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青春不曾迷茫——陶渊明唯一一首爱情诗
作者:子凡shine
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余芳;悲罗襟之宵离,怨秋夜之未央!愿在裳而为带,束窈窕之纤身;嗟温凉之异气,或脱故而服新!......
我愿意做你衣服上的衣领,托着你美丽的透露承着你的芳泽,可悲的是每当夜晚的的时候,你就会将罗衣脱去,我哀怨这秋天的夜晚是多么漫长!我愿意做你衣裙上的腰带,束着你窈窕的腰身,可叹的是天气有两凉有热,衣服总是换来新的淘汰旧的,让我不得与你永远依偎......
你能想象出这缠绵旖旎的文字出自陶渊明之手吗?这就是陶渊明著名的《闲情赋》里最广为流传的“十愿”,诗人以极其炽热的情感,铺排华丽的辞藻,旖旎风流的文字,新奇富丽的想象,描绘了自己对于美人的仰慕,一图亲近的情感,以及不得不暂时分离的惆怅和悲伤。
昔为三春蕖,今作秋莲房。众所周知,陶渊明一生醉心于田园生活,文风恬淡,文字空灵,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能写出这样的文字,实在有些令人惊诧莫名。不过,无论是谁都必定经历过激情澎湃的青葱岁月,陶渊明当然也不例外。在他的大量田园风诗作之外,这就是难得的一篇反映青春爱情的诗篇——《闲情赋》;也正是这篇《闲情赋》引起了后人的激烈争执。
例如南朝梁国的昭明太子萧统,也是当时的著名文学家,就曾经批评陶渊明,他说:“余爱嗜其文,不能释手;......白璧微瑕者,唯在《闲情》一赋。扬雄所谓劝百讽一者,卒无讽谏,何必摇其笔端?惜哉,无是可也!”
当然也有更多的人认为这才是诗人真性情的流露,虽然“他不再为那些虚伪的卫道士们所喜爱,却也赢得了少数真诚的人们的爱戴”!(吕明光著《田园将芜胡不归》)
关于《闲情赋》的写作时间也存在着争议:
其一是陶渊明年轻时的作品,根据袁行霈考证。《闲情赋》是陶渊明十九岁时所作。
其二是陶渊明大约三十岁的时候,即公元394年,原配去世,续娶翟氏。根据史料记载:“其妻翟氏,志趣亦同,能安苦节,夫耕于前,妻锄于后。”大概陶渊明是以翟氏妻子为原型进行的创作,时间大约在诗人丧妻再娶这段时间内。
其三是陶渊明辞彭泽令彻底归隐后的作品。因为归隐田园以后,空闲时间多了,在读完张衡的《定情赋》和蔡邕《静情赋》后,一时兴起,挥毫而就。
附《闲情赋》“十愿”原文:
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余芳;悲罗襟之宵离,怨秋夜之未央!
愿在裳而为带,束窈窕之纤身;嗟温凉之异气,或脱故而服新!
愿在发而为泽,刷玄鬓于颓肩;悲佳人之屡沐,从白水而枯煎!
愿在眉而为黛,随瞻视以闲扬;悲脂粉之尚鲜,或取毁于华妆!
愿在莞而为席,安弱体于三秋;悲文茵之代御,方经年而见求!
愿在丝而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节,空委弃于床前!
愿在昼而为影,常依形而西东;悲高树之多荫,慨有时而不同!
愿在夜而为烛,照玉容于两楹;悲扶桑之舒光,奄灭景而藏明!
愿在竹而为扇,含凄飙于柔握;悲白露之晨零,顾襟袖以缅邈!
愿在木而为桐,作膝上之鸣琴;悲乐极以哀来,终推我而辍音!
《闲情赋》以极尽夸张的笔墨描摹了一位美人的风貌——夫何飘逸之令姿,独旷世以秀群。表倾城之艳色,期有德于传闻。接着叙述了诗人对美人的欣慕之情而又顾虑重重的复杂心情,生动地刻画了一个青年男子面对仪态万方的绝代佳人时的犹豫与彷徨的心理。第三节用连续“十愿”的铺排表达了炽热无比的爱慕情怀。诗人徒怀十愿,无以表白,作者情绪渐渐变得低沉。“考所愿而必违,徒契契以苦心。拥劳情而罔讷,步容与于南林。”因为他仅仅停留于心愿,而不敢付诸行动。最后诗人由美人之不可求联想到了自己平生志愿不得遂上来,经过一夜的辗转反侧,最后放弃了追求,也平复了烦燥不安的情绪。
在陶渊明的一生诗作中,这是唯一一篇表达爱情的作品,才思翩跹,文辞华丽,激情澎湃。至于这位佳人到底有没有真实的原型,抑或是作者借以咏志的幻想人物,说法各异,终不得而知。
- 上一篇:文彭草书《滕王阁序》欣赏,都说文征明培养得好
- 下一篇:木鱼山上侃陶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