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晋国一直是一个强国,在诸侯争霸的长期战争中,晋国一直位于第一等的强国之列,晋文公登上国君之位之后,对晋国开始进行改革,设立三军六卿制,分治晋国内外军政,提高了晋国的施政效率,晋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晋文公建立霸权,晋文公去世之后,晋国依然维持了霸权,这是很不容易的。
然而随着晋国六卿的发展,逐渐对晋国国君造成了巨大的威胁,最终导致三家分晋,于公元前403周威烈王正式承认韩、赵、魏为诸侯,三家分晋使周天子的声望更加低下,对诸侯的约束力也更加单薄,诸侯之间的混战则更加的频繁,从此中国的历史进入了战国时代,而这一切的发生都与魏文侯有着巨大的关系。
公元前445年,魏文侯看着他眼前他父亲留下的遗产,有一丝的兴奋,但更多的却是惆怅,魏国位于中原四战之地,西有秦,北有燕赵,南有楚,东有齐鲁,真可谓是易攻难守之地,魏文侯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在这些的诸侯国的夹缝之中继续生存下去。
魏文侯首先想到的就是同出三晋,同为一源的韩、赵,魏文侯不禁想起了这两个邻居,赵献侯相约魏文侯攻弱韩以平分其地,韩武子相约魏文侯结盟共同抵抗强赵,伺机灭赵。魏文侯轻轻的摇了摇头,他知道无论他答应谁,最终的结局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被胜利的那一国灭掉,可是如若不答应,那么魏国的出路又在那里呢,魏文侯陷入了沉思。
魏文侯不自觉的把目光放在了三晋的地图之上,他看着各家的势力范围,再看晋国的势力范围,这样反反复复的看,忽然魏文侯像是抓到了什么,他终于找到了魏国的出路,原来出路就在这里,虽非一国,却可一体,原来如此简单。
魏文侯找到的出路那就是三晋同宗同源,应为一体,相互帮助,彼此照应,共同对外,不应该把各自的实力不断的消耗在内斗上,如若继续内斗下去,面临的结局必然就是被外部的诸侯所灭。赵献侯和韩武子对于魏文侯提出的建议,都表示了赞同,并且三国也都制定了各自的对外发展的方向,由于北、南、东都有赵、韩的势力,所以魏国的发展方向则主要定在了西方的秦。
三晋暂停了内斗之后,魏国也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机,魏文侯任用李悝,开始在魏国实施变法,开启了战国时代变法的潮流,经过变法的魏国,国力迅速强大起来。魏国任用吴起为将,对秦不断的作战,于魏文侯三十八年,公元前407年,魏国占领了秦国的河西之地,设立了河西郡,使魏国之地扩大千里,一跃成为诸侯之首,并且彻底把秦国锁在了西寒之地,无法东出。
魏国打败秦国之后,声势大涨,而与此同时,赵、韩的发展却在走下坡路,赵烈侯(赵献侯之子)求助魏国进攻中山国,而韩景侯(韩武子之子)也求助魏国助其进攻郑、宋等国,魏文侯提出的三晋同源,魏文侯当然要很好的执行,魏文侯分别派军队出征,灭掉了中山国(后来二十余年后,中山国又复国),打败了郑、宋等国,在不断打仗的过程中,魏国的势力不断的向外延伸。此后,魏国又相继击败齐国,联合赵韩击败楚国,兵锋所指,无有不胜。
魏国在魏文侯的治理下,已经成为了占据中原的一头庞然大物,雄视四周,而此时的晋国公室已经彻底没有权力了,周威烈王也发现了这一现象,对于魏国的崛起,周天子是无能为力的,然而却不能不表示,那么对于此时的魏国最需要的是什么,周天子当然是明白的,于是在公元前403年,周天子一口气对于韩赵魏都承认了其诸侯的地位,反正承认一个和三个也没啥区别,而这也是早已名存实亡的周天子向新晋诸侯的一个示好吧。
- 上一篇:尉迟恭醉打李道宗,唐太宗:我现在才明白刘邦为何要杀韩信
- 下一篇:唐代名臣——魏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