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文章阅读 > 中华传统文化·三国遗迹:“许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魏文帝庙

中华传统文化·三国遗迹:“许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魏文帝庙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19-12-01 11:15:37
阅读:
中华传统文化·三国遗迹:“许昌市级<a href='https://www.edusy.net/tag/wenwubaohudanwei_1441_1.html' target='_blank'>文物保护单位</a>”——魏文帝庙

中新社河南分社许昌5月12日电 (张培)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许昌。作为三国历史文化遗迹之一的魏文帝庙,位于许昌市建安区将官池镇郭集村,因建在远观如山的高阜上,内中又有一幢高高的阁楼,被当地人称为“高庙”。该庙规模宏大,占地几百亩,后几经战火和文革破坏,大部分建筑被毁,现存有“关公楼”“玉皇阁”等几处明清建筑。1985年,魏文帝庙被许昌县人民政府(注:即建安区人民政府)公布为许昌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被许昌市人民政府公布为许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传统文化·三国遗迹:“许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魏文帝庙

据介绍,魏文帝庙呈长方形布局,二进大院,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700平方米。走进魏文帝庙,昔日巍峨壮观的殿宇如今早已无存,中轴线上现有春秋阁和玉皇阁,均为二层阁楼式建筑。几座青灰殿堂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自然和谐,幽美恬静。

中华传统文化·三国遗迹:“许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魏文帝庙

春秋阁又称关爷楼,高7米,面阔3间,进深4.1米,单檐硬山灰瓦顶。室内,狭窄的木制扶梯通向二楼,二楼供奉着关羽夜读《春秋》的塑像,周仓、王甫两尊塑像侍立于关公两侧。

中华传统文化·三国遗迹:“许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魏文帝庙

玉皇阁高8米,面阔3间,进深4米,青砖墙,灰瓦顶,基本保存完好,其两侧有“包公殿”“安阳宫”“三官殿”等几处道教建筑。

中华传统文化·三国遗迹:“许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魏文帝庙

三国时期,曹操、曹丕、曹植因其文韬武略,被世人誉为“建安三曹”。建安二十五年,曹丕称帝迁都洛阳后,按天子礼制在洛阳修建曹氏宗庙。明帝太和六年(229年)四月,魏明帝曹睿行幸许昌,专程到“曹氏家庙”祭祀。因洛阳的“曹氏宗庙”已建成,魏明帝把“曹氏家庙”改尊为“魏文帝庙”,以纪念曹丕这位开国皇帝。

中华传统文化·三国遗迹:“许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魏文帝庙

魏文帝庙原为曹府家祠,始建于东汉年间。相传,曹操迎献帝许都后,想在京郊找一块风水宝地建曹氏家庙,但终因国事繁忙,一直未能成愿。建安三年(198),曹操征张绣从南阳凯旋回朝,走到京华西南不远处(注:将官池镇郭集村)时,他在马上望见一道连绵起伏的绿岗,形如凤凰展翅,气势磅礴。曹操情不自禁,便跃马奔上了高岗,在高岗上举目四望。

中华传统文化·三国遗迹:“许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魏文帝庙

只见东面京城箭楼高耸,旗幡隐约可见;东北秋湖烟波浩渺,渔帆点点;北边乌金洼里,清波荡漾,磷光闪闪;西面沃野千里,一望无际;南面异水,宛如一条玉带,飘在凤凰脚下。曹操越看越高兴,随即决定在此处建家庙。随后,他亲绘蓝图,召集能工巧匠,建造曹氏家庙。曹氏家庙建成后占地三百亩,房屋规模几百间。从此,每逢祖先祭日,曹操便携带亲眷,到家庙里祭祀列祖列宗。

中华传统文化·三国遗迹:“许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魏文帝庙

两晋、隋唐以至宋代,前后一千二、三百年间,文帝庙几经修葺,殿宇规模越来越大,金炉香火愈烧愈旺,在许昌成为颇负盛名的“帝庙”。庙院占地十亩许,前有山门,中有大殿和东西厢。明弘治年间,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修葺。据弘治六年所立的《重修魏文帝庙记》载,“州治东南去城一舍许,有庙曰高庙,其地高阜,遥观如山,以此得名,所奉之神,魏之文帝也。帝受汉禅,鼎峙三分,建都于许,恩泽多及许民,是以建庙立祀。”因此,魏文帝庙现存的建筑虽历经修葺,却仍保留着显著的明代风格。

中华传统文化·三国遗迹:“许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魏文帝庙

随着时代的变迁,魏文帝庙由鼎盛逐渐走向了衰败,在历史上虽几经修缮,但规模逐渐变小,建筑或毁或占,占地被瓜分,大部分变成了农田。文革结束后,庙内绝大部分文物被毁,一百多块珍贵的石碑被砸碎烧成石灰,现仅存三块明清时期和近代重修的石碑。

中华传统文化·三国遗迹:“许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魏文帝庙

1985年4月,当地村民从庙院内挖出两通石碑。一通是明弘治六年(公元1493年)的《重修魏文帝庙记》石碑,右下角已残,碑长2.3米,宽0.82米,厚0.16米,碑额及两侧有六龙盘绕图案,碑文正字楷书384字。

中华传统文化·三国遗迹:“许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魏文帝庙

据碑文载,“许在大河之南,自古为名郡,土厚谷醇,率多敬神,州治东南去城一舍许,有庙曰高庙,其地高阜,遥观如山,以此得名。所奉之神,魏文帝也。帝受汉禅,鼎峙三分,建都于许,恩泽多及许民,是以建庙立祠……肇自元初,元末兵兴,庙已荒废,明初重修。”

中华传统文化·三国遗迹:“许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魏文帝庙

另一通是明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的《创建玉皇阁》石碑,碑长2.7米,宽0.92米,厚0.3米,边上线刻升龙图。碑文曰:“古世相传,其来旧炎,东有三官殿,西有文帝殿(两殿并立)”“抱厦三楹,山门三楹……柏树数株,金碧辉煌,居然吾许臣观”,碑文记载了庙中房舍及祭祀之神,又说明建玉皇阁之必要。

中华传统文化·三国遗迹:“许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魏文帝庙

据《高庙重修记》碑文记载:明代许州知州于玭,一日到此,谓“魏篡汉,统天下,后世尚有遗议。兹又设殿设像者何?”随后,其下令撤魏文帝像,易为玄帝殿,换上玄帝像。此后,无文帝庙之称,该庙被惯称为高庙。

中华传统文化·三国遗迹:“许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魏文帝庙

曹丕(187~226),是魏武帝曹操的次子,字子桓,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开国皇帝,谥号文皇帝(魏文帝)。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曹丕在继承权的争夺中战胜了曹植,被立为魏王世子。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操逝世,曹丕继任丞相、魏王。同年,汉献帝禅位于曹丕,汉朝400多年的统治结束,魏国建立,国号魏,改元黄初,都城由许昌迁至洛阳。黄初七年(公元226年),曹丕病逝于洛阳,享年40岁,葬于首阳陵。曹丕对建安文学的精神架构起到关键作用,《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系统的文学批评专论作品,《燕歌行》为我国现存最早的七言诗。

中华传统文化·三国遗迹:“许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魏文帝庙

魏文帝“恩泽多及许民”郭集村,则至今流传着一个动人的传说。在庙内的一面墙壁上,记载着《曹丕恩泽许民》的故事:曹丕称帝后的第二年春,他带领文武大臣,从洛阳到许昌巡视。当一行人来到郭集村时,受到村民们的欢迎,曹丕走下步辇,向人们挥手致意。这时,一个老者走上前去诉说民情。原来,那年由于水灾,庄稼颗粒无收,村民度日艰难。村里住着郭姓和卢姓两大家庭,郭六的父亲病故,家人无钱出殡埋葬,而卢家的儿子婚期已到,无花轿迎娶。

中华传统文化·三国遗迹:“许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魏文帝庙

曹丕听后,立即到郭、卢两家访察,并当即指示随从买了待客用的餐具和米、面,送到郭六家中操办丧事,又指派轿夫将自己平时乘坐的轿借给卢家娶亲。办完了这两件事后,曹丕仰天长叹,“老天,风调雨顺吧,让人们都吃上饱饭,过上安乐日子!”曹丕的厚德受到民众崇敬,特别是郭、卢两家,更是对其感激不尽。传说到高庙烧香许愿很灵验,庙里的香火也一度旺盛。后来,村民集资重修山门,恢复了魏文帝庙的名称,以纪念他对许昌人的恩泽。

中华传统文化·三国遗迹:“许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魏文帝庙

作为河南省较早的文帝庙之一,魏文帝庙是曹氏父子在许昌留下的珍贵遗迹, 不仅成为许昌三国文化古迹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存的建筑和碑刻也为研究汉魏历史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对研究、开发三国文化旅游具有重要作用。

中华传统文化·三国遗迹:“许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魏文帝庙

许昌市委副书记、市长史根治在作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要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繁荣文艺创作,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

中华传统文化·三国遗迹:“许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魏文帝庙

据悉,近年来,“三国文化之乡”许昌积极弘扬三国历史文化,打造曹魏特色旅游品牌,从2007年起连续举办十二届三国文化旅游周活动。许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旅游业发展,认真贯彻落实河南省委、省政府“打造全国重要文化高地”战略部署,深入推进“美丽许昌、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全力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中华传统文化·三国遗迹:“许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魏文帝庙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共同建设精神家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