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巢湖地区,丘峦起伏,河湖交错,风光独特。在众多的山岳景区,多寺庙亭台等人文建筑,摩崖石刻类遗址相对稀少。目前所知,仅有紫微洞风景区的王乔洞、庐江半山亭、浮槎山将军石与天门山等四、五处。从历史和艺术角度来看,和县天门山石刻历史最悠久,艺术价值最高。
和县自古为金陵屏障,东晋王导特在和州城建筑“遏虎岗”,以防御北方南侵。王氏子弟王羲之,得天时地利,曾来天门山游玩,兴尽之时,大书“振衣濯足”,被人镌刻在天门崖壁。有利的险要地势,使得石刻保存至今,一度被当做水文标识。这里,值得我们在周末郊游时适当留心。
天门山游记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物以文名,长江两岸的一对小山丘,经过大诗人李白这首《望天门山》一包装,旋即名震天下,千古流传。春天里一个微晴的日子,我来到了“双峰自相对”的和州江畔。
这里沃野平畴,蔬菜大棚连绵不断,其间偶见灿然油菜花,以及热闹的白杏红桃。往年,花团锦簇应是清明前后的现象,今年明显暖冬,还是正月里,已经桃李争艳了。天门山显然不高峻,6、70米的样子,只因坐落平原,才有了一山雄峙大江边的气势。山下有烈士纪念馆,庙宇改建的,用来纪念渡江战役中献身的英烈们。渡江时,曾经有一位团长壮烈牺牲在天门山,他可能是牺牲在巢湖地面上的最高级别人物,胜利在望之即魂归九泉,殊为遗憾。
登山那会儿,微笑的太阳倏然躲到淡云身后,眼前似乎有轻雾飘起,景物稍稍虚渺,亦真亦幻,透过氤氲,真切听得机帆船的马达声和轮船厚重的汽笛。一口气爬上峰顶,薄薄雾气陡的散尽,四野春光一览无余,可以俯瞰滚滚东逝的长江水,可以眺望太白诗仙的青山墓园……采摘一束野花,献在烈士纪念碑前,然后靠在亭子里,微风轻拂游人的脸,目广心宽,惬意的心甚至可以跟随大轮东去江浙、西进川蜀。水上陈桥洲,中分大江,远离城市,恍似世外桃源,若不是过往舟楫打扰,绝对是偷取闲情逸致的天然处所,难怪王羲之要在天门山振衣濯足。
可惜,人们在天门山开发了公共墓园,这是一个无法弥合的伤口。在本地区,这样的现象真不少——冶父山森林公园,公墓象巨大的疮疤;鼓山也在经受公墓的困扰;亚父山坟茔遍地;望城岗烈士陵园旁边,也赫然存在公墓;北边的西山公墓,因为影响城市建设,曾引发人们议论,孰料又在山北边规划了一个,相距只有10多公里。不科学的规划和建设,破坏了自然资源,侵蚀了人文景区,成为地方上久远的痛!
返程,路过一个叫做白渡桥的地方。听说,这名字得自唐朝白居易、刘禹锡渡河的典故。它蕴涵的历史信息,给游人带来无限宽广的遐想空间。丰富的历史信息,需要实实在在的承载主体。白渡桥缘起于唐,初建在宋,民国正式建成石拱桥。这座石拱桥,是历史信息的实物标志,成为游人抒情怀古的吟咏对象。
口头谈论着白渡桥,心里想的却是天门山公墓。除烈士纪念碑等建筑,有司可以考虑适当改变现状,还世间一座完整的天门奇观,还历史一个完整的信息载体,使它们得以继续流传给后世子孙。(聊国云)
最忆是巢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