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无二裴”,这话不是裴氏家人的自夸,而是北宋文学大家欧阳修对裴氏家族的评价。这几个字不光被写在墙上,还刻成了石碑,立在裴晋公祠大门右首。仔细品味这句话的含义,一则是说天下裴姓都出自山西闻喜一系;二是说,在中国历史上,没有哪一个姓氏能出其右。
望族世家的奇迹
裴晋公祠在村西的高坡上,大门前是一级级通天般的台阶,尚未登临,让人先有了仰之弥高的感觉,拾级而上,又有了拜谒先贤的崇敬。祠堂门前空荡荡的,紧挨着的大运公路上,车来车往,不时带来一阵阵噪音,一次次地打破祠堂门前的宁静。几个女孩在台阶上玩耍,过后才知道,这些台阶共108级,象征着裴氏家族的59位宰相,59位大将军。
裴晋公祠当年叫裴公祠,即裴家祠堂,始建于唐贞观五年(629年),因裴度封晋国公,改名晋公祠。当年的裴公祠依山傍水,景色秀丽,有三进大院,是一座构建宏伟的宫殿式建筑,有山门、仪门、献殿、正殿。明嘉靖二年重修过。可惜一部分建筑毁于1947年的战乱。使裴家祠堂真正遭受灭顶之灾的是1958年大跃进,那一年,裴家祠堂里,无数珍贵碑刻被用去建房、修水库,无数精美的木雕被拆去烧毁,千年名祠就这样毁于一旦。
据《裴氏世谱》记载,世代裴氏家族中仅正史立传与载列者,就有600余人;名垂后世者,不下千余人;七品以上官员,多达3000余人。在上下两千余年间,先后出过宰相59人,大将军59人,中书侍郎14人,尚书55人,侍郎44人,常侍11人,御史11人,刺史211人,太守77人,进士68人(其中状元及第2人),贤良7人,辟举65人,公89人,侯33人,伯12人,子18人,男13人,谥59人,乡贤7人。还多次与皇室联姻,出过皇后3人,太子妃4人,王妃2人,驸马21人。
自汉、魏,历南北朝,至隋唐、五代,在中华大地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裴氏家族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诸方面,均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仅隋唐两代活跃于政治舞台上的名臣就有数十人。这简直是个奇迹。在这样一个星光灿烂人杰辈出的望族世家里,随便拉出一个来,都足以建祠立庙,供后人祭拜。
三通碑熠熠生辉
院子西南角有一个极不起眼的小门,门内藏着历代与裴氏有关的瑰宝。
望去,祠堂内外碑石林立,一通通黑里泛青,高大劲挺,似乎向人们昭示着裴家往昔不凡的岁月。正面的一通叫《裴鸿碑》,刻于北周天和三年,至今已有1420余年的历史。碑文上半部由于风化剥蚀,字迹几乎已成麻点,好在下半部多年埋在土中,字迹清晰可见。这是馆中现存最早最珍贵的碑刻。此碑的价值在于其书法,刚劲有力的魏书令每一个真正的书法爱好者趋之若鹜,因而,这也是一通在全国书法界大名鼎鼎的碑刻。
最尊贵的是《裴光庭神道碑》,碑身为方形,额已失,是文学家、一代名相张九龄撰文,唐玄宗李隆基亲为书写的御碑,共64字,行书,字体俊美,用笔豪放,充分展现了一代风流皇帝的才学。
“平淮西碑”碑文
最有影响名声最大的该是祠堂右方的《平淮西碑》,此碑所以名气大,一是由于唐代大文学家韩愈撰文,二是由于政治斗争给此碑带来的一波三折,从此碑的故事中,也可看出裴家先祖的荣衰。
裴晋公平定淮西后,唐宪宗亲诏韩愈撰文,记述平叛大捷。在战争中曾任行军司马的韩愈根据所见所闻,如实写了平叛过程,自然对作为主帅的裴度着墨较多。不想惹恼了争功心切的皇亲国戚,平叛中的先锋官李朔,一纸御状告到了宪宗那里,于是,《平淮西碑》被砸,并命一个叫段文昌的文人重写平叛淮西战争经过。然而,韩愈撰文的碑虽被毁,文章却流传了下来。到了宋代,蔡州知府陈王向又令人选石,重刻韩愈文。至清代,这块重立起的碑也早已随着多次兵燹之灾不复存在。一直到咸丰元年,光禄大夫、体仁阁大学士、军机大臣祁隽藻让《平淮西碑》再一次立起来。在裴氏后人的敦请下,祁隽藻欣然命笔,重书韩文。祁隽藻用了碑石中少见的大楷,集颜、欧、柳、赵为一体,字大如拳,运笔流畅,气势磅礴,苍劲有力。许多方家看后,认为此碑史、文、书、刻俱为世罕见,故此碑又称“四绝碑”。单这三通碑,已足以让现在简陋的裴晋公祠熠熠生辉。
自强家规铸家风
一个家族,在长达两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一直长盛不衰,无疑是一种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总结了三条,即联姻、世袭与自强不息。裴氏家族在各个朝代共出过驸马、皇后、太子妃、王妃、公主等95人,建立了与各王朝帝王之间的血缘裙带关系,从而形成世袭。但谁家要想与帝王结亲是要有资格的,首要条件就是你必须要有显赫的家庭背景,同时还必须在某一方面具有令帝王看重的优势。对于公侯将相数以千计、兴盛荣昌达两千年之久的裴家来说,只靠联姻世袭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一点是自强。“重教守训,崇文尚武,德业并举,廉洁自律。”是裴氏家风的主要特征。裴氏曾有家规,子孙考不中秀才者不能进入宗祠。可见裴家对后代的要求之高,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之高。
在裴家族规中,凡干过下贱职业的人,被定过罪的人,不光不能进祠堂大门,连家族里的祭祀活动也不能参加。这虽然是封建家族中的一种特殊现象,但可以想象,一个家族,如果普遍形成了一种向上的风气,对后代的激励该有多大。
摘自《山西晚报》有删减
祠堂也叫宗庙、宗祠、家祠、家庙,属于古代祭礼场所。祭礼的对象有天地山川等自然神,还有所谓的先贤名士,包括忠臣良将,清官廉吏和人们心目中的英雄,更多的则是家族先辈,列祖列宗。
因而,祠堂不像佛教的寺院,道教的道观那样,体现出的只是单一的文化内涵。从祠堂里,不光可以看到古人的精神追求,还可以看到古人的信仰变迁、宗族制度的兴亡,以及与此相关的民风民俗。与寺院道观相比,祠堂可以说是世俗的所在。一个祠堂,可以说就是一个民俗博物馆,一个祠堂又可以说是一部家族变迁史。
了解祠堂,就等于是在了解民族文化,了解民俗风情。祠堂往往又是一个地方,一个家族人们的精神家园,因而,祠堂的建筑往往倾一地一族之力,集一地一族之智,在漫长的历史中,再由子孙后代不断完善。这样的建成量最好,规模最大,同时又是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建筑。从今天起,【游晋】将推出山西古祠堂系列,带您一起游览这些矗立在人神之间的古建筑。
小山征集老照片
在公众号回复“追忆”
查看详细内容哦!
山西文博会节目单
【周一】
【非遗】:皮影糖人和剪纸,敲锣打鼓与传说,音频、视频、图片、文字,全方位展现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
【游晋】:游览山西大山名川,体悟三晋人文情怀
【周三】
【姿势】:奇葩知识、三晋民俗,更加了解山西的人文典故
【周五】
【追忆】:一张老照片,唤起你对曾经的回忆,仿佛穿越时空
【味道】:正宗晋风味,口口品美食,山西特色小吃一网打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