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文章阅读 > 王子辉专栏|馄饨名实辩

王子辉专栏|馄饨名实辩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3-20 09:54:52
阅读:

馄饨是最具有中华民族色彩的传统馅制小吃,南北各地市肆、家庭都有制作,男女老幼无不喜食。由于历史、认识、方言等等原因,各地的称谓不完全一样,像广东叫云吞,四川叫抄手,山东叫馉饳,湖北叫包面,江西叫清汤,江苏淮阴叫淮饺,新疆叫曲曲等等,不一而足。不论是何称谓,实际是一种小吃,都是将面团擀成极薄的片,加少许馅料,卷起包住,煮熟加高汤、调味而食。

王子辉专栏|馄饨名实辩

馄饨名称的由来,古人众说纷纭,其中又以宋代程大昌和明代方以智为代表,形成了对立的两种说法:程大昌在其《演繁露》里称“馄饨出于浑氏、沌氏”;方以智在其《通雅》里谓“馄饨乃混沌之转”。食物的命名方法很多,有的是迎合人们的宴聚心理,表达美好的祝愿;有的是根据历史故事或传说,表现特定含义;有的借助诗文名句,点染诗情画意;有的采用主料或创始人,寄于深情怀念;有的强调食物形似,赞赏造型艺术等等,程大昌一说似乎是用创造人的姓氏命名的;方以智一说则是用形象命名。那么,到底谁是谁非呢?

王子辉专栏|馄饨名实辩

其实,馄饨一词的本名,也并不怎么好解释。程大昌提出的“浑氏、沌氏”说,实乃古人“强作解人”的一套笨伯公式。唐代《资暇集》解释“饆饠 ”就用此法,谓“蕃中毕氏、罗氏”好食此味,因称毕罗,后人加食旁为“饆饠”。这种起源说,也许古人以为使得,实则是向壁虚构而已。我们不清楚程大昌的“浑氏沌氏”说究竟所据何典,能否说是浑、沌两家曾经合营开办馄饨馆,或是浑、沌两家各自单干,古有“馄饨”之名?很明显,宋以前的史籍都没有这方面的记载,程大昌自己对此并没有搞清楚,所以他也只好“混沌”其说了。而他著的《演繁露》到处流传,直到今日还有人在他的“浑氏沌氏”说影响下,进而推理出什么馄饨出于我国汉代时边境上的昆、屯两个民族,真是贻误不浅。

王子辉专栏|馄饨名实辩

那么,“馄饨”一词究竟出于何处?原来,馄饨与“浑沌”一词同出一语源。《庄子·应帝王》说:“中央之帝为浑沌。”关于“浑沌”的解释,《汉简》说:“浑沌以合和为貌。”周敦颐《太极图》讲:“未有天地之时,混沌如鸡子。”《白虎通·天地》也有“混沌相连,视之不见,听之不闻”的记述。“混沌”,这是古人想象中的世界开壁前的状态。馄饨用很薄的面片包馅成圆形,当天地尚未被盘古氏用斧子劈开之前,其形状似乎应该如此。其实早在唐代《资暇集》就有“馄饨以象浑沌”的记载。看来,方以智的解释应该是对的。馄饨是以古代人们想象中的“混沌”形似命名的。何况这种食物的特色,就是把若干种作料混集在一个小天地之中,与“浑沌以合和为貌”完全吻合,加食旁乃指明为食物。

王子辉专栏|馄饨名实辩

馄饨何时问世,至今尚无定论。“馄饨”一词见于文字记载最早的是三国时魏人张辑所著《广雅》,两字从肉作“䐊肫”。不过按馄饨又名“汤饼”来看,当时即有馄饨一词了。西汉扬雄《方言》里有“饼谓之馄,或谓之饣长”。这里虽未直接提出“馄饨”两字,但“馄”一般是不作单词用的,“馄”应指的就是馄饨。由此而论,馄饨的问世,最迟也在秦汉时期。但这只是就文字记载而言。所幸的是1978年10月,山东济宁地区文物组对滕县薛国故进城进行了重点勘探拭掘,在清理春秋晚期一国君墓时,发现一铜盅面食,呈三角形,每个长约5~6厘米,最宽处3.5~4厘米,有人认为这就是馄饨。如果这个结论正确的话,馄饨的问世少说也有2500年的历史了。

王子辉专栏|馄饨名实辩

中国有“冬馄饨,年耄饥”的古谚。宋人周密《武林旧事》曾引此谚,并说:“都人最重一阳贺冬……享此则以馄饨。”可见在宋代社会中,馄饨在冬至的地位,甚于粽子在端阳的地位。古人为什么重视冬至这个节日呢?原来中国古代对时序上的阴阳来复现象视为一年里有两个转折点:“夏至一阴生”后,认为世界上开始蒙上阴影;“冬至一阳生”,大家欢欣鼓舞,庆祝“阴尽阳生”。按照古俗,中国人在冬至日应大吃馄饨。宋人高怿的《群居解颐》也有“岭南地暖……其俗,入冬好食馄饨,往往稍月宣,食须用扇。至十月,率以扇一把相遗”的记载,广东亦有“把扇吃馄饨”之说。现时中国南北人民均平日常吃馄饨,专在冬至为了应节而吃的已经不多了。说明“冬馄饨,年耄饥”的古谚,早已不为时尚了。

王子辉专栏|馄饨名实辩

古代馄饨花样繁多,唐人韦巨源《烧尾宴食单》中有“生进二十四气馄饨”,陶谷注释说:“花形馅料各异,凡二十四种。”如果理解不错的话,那就是说,一碗馄饨里竟有二十四种不同的花形和馅料。这说明中国唐时制馄饨的技艺已发展到相当高超的水平了。宋代《武林旧事》里也有“贵家求奇,一器凡十余色,谓之百味馄饨”之说。这么多的品种,大概是不易为之的。陆游《对食戏作》里为此叹惜曰:“春前腊后物华催,时伴儿曹把酒杯,蒸饼犹能十字裂,馄饨那得五般来。”遗憾的是,只知其名而内容不详,或许是勉为其难,这些丰富多彩的风味特色并未流传下来。古代馄饨不只花样繁多,而且讲究汤清。唐段成式《酉阳杂俎》中列有“今衣冠家名食,有萧家馄饨,漉去汤肥,可以瀹茗”。《东京梦华录》中也有馄饨汤“可醮以写字”之说。对于古人关于馄饨的汤清得可以磨墨、写字和泡茶的风尚,后人也有不同的看法。清代梁绍壬就曾说过:“饼团以薄为宜,若馄饨汤可注砚,则乏味可知。”事实上,这种汤清的风尚在清代已不复存在。书成于乾隆年间的《随园食单》所记的馄饨,则是“用鸡汤下之”的。

王子辉专栏|馄饨名实辩

古今馄饨可否被视为一物?这个问题主要涉及到馄饨的形似。北齐颜之推说:“今之馄饨,形如偃月,天下之通食也。”这段话历来为人们所引用。可这种用面粉皮包上馅捏牢成“形如偃月”的馄饨,已不是原来的馄饨,而是改革变化了的馄饨,在今日的北方多称为“饺子”了。另外,元代有的馄饨似乎更为特殊一些。陆友仁《砚北杂志》卷上记畅师父:“一日作馄饨八枚,召知府早食之。其法每枚用肉四两,名为‘满揲红’。知府不能半其一。”这“满揲红”,一枚就是四两肉,不知元代的两有多大,若以现在的两计算,加上面皮,起码也有六七两。如此大的“馄饨”与今日的馄饨实非一物了。从所有这些说法看,古今的馄饨,尽管有着渊源联系,但无论在形状、馅料、制作方法等方面,都有着显著的区别。的确,古今事物有的虽然名称一样,但其内容、外形却不完全一致,甚至是两种性质截然不同的事物。认识古代的东西(认识现在的事物也一样),不能简单化和绝对化,应视不同时代、不同地域和不同条件,作具体分析,绝不能一概而论。否则,难免就有胶柱鼓瑟之嫌了。

王子辉专栏|馄饨名实辩

经过2000多年的发展演变,当今的馄饨不仅制作精细,质量提高,而且品类大增,多姿多彩。它的馅料可以是肉的,也可以是素的,可以是一种料单制的,也可以是多种料合制的。一般用新鲜猪肉,也有选用鱼肉、鸡肉、牛肉、虾蟹,还有用鸡蛋、蔬菜和菌藻的。馄饨皮多用精粉和制,也有用鱼肉作皮的。馄饨的配料更是多种多样,紫菜、虾仔、冬菜、榨菜、鸡丝、青笋、葱花等等,依时节、地区和喜好不同,各有侧重。馄饨的汤,一般用水煮骨头作高汤,比较讲究的馄饨则用鸡汤或鱼汤。馄饨除煮着吃外,也有煎、炸而食的,可谓风味各异,不可胜数。

王子辉专栏|馄饨名实辩

注:本节内容原载广州《随笔》杂志1984年第5期。

“陕菜网”微信平台由陕西仁和万国律师事务所刘陆训、刘瑞、金凌律师团队提供法律服务,如有侵权行为,必将追究责任。转载请联系“陕菜网”公众平台。

关键词搜索陕菜网

相关推荐

  • 王子辉专栏|馄饨名实辩

    天地混沌如鸡子,馄饨是最具有中华民族色彩的传统馅制小吃,南北各地市肆、家庭都有制作,男女老幼无不喜食。馄饨名称的由来

    文章阅读
  • 国学大师张中行特刊(三)

    张中行,语本《楚辞•九章•哀郢》:“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我出生地,就出生时说,是京东香河县的南端,北距运河支流青龙湾十里,西北距香河县城五十里。

    美文欣赏
  • 盘点中国历史上的“女生节”,你肯定不知道古人是咋浪漫的?

    天穿节,我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国家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古以来,关于女性的节日也有不少,在这一年一度的女生节、妇女节来临之际,我们来盘点一下那些与女性有关的节日吧。人日 正月初七——“人日”:正月初七,亦称“人胜节”、“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等。

    文章阅读
  • 韩湘子——八仙中风度翩翩的少年公子

    韩湘子,韩湘子,字清夫,唐代人,是古代中国民间传说中的八仙之一,擅吹洞箫,拜吕洞宾为师学道,是八仙中风度翩翩的斯文公子。

    诗词赏析
  • 古人诗词里说的“三秋桂子”,到底是桂花还是果实?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柳永的《望海潮》是大家都熟悉的一首词,词里夸赞“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提到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首词写得太优美,罗大经《鹤林玉露》还记载了一个故事,“此词流播,金主(完颜)亮闻歌,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

    文章阅读
  • 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

    正月15,中元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并称为中国传统节日里的四大祭祖节日,又与上巳节、清明节、寒衣节并称为四大鬼节。

    美文欣赏
  • 正月二十五填仓节有什么风俗?它的由来是什么?

    正月二十五,"点遍灯,烧遍香,家家粮食填满仓”。如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正月二十五日,人家市牛羊豕肉,恣飨竟日,客至苦留,必尽而去,名曰填仓”。

    美文欣赏
  • 诗词名物考:“三秋桂子”是桂树所结的子吗?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柳永的《望海潮》是大家都熟悉的一首词,词里夸赞“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提到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首词写得太优美,罗大经《鹤林玉露》还记载了一个故事,“此词流播,金主(完颜)亮闻歌,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

    文章阅读
  • 《正月二十五打囤添仓祭仓神》春节民俗活动系列

    正月二十五,钱囤中间原来放铜钱,后来放钢镚儿,现在都放纸币啦,多少随意,用砖头或者瓦片压着;粮食囤中间放小麦等五谷杂粮,而且粮食囤还画有梯子,预示自己家新年里的粮食丰收,粮食囤高到要爬梯子,民以食为天,肚子吃饱,干啥都好。

    美文欣赏
  • 我们的节日丨正月二十五填仓节,习俗也太多了吧!

    正月二十五,今天是正月二十五啦"点遍灯,烧遍香,家家粮食填满仓”说的正是填仓节填仓节是中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又名添仓节、天苍节所谓填仓就是填满谷仓寄托着人们对于来年粮食丰收的美好愿望填仓节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宋代就有填仓节的记载了不过那时的填仓还有填饱肚腹的说法传说该日吃饱喝足一年都不会挨饿如

    美文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