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都有一个棘手的敌人,那就是位于北方的游牧民族。秦汉面对的是匈奴,隋唐面对的是突厥,宋朝面对的先是契丹,契丹后有女真,女真后有蒙古。
匈奴、突厥、契丹、女真、蒙古,同样都是北方游牧民族,但唯有契丹是这些游牧民族里面比较另类的一个。
契丹族善于学习中原文化,不论是干什么,都是学习中原王朝的一些制度,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加以实施,将中原文化学习到极致。
我们来看一下,汉文化是如何影响契丹的崛起的。
1.受原王朝帝制的影响,契丹帝国的开始——盐池之变
契丹刚开始的时候,也是以部落形式而居,通过部落联盟的制度来维护契丹的规模。
契丹的首领——可汗,是通过各个部落选举而得出的,每三年选举一次,这样的制度一直持续了百年。
后来耶律阿保机任契丹可汗的时候,受中原王朝封建帝制的影响,便没有继续卸任选举,而是自己一人占任。
这样一来,就引起其他部落首领的反抗,耶律阿保机也是个有野心的人,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想法设法除去各个部落的首领。
所以这才有了盐池之变。耶律阿保机把其他各部落首领邀请到盐池来参加宴席,名则宴席,实则杀机。
耶律阿保机在盐池设下伏兵,将前来聚宴的各部落首领全部杀了。这样一来,就没有人反抗他,各部落群龙无首,耶律阿保机趁机占领了各部落,统一了契丹,并且建国登基称帝。
2.任用汉人,学习中原王朝,建立国家制度
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后,任用汉人韩延徽,学习中原王朝,以汉人制度来治理国家。韩延徽本就是汉人的官员,对汉人的行政分划和官职制度很清楚。
到了契丹后,成为耶律阿保机的开国功臣,契丹国的好多制度都出自其手,阿保机也在其建议下学习汉人的制度,像地方州县的设置和官职的设定,都是通过学习汉人的制度而确定的。
《辽史》中也曾多次记载:
- 辽居松漠,最为强盛。天命有归,建国改元。号令法度,皆遵汉制。
- 辽自太祖创业,太宗抚有燕、蓟,任贤使能之道,亦略备矣。然惟朝廷参置国官,吏州县者多遵唐制。历世既久,选举益严。
- 冠以节度,承以观察、防御、团练等使,分以刺史、县令,大略采用唐制。
耶律阿保机称帝后,对汉人也比较善待,每次俘虏了汉人后,都会量其所能,唯才是用。使得汉人的一些东西在契丹得到发展,与契丹融为一体,契丹得以发展。
3.文化的建设
契丹起于北方,游牧而居,虽有自身民族信仰,却缺乏一些文明礼仪,用后来的话说,就是“北蛮子”,不知礼数,不明法度。
自从契丹建国后,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按照汉人文化,仿照汉字,派人创立了契丹文字,并且在契丹国内得以流通。
不单单如此,为使民众学习汉人文化,还在契丹国内建立孔子庙,专门学习汉人的文化知识,与契丹文化相结合。
《辽史》:改良乡令,省徭役,务农桑,建孔子庙学,部民服化。
4.经济的发展
契丹本是北方游牧民族,以放牧为生,畜牧业较好。自从统一各部落建国后,国家制度初步形成,经济发展进一步开展。
受中原汉人文化的影响,契丹开始开垦农业,种植粮食,兴修水利,发展农桑。游牧与农业相结合。
《辽史》:喜稼穑,善畜牧,相地利以教民耕。仲父述澜为于越,饬国人树桑麻,习组织。
并且将契丹国内生存的汉人与契丹族人分开管理。尊重汉人的习俗,以汉制管理汉人,好多汉人留在契丹。汉人男耕女织,契丹人游牧放牧,双方相互学习,使得汉人的一些农业文化在契丹国内得以传播和发展。
经济贸易上,在边境开通榷场,与高丽、宋、西夏等国商贸。国内设置易市,各州县之货物得以互相交易。
《辽史.食货志》:太祖置羊城于炭山北,起榷务以通诸道市易。太宗得燕,置南京,城北有市,百物山偫,命有司治其征;余四京及它州县货产懋迁之地,置亦如之。东平郡城中置看楼,分南、北市,禺中交易市北,午漏下交易市南。
同是游牧民族,契丹更具吸纳性,学习性。
匈奴历经秦汉两朝,经常南下侵扰,纯属眼前利益而进行掠夺。突厥历经隋唐两朝,跟匈奴也差不多,都是以部落形式存在的,只是单纯的游牧文明。
女真和蒙古可以说是很大程度上间接性的继承了契丹的基业。契丹被女真灭,而女真被蒙古灭。
契丹相比这些游牧民族,可就不一样了,从游牧民族部落汗国,建立起封建帝国,将北方游牧文明和中原农耕文明相融合,
契丹国建立后,广泛学习汉人文化,积极吸纳中原文明,励精图治,国力强盛,又反过来打击中原王朝。
契丹族很推崇汉文化,不论是政治、经济、文化等等各方面,对于汉文化的吸纳,适合自身的,用之,不适合的,弃之。辽国之所以强大,这与中原汉文化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
- 上一篇:中药天冬主要功效解析:滋阴降火,清肺润燥
- 下一篇:天台佛国-国清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