的融合。境的创造通常离不开景物描写,只是成分多少不同而已。陶渊明诗里单纯写景的篇章很少,但从他许多诗歌中写景的部分可以看出,陶渊明的诗境都非常明净清澄,没有丝毫尘滓。比如《和郭主簿》其二:

和郭主簿·其二

和泽周三春,清凉素秋节。

露凝无游氛,天高肃景澈。

陵岑耸逸峰,遥瞻皆奇绝。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衔觞念幽人,千载抚尔诀。

检素不获展,厌厌竟良月。


这首诗写的是清秋时节眺望附近山林的感触。在这清凉的秋天,露水凝结,看不到一丝飘浮的雾气,天空显得格外高朗澄彻。于是眺望的视野也特别开阔清晰。远处大大小小的山陵都耸起飞逸的高峰,看去都各自显出奇绝的姿态。正因为空气清新,能见度高,不但山峰的姿态历历分明,诗人还能看到山上树林里的菊花,以及山顶上整齐排列的青松。“芳菊开林耀”的“耀”字可见芬芳的菊花开得正盛,在深林的衬托下愈显得光彩辉耀。这样一幅肃穆清澄的秋景图其实也是诗人的静穆气质和高尚节操的自然化,毫无尘染的“肃景”、光辉耀目的芳菊、挺拔秀杰的青松,无不是诗人心境和品格的比兴形象,只是融化在景物的真切描绘之中而已。


葛晓音:陶渊明田园诗的意境美


又如《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途中》:“叩枻(yì)新秋月,临流别友生。凉风起将夕,夜景湛虚明。昭昭天宇阔,皛皛(xiǎo)川上平。”写江上秋月升起时天水相映、晶明空阔的景色;《杂诗》其二中:“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写月光洒满万里晴空的静夜;《和胡西曹示顾贼曹》中:“蕤宾五月中,清朝起南飙。不驶亦不迟,飘飘吹我衣。重云蔽白日,闲雨纷微微。流目视西园,晔晔荣紫葵。”写南风徐徐吹来,微雨滋润园葵的清新视觉;《于王抚军座送客》:“秋日凄且厉,百卉具已腓。爰以履霜节,登高饯将归。寒气冒山泽,游云倏无衣。”写霜凋百花、登高望远所见的清寒秋意;《己酉岁九月九日》:“靡靡秋已夕,凄凄风露交。蔓草不复荣,园木空自凋。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写重阳节秋高气爽、毫无尘滓的清明天象等等。虽然景色和时令各不相同,有春日园林、秋夜月色、重阳登高的不同场合,有风雨霜露的不同节气,但都是清明澄朗的境界。


葛晓音:陶渊明田园诗的意境美


陶诗形成这种境界的原因,一方面与东晋士人普遍喜爱澄澈清朗的境界有关,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陶渊明本人的胸襟和心境本来就是如此清明澄朗,与他诗歌中描写的生活环境完全一致。所以澄明清朗的境界是构成其意境的前提。

【以意写景】

陶渊明田园诗意境的另一个特点是以写意为主,以意写景,而不是以境为主。诗中所有的写景片断,都是贯穿在全篇抒情写意之中的。也就是说,所有的景物都伴随着抒情主人公的活动而展现,如《归园田居》其三: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这首诗只是简洁地交代了一天的劳作过程,重点放在荷锄晚归时走在乡间小道上的情景。月亮似乎被诗人带回村来,不但想象天真,而且五个字就勾勒出诗人自己的典型形象:这个以月亮为背景的荷锄的晚归人具有如此清新的感受,而且还在途中产生了不惜夕露沾衣的微妙的心理活动。这决不是一个久惯耕作的老农,而只能是一个刚刚回到田园之中重亲耕稼的士大夫。诗里没有着意刻划山村的夜景,但夜色中的南山、荒草中的小径、月光下的夕露,作为诗人活动的背景,自然构成了一幅静谧的山村夜归图,散发着浓郁的泥土气息。

又如《读山海经》其一:

《读山海经·其一》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这首诗写孟夏农闲时读书的乐趣,草木茂盛,树荫覆屋,枝叶扶疏。众鸟有托身之所,人也更觉安定。“众鸟”两句包含着“万物各得其所”的理趣,却写得自然平易,朴实地表现了诗人在幽居中的安定满足感。耕种已经结束,可以闲下来看书。门外无车马,无人打扰,已经十分适意。这时再到园子里摘一点自种的蔬菜下酒,正好遇到一阵和风带着微雨吹来,仿佛是自来为诗人助兴,更添了饮酒读书的兴味。“微雨”两句的好处就在雨是偶然在诗人读书饮酒的兴致到达高潮时前来,于是随手入诗,更加自然现成。由此自可想见夏日农家园庐的清静安宁。所以陶渊明诗里那种清朗的意境实际是他心境的外化。

【典型情景】

陶诗意境是由许多经常重复的日常生活情景提炼而成的,这是他的又一个重要特色。不少典型意境就是他日常的农田劳作、饮酒赏菊、与邻里来往或闭门读书等等。但他很善于将这种周而复始的生活提炼成一个个具有新鲜感受的情境,展开他生活中的不同侧面。有些情境中景物描写空灵宁静,尤有意境美。如《饮酒》其五: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首诗开头两句说自己虽然在人境中结庐居住,但听不见车马的喧闹。是因为心离世俗很远,自然也就觉得所居之地偏远了。这几句很有理趣,说出了一个真隐的道理:真正的避世,不论身居何处,都是因为心远而导致地偏,而不是因为地偏才使心远。在这样一种远离世俗的心境中,人才能对万物悠然兴会:在东篱下采菊,无心之间抬头看见南山。斜阳西下,山间的夕岚分外美好,飞鸟结伴纷纷归来,对此佳景,兴与意会,不觉沉浸在一片忘机的天真之中。苏轼称赞此诗“境与意会,最有妙处”,首先指诗里所写山气、夕阳、归鸟体现了陶渊明对大自然群动群息的领悟和会心。其次是指陶渊明对菊和归鸟所包含的人生启示的会意。飞鸟归山,陶渊明常用来比喻自己回归田园。菊花可以养生,本身又有凌霜耐寒的品质,所以又有人格象征的意味。诗人悠然独对南山的静穆和闲淡与景物融为一体,就构成了他最著名的意境。这首诗和《饮酒》其七写的都是日夕之时诗人和露采菊、酌酒东轩的场景,这类场景属于陶渊明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所以这首诗的意境包含了陶渊明所有写赏菊饮酒的诗歌共同的内涵和意趣,“采菊东篱”也成为陶渊明的典型形象而在文学史上定格。


葛晓音:陶渊明田园诗的意境美


由于陶渊明提炼出来的这些典型情景,在展现他的日常生活环境时又同时表现了诗人的风神和鲜明的个性形象,所以陶渊明诗里的人和境是合而为一的。这种提炼意境的创作方式为唐代田园诗提供了可贵的经验,但陶诗意境中独有的人格美,后人却难以超越。


葛晓音:陶渊明田园诗的意境美

作者简介

葛晓音,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中华瑰宝》杂志2018年11月号(总第26期)。


葛晓音:陶渊明田园诗的意境美


葛晓音:陶渊明田园诗的意境美

【杂志订阅方式】

1.拨打电话010-57435892或010-56037087进行电话购买

2.银行转账

户名:瑰宝传承(北京)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开户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北京上地支行

帐 号:35370188000083988

3.邮局汇款

汇款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香山北正黄旗18号 《中华瑰宝》杂志编辑部(100093)

长期投稿邮箱:zhgbyy2016@163.com 欢迎大家踊跃投稿和订阅。

杂志社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香山北正黄旗18号 《中华瑰宝》杂志编辑部(100093)

相关推荐

  • 葛晓音:陶渊明田园诗的意境美

    陶渊明的田园诗,他早年曾担任过一些低级官职,四十一岁时从彭泽令任上弃官归田,此后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刘裕建立宋朝后曾征他为著作郎,他坚辞不出,死后被称为“靖节先生”。

    文章阅读
  • 陶渊明写得最好的10首诗,真不愧千古第一隐士!你能品悟出点什么

    陶渊明的诗,陶渊明写得最好的10首诗,真不愧千古第一隐士!你能品悟出点什么

    文章阅读
  • 《陶渊明诗全集》,看破世俗,洒脱恬淡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陶渊明诗篇目:《饮酒二十首》、《读山海经十三首》、《杂诗十二首》、《拟古九首》、《咏贫士七首》、《归园田居五首》、《形影神三首并序》、《拟挽歌辞三首》、《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和郭主簿二首》、《移居二首》、《感士不遇赋并序》、《诸人共游周家墓

    文章阅读
  • 谈古论今话邓林│邓习学

    化为邓林,它位于河南省邓州市林扒镇,古称邓林镇。《山海经·海外北经》记载,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