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一些脱口而出的句子或词语,比如“天涯何处无芳草“,”一将功成万骨枯“,”一寸光阴一寸金“,”天涯共此时“等等等等。。。这些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名句已经在历史上流传了数百甚至上千年,有些还成为了成语,经常被我们不经意间引用。
但这些名句最初的出处是哪里?可能很多人就不一定知道了。有些人可能知道出自唐诗或者宋词,但具体哪个诗人词人的哪篇作品,那就不一定说得上来了。
在这里我为大家盘点一下这些名句,跟大家一起追溯他们的源流,一起走近这些诗人的故事。
”天涯何处无芳草“
出处
蝶恋花·春景 苏轼(宋)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眉州人,北宋诗人、词人,文学家,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中秋》,《赤壁赋》,《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记承天寺夜游》等。
作品赏析
苏东坡的词,向以豪放著称。这首《蝶恋花》却别出轩轾,代表了他词作中清新婉约的一面。这首词乃惜春之作,借惜春伤情,抒写诗人远行途中的失意心境。上阙惜春伤春,下阙抒写诗人的感伤。面对残红退尽,春意阑珊的景色,诗人惋惜韶光流逝,感慨宦海沉浮,把自己的身世之感注入到词中,将伤春之情表达得既深情缠绵又空灵蕴藉,情景交融,哀婉动人。
”天涯共此时“
出处
望月怀远 张九龄 (唐)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作者介绍
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寿,一名博物,谥文献。汉族,唐朝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世称“张曲江”或“文献公”。唐玄宗开元年间尚书丞相,诗人。西汉留侯张良之后,西晋开国功勋壮武郡公张华十四世孙。
作品赏析
此诗乃望月怀思的名篇,写景抒情并举,情景交融。诗人望见明月,立刻想到远在天边的亲人,此时此刻正与我同望一片月。有怀远之情的人,难免终夜相思,彻夜不眠。身居室内,灭烛望月,清光满屋,更觉可爱;披衣出户,露水沾润,月华如练,更加陶醉。如此良辰美景,但月光虽美却不能采撷以赠远方亲人,倒不如回到室内,寻个美梦,或可寻得欢娱的约会。
全诗的意境幽静秀丽,情感真挚。层层深入不紊,语言明快铿锵,细细品味,如尝橄榄,余甘无尽。首联“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更为千古佳句,意境雄浑豁达,自然具有一种高远清幽的气象。
”一寸光阴一寸金“
出处
白鹿洞二首·其一 王贞白(唐)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作者介绍
王贞白(公元875年—公元958年),字有道,号灵溪,信州永丰(今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人。唐末五代十国著名诗人。唐乾宁二年(公元895年)登进士,七年后(公元902年)授职校书郎,尝与罗隐、方干、贯休同唱和。著有《灵溪集》7卷行世,今编诗一卷。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写诗人自己的读书生活的诗,也是一首惜时诗。白鹿洞在今江西省境内庐山五老峰南麓的后屏山之南。这里青山环抱,碧树成荫,环境幽静。名为“白鹿洞",实际并不是洞,而是山谷间的一方坪地。诗中“一寸光阴一寸金"诗句成为劝勉世人珍惜光阴的千古流传的至理名言。后人应当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知识是靠时间积累起来的,为充实和丰富自己,应十分珍惜时间才是。
“山雨欲来风满楼”
出处
咸阳城东楼 许浑 (唐)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作者介绍
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诗人,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为评价。
作品赏析
全诗情景交融,景中寓情,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赋予抽象的感情以形体,在呈现自然之景的同时又体现丰富的生活经验,以及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景别致而凄美,情愁苦而悲怆,意蕴藉而苍凉,境雄阔而高远。神完气足,是晚唐登临之作的翘楚!
”一将功成万骨枯“
出处
己亥岁二首之一 曹松 (唐)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作者介绍
曹松(828年—903年),唐代晚期诗人。字梦徵。舒州(今安徽桐城,一今安徽潜山)人。早年曾避乱栖居洪都西山,后依建州刺史李频。李死后,流落江湖,无所遇合。光化四年(901年)中进士,年已70余,特授校书郎后卒。
作品赏析
安史之乱后,战争先在河北,后来蔓延入中原。到唐末又发生大规模农民起义,唐王朝进行穷凶极恶的镇压,大江以南也都成了战场,中原大地处处尸山血海,血流飘杵。这就是所谓“泽国江山入战图”。诗句不直说战乱殃及江汉流域(泽国),而只说这一片河山都已绘入战图,表达委婉曲折,让读者通过一幅“战图”,想象到兵荒马乱,刀兵四起的乱世景象及铁与血的现实,提醒人们珍惜和平年代的美好生活。
“百无一用是书生”
出处
杂感 黄景仁 (清)
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风逢飘尽悲歌气,泥絮招来薄幸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莫因诗卷愁难成,春鸟秋虫自作声。
作者介绍
黄景仁(1749年—1783年),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常州府武进县(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县)人,宋朝诗人黄庭坚后裔,清代诗人。
作品赏析
全诗主要是为了个人的穷愁愤懑而发,俊逸但不深厚。这首诗是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深刻体悟,语言口语化,天然凑泊,用反语的手法突出诗人愤愤不平的心情,充分反映出那个时代青年知识分子怀才不遇,穷困潦倒的苦闷之情。
- 上一篇:于明诠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 下一篇:江山多胜游——铜鼓 神秘天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