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西北边锤,淮河源头之滨----镶嵌着一颗璀璨的明珠:天目山,她坐落在信阳市平桥区邢集镇境内。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信阳天目山虽不是祖国的名山大川,但她有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文化,神奇的故事和众多令人神往的名胜。
去天目山的路线是这样的。信阳沪陕高速“信阳新区”或“信阳西”站-“查山”站下-兰店(省道335)-邢集:京港澳高速公路明港下路口,沿S335省道向西行驶25KM,到达邢集邢集镇1公里右转罗楼方向,向北行驶13KM到达罗楼村,即可达到天目山西:祖师顶、风电场、七岭沟、天目沟。
天目山原称天门山,从南边进入小金顶,有一石门酷似天界的南天门,故称其为天门山。站在小金顶上,往下俯望周围群山,就象天眼俯瞰大地,后又称此山为天目山,现在叫信阳天目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其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国有天目山林场,2001年改建为河南信阳天目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信阳天目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属森林生态类型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森林生态系统。位于信阳、南阳、驻马店三市结合部,承桐柏山余脉,启大别山系,主峰祖师顶位于平桥区境内,属豫风楚韵的分界线。春秋时,山北为中原,山南为楚国界。
信阳天目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地处淮河北岸,属桐柏山脉,区内山峦起伏,最高峰祖师顶812.5米。整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相对高差不大。主要山峰有豹子龙、老寨山、双龙山、大石岭、小山顶、戴白岭等。
天目山主峰小石顶海拔813.5米,双龙山犹如两条长龙飞舞,出没于林海之间。白练沟瀑布由大瓶寨飞流直下,落差数百米,注入山下人工湖;大瓶寨脚下的黑龙潭、白龙潭中。山上的大石,曲卧蹲距,如卧佛、如虎豹、如凤凰,如石床、石桌、石柜,堪称鬼斧神工。其中最奇异的是名为“写字石”者。其他景观还有“神仙脑”、“仙人洞”、“千佛岩”、“五金洞”、“玉石洞”、“老寨沟”、“天目沟”、“上马石”等。
殷商时期,这里曾经是南伯侯姜文焕的封地,小山顶道观即为其祭祀庙。此庙始建于北魏,庙内有天王殿,娘娘殿。原庙现虽已毁坏,仅存一些残碑和废墟。春秋时期,楚昭王被吴国打败,曾逃到此地避难,随后到长台关建了城阳城。
秦末,楚霸王项羽为了寻找楚王后裔,也曾到过此山。山上“霸王台”,据说就是为纪念霸王所建。东晋抗击外敌的名将祖逖,也曾在此屯兵,当时他与同为司州主簿的刘琨常互相勉励,苦练杀敌本领,“闻鸡起舞”的典故便产生于此。
唐初,大将尉迟恭也曾在此屯兵,相传,山麓的高大寺(原名慧照寺)即为他所监修。大水瓶寨也叫水平寨,俗称大寨,为晚清寨墙遗址。其他古迹还有“祖师顶”、“情人谷”、“还魂坡”、“殉情崖”、“鸳鸯池”、“陈平寨”、“斩将台”等。
初秋来到天目山邢集乡,已是平桥地界,車行在残缺的山路上,稍显荫葱的热。在一道转弯下坡处问路,赶羊人顾不上羊群的左奔右窜,详尽地指点着路径,山里人的朴实溢于言表。路过的村庄里,一株中空虬枝的千年古槐,又抽出新枝,绿意盈然;枯荣之间,尽显禅意;那旺盛的生命力,令人钦佩。
山村的老民居,与信南不同,青砖小灰瓦,重梁起架;屋山起脊,四角雕花。已属明清中原的建筑风格。农村建房不易,近年所修宅院,多简朴实用,不少在山墙脊角,留字为念;点滴间,独具地域风格。
虽然时光可以褪去很多东西,在这稍显偏远的山区里,你会发现不少远去的记忆,熟悉而陌生,历久而模糊……只见碧水悠悠一湖如镜,群山莽莽一片苍绿;高大硕壮的水杉林,延生到湖中与浮萍为伴。疏朗茂盛的橡树,在逶迤的石山上无边无际。
由湖边上岸不久,又遇守林人的小屋。小屋在水杉和橡树林间的坡地上,细长的烟囱似在冒着烟,屋侧的小水塘像有不少的鱼。塘埂上,瓜秧无拘束地爬出老长、老长;零星着,几只南瓜伪装成土的颜色,无奈地悄藏在透亮的叶子下;几垅平整好的菜地里,不知又撒下什么种子。
这片幽深的林子渐黄的叶,离近了才明白初秋的滋味。那一刻,满眼静谧的景致里,没有了都市喧嚣,没有了世俗纷扰,只剩,心静如水……国庆节期间抛却高速拥堵,来安静的天目山转转,不失为信阳人的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