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鱼山上侃陶公
湖 边
黄梅下新,有一座山,形同寺庙中的木鱼浮于水面,故名木鱼山。
木鱼山上有座庙,叫陶公庙。建于明朝初年,是祭祀晋代名将陶侃的。相传,元末朱元璋与陈友谅决战,陈友谅兵败,便决堤溃口。陶侃祖籍江西鄱阳所建的陶公祠被水冲塌,祠内供奉的陶公木刻遗像随水漂流,漂到黄梅下新木鱼山脚下,被张英楼村打渔人发现,便恭托于木鱼山上,募修庙宇,供奉陶公圣像。一时名闻遐迩,很是灵气。
庐山苍苍,江水泱泱;陶公之风,山高水长。寻阳江一带百姓曾流传这首赞美陶侃的歌。木鱼山濒河临湖,山上斑竹掩映,香烟袅袅;山下大河潺潺,古雷池烟波浩渺,象是在日夜述说着陶侃的故事。
《晋书》载:“陶侃,字士行(259--334),原籍鄱阳。吴平,徙家庐江之寻阳县”。先是任寻阳鱼梁吏,后在寻阳当地人周访(县功曹)荐举下,当上县主簿,才开始摆脱贱役的地位。周访还将女儿许配给陶侃儿子瞻。陶侃既在寻阳县工作,又举家迁来寻阳入籍居住(当时寻阳县城在今湖北黄梅县西南蔡山),当然是道地的黄梅人。
陶侃所处的时代,国家动荡不安。“八王之乱”,使出身寒门又是江南少数民族的陶侃,竟然冲破晋代门阀政治的重重障碍,有了施展才华的机遇,为东晋政权立下赫赫战功,当上炙手可热的荆州刺史,官至侍中、太尉,都督八州诸军事,封长沙郡公。唐德宗时将陶侃列入历史上六十四位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宋徵宗将陶侃列入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我国著名田园诗鼻祖陶渊明,是陶侃的曾孙。陶渊明对曾祖陶侃的风范称颂不已。陶侃治下的荆州史称“路不拾遗”;他精勤吏职、戒赌限酒为人所称道;他率兵征讨,不费一兵一卒就擒敌首领,名震敌国。这里侃侃陶公几件事。
陶母责子。陶侃父亲陶丹,孙吴时当过边将,为地位不高的杂号扬威将军,且早年亡故。家中酷贫,自幼靠母亲湛氏纺纱织布抚养成人。陶母深明大义,贤德善良,教子有方,与孟子之母仉氏、岳飞之母姚氏、欧阳修之母郑氏一起,被尊为中国母教典范。陶母还是“四大贤母”中唯一有正史立传的一代贤母。陶侃稍长成年,在寻阳当一名小吏。掌管鱼梁时,托人用坛罐带腌鱼老家去孝敬慈母。陶母丝纹未动,原物封还,还写信严责陶侃:“你是公家人,以公物孝敬我,不单无益反倒让我忧愁啊!”鱼有可能是分给陶侃的薪水报酬,但母亲的教诲,对陶侃成为中国古代著名的清官廉吏,影响深远。
运甓习劳。西晋末年,平乱有功的陶侃为征讨大将军王敦所忌,不仅没得封赏,反被降职为广州刺史。当时广州地处偏远,在陶侃治理下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无不称其贤明。可有一桩怪事:陶侃每天清早起床,把数百块沉重的大砖搬到室外,,傍晚又搬回室内。刮风下雨严寒酷暑也从不间断。属下好奇,就壮着胆问他。陶侃说:“我辈正致力收复中原,过分的悠闲安逸,恐难堪大事,故磨练自己啊!”众人恍然大悟,称其为“运甓公”。毛泽东早年曾评价“古之人有行之者,陶侃、克林威尔、华盛顿是也”。
陶侃惜光阴。王敦之乱平定后,帝命陶侃为荆州刺史。笔翰如流,门无停客,军政诸务繁杂。当时士族居官不屑理事的风气甚浓,陶侃对西晋“放荡为达士”的遗风深恶痛绝,声言君子当正其衣冠,摄其威仪。终日敛膝危坐,忠勤职守,远近书疏,莫不手答。平日不饮酒、不赌博。还是在寻阳当差时,县衙办宴会,陶侃喝得酩酊大醉。醒后见母亲含泪责备说:“饮酒无度,怎指望你自律自励,为国立功啊!”陶侃羞愧难当,从此饮酒不过三杯。常对人说“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逸游荒醉,生无益于世,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发现身边参佐人员有聚赌取乐、饮酒荒废职事的,不但严加训斥,还命令把酒器、赌具沉于江中。
陶侃惜谷。陶侃清廉节俭,微至木屑、竹头,皆令储存备用。他治理荆州时务勤稼穑,对军士也劝课农耕。有馈赠礼物的人,先要问礼品来路。若是自己劳动得来,欢慰受之。对来路不明,非自己劳动所得,不但退还,还要遭他辱骂。一次,陶侃外出巡查,看到有个人手里拿着一把没熟的稻穗。陶侃问:“你拿它做什么用吗?”那人说:“我走路时看见的,扯起来玩下罢了。”陶侃厉声斥责:“你既不种田,竟为好玩偷扯农户庄稼!”执住那人用鞭子抽打。这件事广为流传,老百姓勤于农事,更下苦力耕种,家给人足。
咸和九年六月,陶侃在病中上表逊位,遣人将官印节传等送还朝廷。军资器仗、牛马舟车都有登记,仓库封印,自加管钥,然后才登船赴长沙封地。第二天,他传奇的生命之灯,在涛涛江水途中熄灭,时年七十六岁。朝廷高度评价他忠勤功德,追赠为大司马。
参考书目:《晋书》、《世说新语》、《中国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