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往天游峰的游道大致从九曲溪的“四曲”开始。
沿途看到有刚刚绽放的梅花,有红的,有白的。虽然说“梅花欢喜漫天雪”,但在冬天过于寒冷的东北是看不到梅花的。因此,这应该是自己第一次在冬季的户外看到梅花。
通天桥横跨在九曲溪的“五曲”上,故又称“五曲桥”。
从通天桥上俯瞰,九曲溪更显壮美,那些从漂流的竹筏上仰望过的景观,再从俯视的角度看,则是另一番感受。
溪水里的鱼,被冬日的暖阳所诱惑,纷纷现身在溪水的表层,以至于从二十几米高的桥上都可以看到它们快乐的身影。
过了通天桥,就是著名的云窝。云窝泛指响声岩、丹炉岩、仙迹岩、天柱峰、更衣台、天游峰、苍屏峰围绕的一大片区域。在这一片区域里,孕育了十数个天然或积磊而成的石洞。
冬春两季的早晚,洞内的湿热空气与洞外的冷空气相遇形成雾气,在峰石之间轻飏飘荡,时聚时散,变幻莫测,故名云窝。我们到云窝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不具备形成雾气的条件,让人心生遗憾。
云窝历来是古代文人墨客、名宦隐者潜居养心之处。位于云窝景点中心的“叔圭精舍”,就是北宋崇安籍乡贤江贽(字叔圭)的隐居之所。
云窝一带由于是历代名人的“集散地”,因此,石刻、题记随处可见。其中,最为醒目的当属仙掌峰岩壁上的“壁立万仞”。
“壁立万仞”四个字为明代万历年间的兵部侍郎陈省所题,笔力雄健,气势非凡,为朱熹的“耸一石为一山”进行了最好的注释。
在这里,我还发现了一处类似于今天“到此一游”的题记“大明嘉靖四十三年端阳日,巡按福建监察御史济南李邦珍同钦差巡按直隶监察御史南昌姜儆,访汪刘二高士于此。”这处题记在今天不仅属于典型的乱写乱画,而且纪检官员公款旅游也是明目张胆的假公济私。
仙掌峰是武夷山的典型景观,大石头,石头大,一块大石头就是一座山峰。古人有诗赞曰:世上有石皆奴仆,天下无山可弟兄。其实,武夷山许多著名山峰的相对高度并不高,大多在300米以下,譬如壁立万仞、雄奇俊秀的仙掌峰的相对高度只有119.6米,天游峰的相对高度也不过215米。这与泰山玉皇顶、黄山莲花峰1000多米的相对高度相比,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并不缺少雄劲和壮美的武夷山的山峰可能更适合不同年龄和身体条件的游客来攀爬。
让人汗颜的是,在玉皇顶、莲花峰前未曾畏惧的我,竟然在天游峰下踌躇了脚步。在仙掌峰下休息的时候,导游提示大家,下一步要攀登天游峰了,山比较高,路也比较险,大家应尽力而为,不可勉强。
仰望天游峰似乎直插云霄的游道,我们家的两位女士再次面露难色,并劝说我最好也不要去尝试。仙掌峰下有许多像我们三口这样没有自信爬上天游峰的人,大家或坐或卧在石阶或草地上,尽情享受冬日里温暖的阳光。从这里可以用稍高的视角俯瞰九曲溪的“六曲”,眺望对岸的响声岩。
因为要等候登天游峰的团友,我开始在仙掌峰下转悠,把大大小小的摩崖石刻拍了个遍。转到仙掌峰的南侧,看到三三两两的游客都在兴致勃勃地往天游峰上走,自己也不由自主地跟了上去。
穿过“峥嵘深锁”的石坊,来到“茶洞”。
所谓“茶洞”,实为群峰环抱的一处面积大约七八亩的谷底,南为接笋峰、隐屏峰、玉华峰,东为仙游岩,北为清隐岩及天游峰、仙掌峰;相传这里培植出了武夷山的第一株茶树。
在清隐岩和仙掌峰相交的地方,有一去处,名曰“仙浴潭”,是传说中仙人沐浴的地方;我怀着一颗色色的心,前往偷窥了一番。一位小男士比我阳光,非常认真地问他爸爸:洗澡的仙女在哪那?稚嫩的小脸一本正经。正待继续往天游峰上攀登,却发现导游约定的集合时间已经快到了,只得原路返回。看到团友向我们展示他们在天游峰顶拍摄的九曲溪“五曲”、“六曲”全景照片,我已经是追悔莫及。
在武夷山,两座相对高度只有200左右米的山峰自己都没有勇气去登,看样子自己真是老了。
- 上一篇:最美田园诗
- 下一篇:每天十分钟,轻松学《周易》之“天行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