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小青春,一个热爱历史的小青年!
在大唐的凌烟阁里,有一个十分特别的人物。他曾经是李世民的死敌,在玄武门事变发生前,他还在日夜谋划着,怎么样能够铲除李世民。所以他能够名列凌烟阁,算得上是很特殊的事情,他就是魏征。而且更为重要的是,魏征的历史影响十分深远,人们公认唐太宗和魏征,这对君臣关系,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君臣关系的典范,是人民理想中的为君为臣的状态。那么唐太宗和魏征,是如何从敌人成长为楷模的呢?今天小青春就带大家来看一看这位为臣能做到人镜的模范——魏征!
人物简介:魏征,字玄成,祖籍巨鹿郡下曲阳县(现晋州市)。隋唐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官至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号"文贞",同年入凌烟阁。
人们对唐太宗和魏征最深刻的印象,那就是唐太宗十分虚心,闻过则喜,善于纳谏。而魏征则是忠心耿耿,而且十分耿直!他们两个人是相互成就,相辅相成的关系!那是什么促成了他们两个人之间形成这种关系呢?我们先说唐太宗,他的一生最大的瑕疵,就是玄武门之变。他的上位是一场非法的政变,所以他很在乎后人对他的看法,担心有人拿玄武门之变说事情,很担心后人因此会不会说他是一个暴君昏君,所以他的那种虚怀若谷,那种大度,那是自我修炼的结果!我们都知道李世民是武将出身,骁勇善战,所以他也有一个与其他武将相同的特点,那就是脾气火爆!那在贞观朝中,他的虚心纳谏, 闻过则喜的姿态是怎么形成的呢?一个字——忍!
我们再来看看魏征,魏征的历史也有很大的瑕疵,很多人可能没有感觉到,这个瑕疵就是不忠!在以儒家思想为统治思想的古代王朝当中,古人是把忠义看得特别重要的,但在这一点上,魏征做的并不好。在隋末战乱之时,他原本是隋朝的官员,后来跟随上面的长官投降了李密。在瓦岗军中,魏征曾经给李密上书了雄霸天下的10条计策,李密看到之后很高兴,但却没有照着做。后来,李密被王世充的部队打败,李密就投降了唐朝的李渊,魏征也就跟着成为了唐朝的官员。虽然投降了唐朝,但却一直没有受到李渊的重视,于是他毛遂自荐,去游说李密的旧部投降唐朝。他成功说服了在黎阳的李勣投降了唐朝,就在魏征还没有离开黎阳的时候,河北军阀窦建德便攻打过来,把黎阳攻占了,俘虏了很多人,其中便有魏征,结果魏征又投降了窦建德!我们要注意,这已经是魏征第四个效忠的对象了,窦建德被击败之后,魏征又投降了唐朝,这就是第五次了!我们都知道,这次投降唐朝之后,魏征便成为了太子手下的谋臣,是太子党的人。
玄武门之变之后,李世民早就知道魏征有才干,所以就宽恕了他的罪过。从此以后,魏征便效忠李世民了,这是他第六个效忠的对象!所以我们可以想象,魏征内心当中对自己身后的名誉是很焦虑的,所以,在国家真正安定下来之后,魏征决定洗心革面,做一个正直的大臣!可以这样说,魏征的前半生是时代造就的,这个时候国家动乱,群雄逐鹿,造成了魏征颠沛流离的前半生!
而魏征的后半生是由唐太宗塑造的,唐太宗需要一个正直的大臣,来完成自己成为明君的夙愿,他要用明君的声誉来洗刷杀兄逼父的恶名!君明臣直,明君的身边一定是有直臣的,毫无疑问,魏征是最合适的人选。而魏征也正需要唐太宗来塑造自己直臣的身份,他需要用直臣的名声,来洗刷自己多次改换门庭的污名!所以两个人可谓是一拍即合!
魏征的前半生,始终在为寻找明主而游走,但阴差阳错,他效忠的明主没有一个成气候,直到魏征遇到了唐太宗。事实上,在唐太宗登基后,他确实吸纳了不少敌对阵营中的人才,但唐太宗为什么就看中魏征了呢?魏征当时是有才名的,而且与宰相房玄龄是同窗。在玄武门事变之后,魏征被派往河北安抚民心,在途中,他发现了有两个太子府旧臣被押解到长安受审。魏征认为这种行为很不妥当,于是给唐太宗提建议,说我们之前已经有命令宣布太子和齐王旧臣无罪,只要释放这两个人,河北的民心就会很快平定下来!唐太宗采纳了魏征的建议,无罪释放了这两个人,果然, 河北很快就安定下来!魏征刚投靠李世民没有几天,就刚给李世民提建议,而且还很中肯,所以李世民就相中了魏征这个直臣!从此之后,太宗和魏征一个奔着明君,一个奔着直臣而去,两个人联袂塑造了中国历史上君臣关系的典范形象。在史籍当中,魏征的谏言特别多,而且大多数都被唐太宗所接纳!
虽然魏征是以直言而著名,但也不是他的任何直言唐太宗都可以虚心接受!有一次,魏征直言谏言,跟领导说话没轻没重,彻底惹毛了唐太宗。退朝之后,很长孙皇后说,我以后一定要杀了这个田舍翁(田舍翁就是老农民,乡巴佬的意思)!长孙皇后听到之后,退下去换了一身朝服回来,跪拜太宗,对太宗说,我要恭贺您,我们都知道君明而臣直,现在有魏征这个直臣,这就说明您是个明君啊!唐太宗这才勉强消气儿!虽然也有生气,但是总的来说,魏征与太宗之间的关系,那应该算得上是一种良性互动的循环关系,他们这对君臣为唐朝整个的政坛都带来了一股子正气,整个贞观朝都是这样一种良性氛围。我感觉,唐朝贞观之治的魅力就在这里!
贞观十七年,一代直臣魏征去世了,也正是因为这件事,唐太宗说出了大家耳熟能详的几句话:"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将魏征比作自己的一面镜子,而且魏征的墓碑也是唐太宗亲手撰写,这是对魏征多么大的赞誉!也是也是在这之后的几个月,唐太宗下令将功臣们的画像挂到凌烟阁中去。可以说,图画凌烟阁的建立于魏征之死对太宗的刺激是有很大关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