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文章阅读 > 唐朝七岁女童脱口而出的一首诗,短短4句,却打动无数人

唐朝七岁女童脱口而出的一首诗,短短4句,却打动无数人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2-26 22:19:28
阅读: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唐诗中并不乏送别的精品。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无论是友人,还是情人亦或是亲人间的别离,都是那样的令人哀婉沉痛。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诗一首很特别的离别诗,名为《送兄》,全文如下:

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稀。

所嗟人异雁,不作一行归。

唐朝七岁女童脱口而出的一首诗,短短4句,却打动无数人

这首诗是唐朝一奇女子所写,字字珠玑,水平之高常人难以企及。

很多人可能之前都没有读到过这首诗甚至有人觉得这首诗并没有出彩之处,有什么值得说的。

但是请注意,这首诗的作者很特别,虽然她没有留下姓名,但是后世都因这首诗称其为“奇女子”。

为什么呢?

因为她写下这首诗时年仅七岁。

想想骆宾王写《咏鹅》时,黄庭坚吟咏《牧童》时也都是七岁,而后来他们都成为了大诗人,可这名女子却淹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中,也是不公啊。

历史上对这名女子的记载很少,只知她大约是武后年间的女子,籍贯海南。

因她年纪轻轻,才名远播,便得到了武则天的召见。

传说武后在金殿上命她赋一首“送兄诗”,而她应声而就,脱口而出,短短四句,却打动无数人。

唐朝七岁女童脱口而出的一首诗,短短4句,却打动无数人

诗歌开头从“云”,写起,离别的路上秋云出起,天色灰蒙蒙的。

原本漂浮不定的“云”便是离别诗中常见的意象,“浮云游子意”、“千里黄云白日曛”,而诗人这里以“云”开头,营造了一种离别的气氛,也奠定了全文悲伤的基调。

接着的一句写到了长亭和柳叶,长亭的周围柳叶稀疏寥落,一片荒凉景象。

李白曾说“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长亭送别本就是常见之景。

而她这里还提到了“叶正稀”,除了点名这是个落叶的季节,我想应该还有更深层次的含义。

古代一直有“折柳送别”的传统,柳叶稀少,那是因为一直有人不断地离去,使得柳条折尽。

短短五字,便将天下别离人的伤心写到了极致。

唐朝七岁女童脱口而出的一首诗,短短4句,却打动无数人

而接下来的两句,她又将目光转向了天空中的大雁。

令人感叹的是,大雁尚能成群结队地飞往远方,可是她和兄长却只能挥手告别,此情此景,让她情何以堪?

大雁在诗中原本就有思亲怀远之意,例如杜甫的“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范仲淹的“衡阳雁去无留意”、李清照的“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这些诗词中的大雁已经都凄凉了,可是这首诗中却更显突出了。

为什么呢?因为她竟对大雁产生了羡慕之情。

它们可以自由地成群飞翔,可是她却无法和兄长同来同归,这样的不圆满让她的心中伤感到了极点。

唐朝七岁女童脱口而出的一首诗,短短4句,却打动无数人

虽然这首诗表面写的是“送别”,但是其中却暗含着一种骨肉分离的无奈和悲伤,一个七岁的小女孩却能将这样“同来何事不同归”的悲伤表现到了极致,怎不令人佩服。

至于后来武则天读了此诗后,是否让女孩和兄长同返家乡,历史上并没有记载。

但我觉得应该是让她回去了,不然凭小女孩的才华,在武则天时代必有一番作为,何至于连名字都没有留下。

所以后世有些人对于女孩放弃荣华富贵,有些不太理解。

只是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对于小女好来说,家人才是她最大的财富。

- END -

作者:凯紫

看完的读者,记得给凯哥点个赞哦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