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说到谏臣,那么唐代的魏征必须榜上有名。因为李世民那一句“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就足以表明了李世民对魏征的认可和看重,但是在魏征死后,为何李世民亲自推翻了自己为魏征写的碑呢?其实这里面还是跟魏征的识人不清和表里不一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单论做臣子来说,魏征确实是刚正不阿且大无谓的,但是在论看人和做人方面魏征的行为就有点耐人寻味了。所以能力再好,人品不行,眼光不够也是总有一天要翻车的,毕竟人品比能力更重要。
其实啊魏征看人的眼光不好也不是跟了李世民之后才有的事情,在跟李世民之前他投靠的是瓦缸李密,不过李密根本不看重他,毕竟他那个刚正不阿的性子可不是谁都能接受得了的。魏征的直言善谏对于李密而言简直就是招人嫌,所以都不想理他。本来有着满腔抱负的魏征眼看李密那边对他不看重,于是他又投靠了太子李建成,而跟了李建成之后李世民发现魏征其实是一个刚正不敢于直言谏言的人,于是对他很是看重,就把他从太子的底下调过来给自己用。
按理来说三番两次这样更换投靠对象一般人都不会信任他的,毕竟这样的人如果遇到更为有作为的人那不是又得投奔了?不过唐太宗毕竟是一个开明的君主,既然他看上魏征了,也就直接给予重用,连考核期都没有。在政绩方面魏征确实敢于直言,但是为何这个被李世民如此看重的人在用人方面让李世民如此伤心呢?除了太子李承乾,还跟魏征自己有关系,我们先说下跟太子相关的事件。
说到太子李承乾事件我们必须得说一说侯君集以及杜正伦这两个人。历史上我们都知道,侯君集一直都有反心,但那时候的唐朝正处盛世,他这时候反谁会响应他?别说响应了,估计他刚举事就会比收拾,毕竟李世民可不是什么好惹的人。既然明的不行那就来暗的呗,思来想去之后他吧注意打到了李承乾的身上。
而那时候李承乾的老师是杜正伦,其实杜正伦本人是没有什么真才实学的,但是他擅长拍马屁啊,一来二去就把魏征哄得团团转。所以在魏征的极力推荐之下杜正伦成为了太子的师傅。本来太子师傅皇帝是要好好考核的,但是唐太宗对魏征很是信任啊,所以当初他说推荐杜正伦成为太子老师的时候唐太宗也没有丝毫的怀疑,直接把杜正伦推给李承乾了。有这么一个不学无术的老师怎么能教得出好多学生来呢?
果然,在跟侯君集合谋之后,杜正伦天天在太子耳边给他洗脑,讲李世民的各种不好,然后再跟侯君集联合起来让太子准备谋反。他们的目的也很简单,那就是把李承乾推上皇位之后,再来篡位,毕竟一个被他们耍得团团转的李承乾他们要收拾起来简直太容易了。可是他们的计划最终落败了,毕竟唐太宗可不是吃素的,他就是从谋诡计中斗争过来的,怎么可能会被这样的阴谋所推翻呢,所以很快我们就看到杜正伦和侯君集都被处罚了,随之而来魏征也被连累了。
那就是我们后面说的魏征的墓碑被推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不管是杜正伦还是侯君集都是魏征推荐的,你极力推荐了两个人不仅心术不正,不学无术,还有谋反之心,这不是给我添堵吗?早前看你表现出一副刚正不阿大无畏的样子,还以为你是什么正人君子呢,如今看你推荐的人差点想搞我大唐江山,那我肯定得把你的碑推了呀,以前是我有眼无珠,不可能再给你这样荣耀是吧,而除此之外还有一件事也是让李世民愤怒异常,那就是魏征的谏书都是一式两份的。
如果仅仅是一式两份一份自己留在家里看,那倒也没什么,李世民也不至于发这么大的火,但是李世民发现魏征的另外一份并不是留给自己的,而是给史官的。这个做法就很让人无语了,你魏征每次的谏言我都听进去了,而且都是改了的,你还把这个东西留给史官让他流传下去,这是什么意思呢?显得我这个皇帝有多无能,你未曾有多了不起?我这个皇帝做起来那么多错,你这个谏官是那么的耳目清明不是?你这简直就是在给我的脸上抹黑嘛!
好你个魏征,平常看你刚正不阿,哪知道背地里却是这么一个龌龊小人,所以这两件事之后,李世民更是愤怒不已,推碑的决定迫在眉睫,一刻也不会延缓,这也就有了后来魏征死后不久,李世民亲手推倒了给魏征立的碑。其实,这里面两个人都有错,为什么变成这么讲呢?首先一个,作为领导者而言再怎么看中一个人也不能百分百十分放心地重用属下,哪怕这个属下再怎么能干,毕竟人总会犯错的。李世民对于魏征的过于信任,以至于他对他推荐的人丝毫不怀疑,而且,杜正伦担任太子老师这么久了,太子是否获得收益,李世民多少应该看得出来的,可是他却没有也由此说明了李世民对于魏征推荐的人过于信任了。
这说明了作为一个领导者在处事的时候稍微留一分余地,适当留点后路才行。而魏征方面,除了他识人不清这个致命的缺点以外,他留谏书给史官这个行为也是小编不认可的,就像李世民发火的原因一样,你可以跟我说我哪里做的不好我去改,但是你把这些东西一一留下来给后人看,那不是在打脸我皇帝吗?显示我这个皇帝有多无能,随时随地都在犯错吗?想必不少人都是接受不了这样的事情的,更何况是身居高位天下之主的皇帝呢,所以魏征被推碑也在意料之中了,算得上是咎由自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