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文章阅读 > 响堂山石窟

响堂山石窟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3-22 23:13:35
阅读:

响堂山石窟

北响堂山石窟

响堂山石窟坐落在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最初开凿于北齐时代,以后隋、唐、宋、元、明各代均有增凿。现有石窟16 座,4000多尊雕像,石窟均营凿在鼓山最优质的石岩中。石窟幽深,人们在山洞里击掌甩袖,都能发出洪亮的回声,故名“响堂”。这里山清水秀,风景美丽,石质优良。将佛教奉为国教的北齐皇帝高洋便选择此处凿窟建寺,营造官苑,作为他来往于两都之间的避暑、游玩和礼佛之地。

石窟由来

南北朝时期是个战争频繁的大动荡时期,但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佛教的大繁荣期。不管是南朝还是北朝,无论是帝王权贵还是贩夫走卒,对佛教的崇拜都达到一种近似狂热的状态。北魏是南北朝时期统治时间最长的王朝,长达171年。由于宇文泰与高欢两位权臣的对立,北魏分裂为两部分,即东魏、西魏,后来又分别成为北齐、北周。其中北齐王朝是由高氏家族建立的,存在了27 年后,被鲜卑宇文氏建立的北周所灭。其中虽有两次大的灭佛运动,但这些政权的更迭没有影响到佛教的传播,一直受到北魏崇佛的影响。

石窟原是古印度的一种佛教建筑形式,僧侣们选择崇山峻岭的幽僻之地开凿石窟,以便修行之用。佛教沿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从新疆克孜尔的千佛洞到甘肃敦煌的莫高窟、天水的麦积山石窟,大小石窟分布在丝绸之路上。

控制东魏、北齐政权的鲜卑高氏家族大规模开凿了一大批石窟,其中以河北邯郸的响堂山石窟和山西太原的天龙山石窟最为著名。东魏原本都城在洛阳,后来因为洛阳临近西魏,不利于防守,便迁都邺城(今邯郸市临漳县西)。北齐时仍设都邺城,并以太原为别都。北齐的神武帝高欢、显祖文宣帝高洋等经常通过太行八陉的滏口陉来往于邺城与太原之间,并在这条路上修建了不少石窟。北齐佛造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疏朗淳润,佛像面部丰颐而富有神韵,尤其是在衣纹表现上,受当时画家曹仲达“曹衣出水”画风的影响,衣纹疏简贴体,使人物形象在疏简平淡中流露出内在的活力,在佛教造像艺术史上被称为“北齐样式”。

南北响堂寺石窟

响堂山石窟分南北两处,俗称南北响堂寺石窟。两寺相距15公里。南响堂石窟地处临水镇纸坊村西北,鼓山南麓,滏阳河北岸。现存大小石窟7 座,分上下两层,上层5座,下层2座,其中规模最大的高约4.9米,宽和深各约6.3米,内刻《大方广佛华严经》,故称华严洞。有大小造像1028尊,故名千佛洞。窟顶微隆,中央雕莲花,周雕8 身飞天,两两相对,形成各组对称的轻歌曼舞的极乐世界的艺术珍品。

北响堂石窟位于和村村东的鼓山天宫峰西坡,共有洞窟9 座,其中大佛洞规模最大,装饰最华丽。窟内进深13.3米,宽13米,高11.4米。正面龛本尊是释迦牟尼坐像,通座高5米,造型匀称,庄重敦厚,为响堂石窟中最大的造像。其背浮雕火焰、忍冬纹,7条火龙穿插其间,雕刻精巧,装饰华丽,为北齐高超艺术的代表。这些为研究北朝建筑难得的实物资料。

响堂山石窟代表了北齐的佛教造像艺术,是短暂的北齐王朝留下的最大的艺术宝库。响堂山石窟是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河北省现已发现的最大的石窟,现为国家4A级景区,四星级森林公园。2012年11月份,响堂山风景名胜区晋升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