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文章阅读 > 张仪入秦舌战群儒,此番言论天下无二

张仪入秦舌战群儒,此番言论天下无二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3-10 06:45:54
阅读:

在大秦帝国之纵横中张仪的戏份很多,台词也很多,唯独这段张仪初入秦廷为最,使我久久难忘,这一段尽显纵横家之纵横捭阖,那么就让我们再来回忆一下,当时张仪于秦廷是如何舌战群儒的,尽显雄辩之才的呢?

张仪入秦舌战群儒,此番言论天下无二

张仪:魏人张仪拜见秦君——表明身份

秦惠文王:不必多礼,先生入秦,为名为利?

——开门见山

张仪:天下熙攘皆为利往,庙堂蝇营皆为名来,张仪为名利而来。

——设置悬念

赢疾:既为名利而来,先生可有助秦之策?

——反问强调

张仪:秦国以国士待我,当然有国策相赠。

——娓娓道来

张仪入秦舌战群儒,此番言论天下无二

赢疾:未曾建言,先谈条件,先生很会做买卖吗?

——委婉讽刺

张仪:张仪韶华虚度,囊中羞涩家中老母仍居草庐,以缝补为生。张仪早一日做成这个买卖,早一日便可孝敬老母。

——回答自己最开始的悬念,以老母为论据,博取同情,而自己为名利而来就是为孝而来。

赢疾:这时名,不是利。

——一言指出论据的弊端,犀利至极

张仪:名也要,有名可换大利。

——巧妙在名与利之间转换

一大臣:先生窃玉之名,早有所闻。

——转换话题,举例论证张仪:既然大人再次提及,张仪在此再说一句,楚国令尹昭阳所丢之璧玉,不是我偷的,昭阳门下食客上千,唯独张仪,一无人脉,二无分文,于是被污指窃玉,因为穷就没有操行,,此等缪见,张仪深恶痛绝。——说明原委,指明因为穷就没有操行,这是缪见,从侧面证明楚国对于人才的态度,而秦国却重提,难道秦国也是这样对待一无人脉,二无分文的人才。

秦惠文王:先生,请恕秦廷失礼。

——委婉挽回局势

张仪:不敢,常言道和气生财,做买卖的要有好脾气,张仪不是为了斗嘴来秦的。

——结合上面的先生好会做买卖,再次表明来意。

秦惠文王:先生教我。

——礼贤下士,不拘小节

张仪:张仪听说,弗知而言为不智,知而不言为不忠。为国之臣,有利国之言而不进言君上的,不是忠臣。若有所思,却不审度查核便夸夸其谈,会误国。张仪游学列国,感慨颇多,略有心得。说与国君听怕有空洞肤浅之嫌。如若不说,又恐辜负秦君拨冗召见之恩。左右为难。还是斗胆说来,恳请秦君见谅!

——再次设下悬念

张仪入秦舌战群儒,此番言论天下无二

赢驷:不必客套,愿闻其详。请讲

——呼应上面的先生教我

张仪:我听说,治军不严,师出无名,酷政不仁,专意杀伐掳掠,这样的军队会失败,这样的国会灭亡。天下的国君大多知晓这样的道理。然而天下的国君多是好战之君。无论北边的燕国,南边的楚国,遑论齐魏赵韩。一味征伐,百姓怨苦,士卒畏死啊。

——分析六国国君,指明国君只为土地而好战,引出下面横强之策。

犀首:犀首愚钝,所见所闻与先生之言大相径庭。齐国,齐国国力强盛,粮仓漫溢,武库皆强弩坚矛;士卒不畏死,百姓安居乐业。楚国,楚国文昌武盛,君臣之间常有卧薪尝胆之志。三晋虽弱也有招贤纳士之举啊。

——有理有据,也是一番强辩。张仪:犀首所讲,也算一家之言。

张仪饶舌稍作辩解。没错,齐国有傲视天下的实力,齐王亦有王霸天下的雄心,可是毕竟小家子气。本可为盗偏要做贼。豪夺天下不敢,却为窃取邻邦寸土之地高兴万分。这样的强国张仪瞧不起。

——先肯定你的见解,指出齐国国君无傲视天下雄心。

犀首:楚国有吞吐天下之志,先生言之不堪,恐不属实。

——再次质疑

张仪:楚国可与齐国并强。楚国疆域辽阔,物产丰盛,兵源充足。敢战亦常胜。然而淮泗与齐魏分战,有了凯旋添了孤寡。无取地夺城之利,却尽丧库府之存。张仪窃玉之名有幸得于斯国,将来如遇明君必以窃国雪耻!

——分析楚国形势现状,再以自己被诬窃玉之事为例,表明自己的态度,遇明君窃国雪耻。

张仪入秦舌战群儒,此番言论天下无二

犀首:魏韩赵三国因战事而国弱。若三国联盟,东可攻齐,南可攻楚,西可攻秦,料无难事。

——对三国地理位置细致分析

张仪:犀首所言乃在下昔日合纵之论。名头虽响却难实施。且不说列国宿怨难消。聚兵合将便生纷争。列国若以此策攻秦,秦国大可作壁上观,待其自溃。

——先对犀首认可,然后直指弊端三国位置再好,人心不齐,无济于事。

赢疾:那秦国呢?

——转移话题

张仪:国为苦战,民为战苦。兵家云上善伐谋,张仪说上善伐交。秦国不畏死,天下皆知。然而,秦不畏死却不知活。秦君有鲲鹏之志,征伐频频。秦人有口腹之欲,捉襟见肘啊!

——指明秦国只会打仗,却不知休养生息,秦君志向远大,可是却征战频频,消耗自己国力

赢疾:先生的意思是,秦人只知耕战,苟活浮生?

——否认张仪之言

张仪: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秦风也曾有过蒹葭,而今只剩无衣。修我矛戟,修我甲兵。

张仪入秦舌战群儒,此番言论天下无二

——指明秦国曾经很有文化,但是现在却只会打仗,分析秦国现状。

大臣甲:放肆!张仪,你敢笑我大秦嗜战暴虐,无诗风雅!

——大臣们忍不住了

张仪:张仪随口一言,大人姑妄听之。可是秦人好战建功,秦君以战夺地,天下皆知。张仪此来,并无止战弘义之念。只是想提醒秦君,秦君初政便有开关东出,勤勘山东之论。东出不惟秦剑,还须横强。

——剑锋直指秦欲东出,但是通往强大的路不止有一条。

赢驷:合纵又成横强啦?

——开始感兴趣了

张仪:张仪昔日客居韩国,韩公相逼才有此策应付。

——解答原委

赢驷:先生敷衍之作已惊得寡人一身冷汗。

——虽说敷衍,但是张仪目的达到了,震惊国君目的达到,张仪差不多可以撤退了,如若好才,国君必回再次拜访。

张仪入秦舌战群儒,此番言论天下无二

大陈家:先生之言,初听夺人耳目,细想不过人云亦云。山东入秦的游士多有述说,不足为奇。先生一时合纵,一时横强;或以诱言惑君,或以媚言惑君。可见有奇谋却无诚信。如此辅国,国之大患。

——表示张仪只为用奇谋诱惑国君重用,而不择手段。

张仪:本为献策,却成辩人。张仪有论道天下之心,实无自证自辩之癖。告辞。

——目的达到,全身而退,表明自己并非来争辩,而是真心想帮秦国变强大。

赢驷:咱们这位张先生,脾气还挺大。

——再次感兴趣

大臣甲:出言不逊,狂狷无形。恐怕无实名啊。

——大臣真心话,有所疑虑。

犀首:君上,诸位可曾想,且不论张仪是否真的有才华,如果张仪真的走了,秦国将被天下名士所不齿。士可杀,不可辱啊!今天廷议,我们已大大怠慢了张仪。望君上三思。

——看的出来张仪之才华,表明此事关系之厉害,希望国君不要当笑谈,应该引起重视。

张仪入秦舌战群儒,此番言论天下无二

目前所出大秦帝国三部曲,以第二部大秦帝国之纵横为最,而大秦帝国之纵横却以这段张仪入秦,舌战秦廷为极。从后续张仪被拜为丞相可知,张仪此段言论是极为成功的,既展现了自己才华,又吸引了国君兴趣,古之有才华的人多如牛毛,然而被君王赏识,并且推心置腹的人却寥寥无几。

相关推荐

  • 张仪入秦舌战群儒,此番言论天下无二

    天下无二,这一段尽显纵横家之纵横捭阖,那么就让我们再来回忆一下,当时张仪于秦廷是如何舌战群儒的,尽显雄辩之才的呢。

    文章阅读
  • 屈原的天问赏析 诗人屈原真的是同性恋么

    天问屈原,屈原有两篇出名的长诗《离骚》和《天问》。《天问》在写作和思考上的奇特却要胜过前者很多。《天问》顾名思义就是问天,这里的天不仅仅包含了天空和上苍,还指大地和世上的一切事物。但因天是尊贵的,古人又有崇拜天地的心理,所以虽然是像天发问,但是因为某种情结不能写成“问天”。

    文章阅读
  • 春秋战国时期两位一飞冲天的国君

    田因齐,“一飞冲天”是一个比较常见的成语,不过有些人纠结的是,这个成语究竟说的是春秋的楚庄王,还是战国的齐威王哪?其实,按照《史记》里的记载,这说的既是楚庄王,又是齐威王,今天我就给大家讲讲这两只鸟是怎么一飞冲天的。(图)楚庄王(?

    文章阅读
  • 最早的黑社会老大是墨子吗?我将上太行,以骥与牛驾,子将谁策?

    墨子怒耕柱子,《庄子·天下篇》:“使后世之墨者多以裘褐为衣,以跂硚为服”。与今天为非作歹的黑社会完全不同,墨子的这个“黑社会”基本上是个天使集团,它们集团的口号是:兼爱,利害,非攻。

    佳句赏析
  • 墨子:有正义、会说服、有本事

    墨子公输,殊不知,墨学与儒学两派在春秋战国时期皆为显学,只是因为秦以后尤其是汉独尊儒术后,墨家几乎被贵族统治阶级封杀,沦为侠士。

    佳句赏析
  • 和氏璧终归何处?

    和氏璧文言文,春秋战国时期“完璧归赵”的故事人尽皆知,这件玉璧也被战国各诸侯国奉为价值连城的传世宝,各诸侯国为了把玉璧据为己有,想尽办法互相争夺,为此冤死者无数,却不见和

    诗词赏析
  • 合纵与连横:为何一败一成

    合纵联盟,在合纵和连横这两个互相具有对抗性的战略思想之中,连横最终帮助秦国战胜山东六国,统一天下,而合纵虽然在一定时期内保证六国的安全,但最终没有抵挡住秦国统一天下的步伐。

    诗词赏析
  • 一扇小轩窗,望断多少柔肠

    同来何事不同归,若说起在古典诗词内最具代表的意象,。轩窗绝对称得上其中之一。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被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

    文章阅读
  • 和氏璧是什么奇宝?

    和氏璧文言文,我国历史上“完壁归赵”的故事源远流长,脍炙人口。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代,秦昭王骗赵国说,愿意用十五座连城换取赵国的一枚宝璧。那时候,秦国兵强国富,实力雄厚。赵惠王既舍不得宝壁,又不敢得罪秦王。无奈,只得派大臣蔺相如护送宝璧到秦国去。

    诗词赏析
  • 墨子孤身救宋功成身退,宋人却不知有墨子,真正的“兼爱”精神

    墨子兼爱,谈起中国历史一定绕不开一个时期——春秋战国,周朝的八百年分封制为以后数百年动荡打下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佳句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