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位帝王,他顶着父亲难以掩盖的光环登上王座,开疆拓土镇守江山,但是人们记住他的却只有那一段七步诗的故事,因此而唾骂他是残害手足的狠心之人,是不忠不孝的阴刻之君。他就是魏文帝曹丕,在父亲一代枭雄曹操去世之后,他逼迫汉献帝退位,自己登上了帝王的宝座。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在当政之后都做了一些什么样的事,都是今天我们要详细探究的内容。只有了解了这些,才能更深刻地了解到他到底是不是一个好皇帝,他到底是善于治世的贤良君王,还是不忠不孝不义的腹黑小人。
曹丕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官二代,甚至说是一个星二代都毫不过分。他的父亲曹操是有名的乱世枭雄,杀伐果决气吞山河,得到了整个北方的统治权。父亲死后曹丕继承了魏国的大业,当时他的年纪已经不算小了,帝王的能力在他身上体现的也是淋漓尽致。
他不仅没有辜负自己父亲的苦心经营,还在父亲的雄图霸业基础之上不断开拓疆土,牢牢巩固了魏国的统治根基。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打天下其实不难,守住了天下才是最难的。历史上将自己祖辈父辈的基业挥霍得一干二净的君王数不胜数,曹丕从这个角度来看还是挺优秀的。何况又身处三国乱世之时,大家割据纷争也是常有的事,曹丕能够在乱世中守好父亲的基业,已经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了。
曹操爱惜人才,这是大家都清楚的事,对于真正的人才,他哪怕放下颜面,也会亲自去说服去招降。他的儿子曹丕相比他来说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从何说起呢?这就要说到曹魏时期著名的选拔人才的方法了,那就是九品官人法。这是一个大大扩展了曹魏选拔人才的范围的好方法,通过对人才的品德、才华以及出身等内容的评定,来决定他是不是能够入朝为官。这个方法为曹丕选到了不少的贤臣,也足以看出他对待人才的心胸气度,其实是不逊色于自己的父亲曹操的。
除此之外他还是一个很有才华的君主。大家可能都听说过建安文学,在建安文学中三曹的名声是非常大的,也就是曹操、曹丕和曹植父子三人。大家都知道曹丞相诗文才华惊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名句一看就是气韵不凡,曹植就更不用说了,从小就热衷于诗书仿佛文曲星下凡,在文学上的天赋是异于常人的。能够和自己的父亲兄弟并列为三曹,也可见曹丕的文学功力不俗了。除此之外他还善于骑射,喜欢下棋弹琴,可以说是文武双全的人物了。那么到底是为什么,大家好像从来都不对他的个人才华和治世才华加以赞扬呢?
这第一个原因,就要归咎于他的不忠之心了。大家都知道曹操就算再有本事,也还是个汉臣,他不能逾越自己作为汉臣的底线而称帝。但是曹丕就不一样了,他一直都想要废黜汉献帝取而代之,事实上他也的确是做到了。他是怎么做的呢?他以南征为名,率领十万大军,故意在汉献帝所在的许县附近走走停停,弄得汉献帝无法安寝,只好三番五次地向他进言,想要禅让帝位给他。但是曹丕害怕落人口实,一直都表示推脱和拒绝。这么你来我往了四五次之后,曹丕才装作勉为其难的样子允许了这次禅让。
还有一个原因,可能也是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残害手足的罪名。这里就要提到我们开篇所说到的七步诗了,七步诗为曹植所做,诗中的内容是对曹丕作为兄长,对他这个弟弟痛下杀手,不顾亲情的性情的责怪。据说因为曹植才华出众,在诗词歌赋上的天赋更是寻常人难以企及的,因而备受曹操的喜爱。但是在数年的权衡之后,曹操觉得他虽然在诗文上无人能比,但是政治才华和政治手段还是不如曹丕,才将魏王的位置让给了曹丕。虽然已经得到了王位,但曹丕对这个弟弟的嫉妒之心并没有因此消磨,还是找机会想要除掉他,也就有了这个七步诗的起源。
不过历史上很多事情都有歪曲和杜撰,如果曹丕真的是心胸狭隘善于嫉妒之人,那么又怎么可能仅仅因为这一首诗就念起了兄弟情分,而放过了自己的弟弟呢?孰是孰非还是看大家自己的理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