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文章阅读 > 陈桥兵变,中国历史上最和平的一次朝代更替,只死了一个人

陈桥兵变,中国历史上最和平的一次朝代更替,只死了一个人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3-11 22:07:13
阅读:

学过历史的人,都会记得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建立的大宋王朝。

历史课本上蜻蜓点水般的一笔带过,让我们记住了“黄袍加身”和“陈桥兵变”两个成语,而实际上,真实的历史要丰满的很多,因为改朝换代不可能是几句话就能写清楚的,也不可能就是一群军人临时起意就能成功的,因为

---------------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准备多年的政治阴谋。

陈桥兵变,中国历史上最和平的一次朝代更替,只死了一个人

年少得志:不想当皇帝的将军不是一个好将军

赵匡胤出身名门,可谓是少年得志。

赵匡胤出生在河北涿郡,生于后唐天成二年(927年3月21日)。

他出身军人家庭,爷爷的爷爷赵朓,在唐朝官至幽都县令;太爷爷赵珽,唐朝任御史中丞;爷爷赵敬,做过唐末营、蓟、涿三州刺史,父亲赵弘殷为后周禁军统领。史书记载,说赵氏一家,从西汉时期就一直是河北这片的名门望族,赵匡胤就是这样带着光环出生的。

所谓虎父无犬子,赵匡胤比他的祖先们更厉害,他的发家史,完全因为拜对了码头,上对了船。

948年,21岁的赵匡胤拜在后汉枢密使郭威帐下,从一名亲军(郭威护卫)做起,英勇善战,屡立战功,打怪升级很顺利,所以官职也升的非常快。

951年,郭威称帝建立后周,封赵匡胤滑州副指挥使。

953年,跟随郭威养子柴荣,升开封府指挥使。

954年,郭威病死,柴荣即位,擢升赵匡胤执掌禁军。

956年,率军击败南唐齐王李景达(李煜的叔叔)的军队,杀敌1万多人,升定国军节度使。

957年,随柴荣攻克南唐寿春,又升义成军节度使、检校太保,任殿前都指挥使。

这一年,赵匡胤才30岁,是不是火箭般的升迁速度?关键在于赵作战勇敢,得到了后周皇帝的充分信任。

就在这时候,赵匡胤动起了歪心思,他想以自己的文才武略,怎么能一生屈居庸主之下,大丈夫定当建功立业,取得不世的功绩,他想做皇帝了,因为不想做皇帝的将军不是个好将军。

陈桥兵变,中国历史上最和平的一次朝代更替,只死了一个人

阴谋开始:精心谋划的三个阴谋就做好的兵变的准备

野心是个好东西,他能让一个人有无限的动力去做某件事;但野心也非常可怕,如果野心太大使用不当,就可以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而这最关键的就是野心要配合谋划一同使用,

第一步阴谋:取得军权

958年,赵匡胤干了一件不地道的大事,这件事为他发动陈桥兵变扫清了障碍。

这一年,后周皇帝柴荣领兵北伐契丹,在途中病重,恰好收到了一封奇怪的文书,上写“点检作天子”。柴荣非常奇怪,也感到事关重大。于是宁可错杀一千也不能放过一个,把时任殿前都点检的张永德罢官贬为庶人,重新任命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

虽然这件事,没有直接证据证明是赵匡胤所为,但从获益者的角度,我们推断必定是赵搞的阴谋,因为别人也没有动当皇帝的心思。再加上这时候柴荣病重,全国军队一把手的殿前都点检就显得最为重要,所以赵匡胤略使计策,柴荣就中计了。

第二步阴谋:制造恐慌

958年,柴荣北伐途中驾崩,7岁的幼子柴宗训即位。

960年,一封夹击边报送来,说北方边境契丹和北汉联合侵犯。当时是宰相范质持国,他未核实消息真伪,就急忙召集大臣将领上朝商议对策,议定派遣赵匡胤率军北上抗敌。

赵匡胤推脱,说:“我不能去,最近感冒很厉害,需要在家静养,怕延误了进军时间。”

范质说:“看你面色红润,不咳嗽不流鼻涕的,不像感冒。”

赵匡胤又说:“家中的小老婆要生孩子了,实在走不得。”

范质说:“你是不是怕死,不想出征?”

赵匡胤借机说:“契丹、北汉三十万联军,皇上只给我十万军队,实在没有胜利的把握。”

这才是赵匡胤的百般推脱的目的,他想要全国军队的统帅权。范质没有办法,只要依着赵匡胤的要求,把全国军队的指挥权给了他。

事实证明,契丹、北汉联军的侵略的情报,也是赵匡胤的阴谋,因为陈桥兵变成功,赵匡胤当上皇帝后,宋史只记录了一笔“敌军遁去”。试想,三十万大军压境,就因为换了个皇帝就吓跑了吗?想必,史书是按照赵匡胤的意思,要为他的阴谋开脱而已。

第三步阴谋:联络同盟

赵匡胤取得了全国军队的指挥权,准备“出征”,但在他的计划里,还差一环,那就是禁军。禁军是拱卫都城的军队,归皇帝直管。当时,禁军统领为石守信、王审琦,两个人是赵匡胤的老部下(赵954年做禁军统领),平时与赵匡胤联系颇多,得到赵匡胤要发动兵变的计划后,自然是支持的,所以都城的几万守军,也不会抵御了。

赵匡胤陈桥兵变率军回朝的时候,城门大开,迎接赵进城,守军对赵施跪拜礼,就可以看出这是早就谋划好的阴谋。

陈桥兵变,中国历史上最和平的一次朝代更替,只死了一个人

陈桥兵变:要做皇帝,戏还是要演的,不要吃相太难看

一切准备妥当之后,赵匡胤率领大军北上抗敌。

这一天,军队夜宿距开封东北二十公里的陈桥驿(今河南封丘陈桥镇),兵变计划就付诸实践了,因为前方本就没有敌军,赵匡胤等不急了。

赵匡胤的亲信开始在军中散步消息,说:

“主上幼弱,我辈出死力破贼,谁则知之,不如先立点检为天子,然后北征,未晚也。”

意思就是,9岁的儿皇帝知道什么啊,我们在前方送了性命杀敌,他也不知道。还不如我们拥立赵匡胤做皇帝,然后再北征,杀敌后可以论功行赏。

然后赵匡胤的军师秘书说:“太尉忠赤,必不汝赦”。戏一定要做,名声也一定要留,赵匡胤太忠臣了,肯定不会饶恕我们谋逆的。

接着诸将说:“军中偶语则族,今已定议,太尉若不从,则我辈亦安敢退而受祸。”

意思说,在军队里只要议论谋反就要诛灭九族,赵将军若不听从我们做皇帝,这不就是置我们这些人的性命再加上九族的性命不顾吗?

看吧,把一次谋反篡位,说成了怜悯军人百姓的生命。

赵普又说:“敌人大军压境,我们去打败他们,回来再商量谋反的事情,”

诸将说:“不行不行,如果我们跑到边境,打两年仗再回来,事情可能就变化多端了。现在就要拥护赵匡胤做皇帝,然后再去破敌。如果赵依然不答应,军队就不走了。”

三番推辞,已经够了,赵匡胤也就不矜持了,于是走出军帐来到众将面前,一幅迫不得已的样子,说:“你们这些人贪图个人的富贵,非要我做皇帝,我内心一百个不乐意,但被闭门逼迫,我迫不得已,最后三个条件,你们答应了,我就做皇帝。”

那三个条件呢?

1.少帝及太后,我皆北面事之;

2.公卿大臣,皆我比肩之人也;

3.汝等无得辄加凌暴(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众人说:“一万个条件我们都答应,不要再废话了,做皇帝吧。”

于是亲军将事先准备好的龙袍,披在了赵匡胤的身上,众人跪拜,皆呼万岁。

看吧,龙袍都准备好了,还费那么大的劲演戏。

陈桥兵变,中国历史上最和平的一次朝代更替,只死了一个人

回朝登基:史上最和平的一次朝代更替,只死了一个人

赵匡胤带着军队反城,一路没有遇到任何抵抗,由于事先打好了招呼,进城门的时候也没遇到抵抗,直接来到了皇宫门外。

这时候恰好早朝完毕,赵匡胤带着军队,将文武百官堵在朝堂内。看着架势,范质方知这是兵变,不是军演。只要皇帝的贴身侍卫官副都指挥使韩通想跑出去叫人救驾,被赵匡胤的部下王彦昇一刀杀死。其它文武百官只能跪拜,接受事实。

于是宣读了早就准备好的禅位诏书:

天生烝民,树之司牧。二帝惟公而受掸,三王乘时而革命,其极一也。予末小子,遭家不造,人心已去,天命有归。咨尔归德军节度使、殿前都点检赵某禀上圣之姿,有神武之略。佐我高祖,格于皇天,逮事世宗,功存纳麓。东征西怨,厥绩懋焉。天地鬼神,享于有德,讴歌狱讼,归于至仁。应天顺人,法尧禅舜,如释重负,予其作宾。呜呼钦哉,祗畏天命。

把这次篡位,说成尧舜一样的禅让,不知道听吐了多少人。

接着,赵匡胤登上龙椅,接受群臣跪拜,正式加冕皇帝,改国号为宋,定都汴京,大赦天下。

9岁的小皇帝封郑王,周太后继续做太后,搬出皇宫,迁住西京(长安),被监视起来。

无论赵匡胤让史学家如何自圆其说,也掩盖不住他谋逆篡位的阴谋。就这样,中国历史上一次最和平的改朝换代就这样成功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