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被不少市民称之为“国庆月”,这两天,深秋的京城空气质量良好,天安门“红飘带”造型在蓝天白云映衬下,熠熠生辉。
“红飘带”上的六块大屏仍显示着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喜庆字样,前来合影的游人很多。
“红飘带”这一概念的提出源自于设计团体一次次的思想碰撞。为了更好地理解庆典活动的要求,设计团队专门研究了党史、国史,对其梳理后提炼出关键词。在这一过程中,著名作家魏巍创作于1987年的长篇小说《地球的红飘带》给设计者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红飘带”轻盈、灵动,最关键的问题是怎样在现实中把这个长达一百八十米、宽四十米、高十六米的雕塑做出来。为此,设计团队找来了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研究结构的石永久教授,整合飘带的结构,利用模块化设计,用法兰盘进行相互连接。由于广场上不能打桩打孔,整个造型下部是用配重固定在地面上的。
为了达到逼真的艺术效果,同时不受天气等因素的影响,设计团队采用打孔的方式,通过手工调整凹凸,将图案里的每一个细节完美呈现。这些小孔大的有几厘米,小的只有六毫米,完成一条“红飘带”上的山水画至少需要打315万个孔。
“红飘带”的外侧为五十六个民族载歌载舞的欢乐场景,体现各民族共庆祖国生日,共祝祖国繁荣富强的美好形象,“红飘带”的内侧是山水长卷,象征着山青水绿、美丽祥和的盛世图景,山水中央的一行鸿雁,寓意着全国人民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向着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齐心协力,奋力前行。
除了具有的象征意义外,“红飘带”的设计还充分考虑了广场场地问题。天安门广场面积大,两侧没有边界,“红飘带”的设置增强了边界感,可以更好地聚拢人气。
对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设计团队的师生来说,自去年11月初接到庆典设计任务之后的一年时间里,“红飘带”以及彩车的设计,已经成为他们工作和生活中最为重要的部分。这支由43人组成的设计团队,平均年龄只有30多岁。
大气简洁的“红飘带”景观雕塑,以大写意的手法将历史与人文相融合,为庄严肃穆的广场增添灵动、欢乐氛围,突显了新时代国家庆典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影友:徐经来 摄
来源:北晚新视觉
影友:徐经来
监制:田硕
编辑:孙昱杰
流程编辑:TF021
- 上一篇:原生态阅读教学——3—6岁儿童阅读指导
- 下一篇:天地一沙鸥— 关媛作品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