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文章阅读 > 葫芦谷火烧不死,铁笼山围困得活,姜维长叹:司马昭这奸贼命够硬

葫芦谷火烧不死,铁笼山围困得活,姜维长叹:司马昭这奸贼命够硬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2-21 18:27:47
阅读:
葫芦谷火烧不死,铁笼山围困得活,姜维长叹:司马昭这奸贼命够硬

《军师联盟·虎啸龙吟》中白海涛饰演的姜维英姿勃发

葫芦谷火烧不死,铁笼山围困得活,姜维长叹:司马昭这奸贼命够硬

远望莽莽苍苍的铁笼山

从石草公路南行,礼县县志办的学者指着一处像是突然崛起的大山说,那就是铁笼山。至于铁笼山山名的由来,望若垂壶,其山状若鸟笼,故称铁笼山。

穿行在铁笼山的松树峡峡谷,水势潺湲的西汉水由于地势的约束,忽然变得急流翻滚,谷转雷鸣。一入峡谷,天光变得黯淡,心头忽然感受到一股难言的古战场的肃杀之气。

葫芦谷火烧不死,铁笼山围困得活,姜维长叹:司马昭这奸贼命够硬

松树峡却显出几分阴森,难道是三国时的兵气仍然凝结未散……

在礼县,除了诸葛亮六出祁山外,姜维大战铁笼山恐怕是被当地人谈论得最多最响亮的事件。

按《三国演义》章节,诸葛亮死后,延熙十六年(公元253年)姜维为实现诸葛亮未竟之业,起兵汉中,屯兵铁笼山,以图再攻祁山,向中原进发。姜维在铁笼山修筑城堡、地道,山前设营盘、中军帐,拉开张弓之势,等待魏军前来交战。出兵二百,木牛流马,运送粮草,以诱敌出笼。司马昭不知是计,派徐质率兵五千,前来偷袭,断其粮道。蜀兵乘机弃粮而逃。徐质率兵追赶,被蜀兵重重包围,杀下马来。蜀兵又换上魏装,赚开魏军营门。魏军四处无路,被逼上了铁笼山。司马昭被困在山上,断了水路,死者不计其数,尽弃在斗底峪峡谷。司马昭仰天长叹:“吾死于此也!”,幸得王韬一计,上山拜泉,始得泉水涌出,救了性命。

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父子被火烧葫芦谷,天降大雨灭火;司马昭被围铁笼山,缺水拜泉得生,如果真是这样,这不是贼老天又是什么?

在铁笼山,传说当年魏军将士困死后坠落的深谷犹在,深谷阴森袭人,悬空而下,当地人称“万人坑”。司马昭被困铁笼山史料上没有明文记载,但在一眼枯泉中,村民发现了刻有“军司马印”的一枚方铜印,山上也出土了多枚戟、戈、铜镞,经文物专家认定,确为三国文物。

葫芦谷火烧不死,铁笼山围困得活,姜维长叹:司马昭这奸贼命够硬

松树峡,旁边是西汉水流过

比司马昭被困铁笼山的虚构更大胆的想像是魏国名将郭淮在《三国演义》里死得冤了点,“救完司马昭”去追击没带箭的姜维,居然被其射死了!

当时姜维与羌兵联合,魏左将军郭淮定计反之,大破蜀兵。姜维匹马奔走。“维手无器械,腰间止有一副弓箭,走得慌忙,箭皆落了,只有空壶。维望山中而走,背后郭淮引兵赶来;见维手无寸铁,乃骤马挺枪追之。看看至近,维虚拽弓弦,连响十余次。淮连躲数番,不见箭到,知维无箭,乃挂住钢枪,拈弓搭箭射之。维急闪过,顺手接了,就扣在弓弦上;待淮追近,望面门上尽力射去,淮应弦落马。维勒回马来杀郭淮,魏军骤至。维下手不及,只掣得淮枪而去。魏兵不敢追赶,急救淮归寨,拔出箭头,血流不止而死。”

而事实上郭淮以擅于谋划且行事精密而著称。早年曾任夏侯渊军的司马,后来一直留在魏国西方负责防守西部边境,并且多次平定少数民族叛乱。在诸葛亮北伐及姜维北伐初期,郭淮参加了几乎所有的对蜀的抵御战争,成为蜀汉伐魏时最强硬的对手,并因功不断被提升,最后受命总督雍、凉两州军事,官位升至车骑将军。

按《三国志·郭淮传》相关记载,公元253年(延熙十六年)被罗贯中“射杀”的郭淮直至255年才亡故,他被追封为大将军。

可见司马昭被困铁笼山史料上从没有明文记载,就如同诸葛亮在葫芦谷火烧司马懿一样,都是罗贯中为突出蜀汉政权是正统,而蜀汉的军队是威武之师、正义之师,一狠心将司马父子一笔写成了狼狈的反角。

更有趣的是在漳县和武山都有铁笼山的说法。

按天水在线网站的有关资料显示,铁笼山主峰在漳县武当乡,一部分奇峰在武山县境内。铁笼山周围约100平方公里,有笔架峰、鸡冠峰、卧龙山、龙虎山、李林山、打虎坪、康家山、丁家山、朝团山、斗敌山等数十座山峰,当地群众还习惯性地称为武城山。如今漳县的斗敌山等地名还能浮现出当年烽火不断的印记。

更让我感到意外的是铁笼山在武山的说法,看到的刘燕翔在《天水三国遗迹从考》一文中说“在武山县西南的武城山,是由许多险峻山峦组成的小山脉……其主峰名为铁笼山。高峻奇险,壁石呈铁褐色,远眺如铁笼悬挂在云雾当中,故名。”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大词典·甘肃省》分册中,也有铁笼山在武山的解析:“在武山县西部,三国魏甘露元年(公元256年)邓艾拒姜维于武城山,围困如铁笼,故名。”如今武山县在倾力打造以铁笼山、庞德故里为主的三国文化旅游。

我们要从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

三国后期,由于北方经济的复苏和发展,民心向魏,要求统一。但在姜维与曹魏争战的陇右和汉中一带,却是另一番景象,当地的少数民族和汉人还是同情和支持蜀汉的。

公元248年,姜维和郭淮战于洮西时,史载:“羌胡王自文虎等举部降”;洮西战后,魏凉州刺史陈泰也不得不承认:“维以战克之威,进兵东向,招纳羌胡,传檄四郡(陇西、南安、天水、略阳),此我所恶也。”

正是这次战役,使得“陇右四郡及金城,连年受敌。”及至蜀汉亡困之后,史载这一带“羌胡大叛,频杀刺史,凉州道断。”正是因为姜维多次挫败魏名将曹爽、郭淮、王经、陈泰,使得强魏军力被卡制在秦岭一线整整三十年之久,才保住蜀国边境稳定和衰弱的蜀汉政权。

诸葛亮在此前就提出“要从坦道,平取陇右”的北伐军事战略。姜维北伐,也是沿用了诸葛亮这一军事计划进行。姜维自公元234年诸葛亮病死,为后主擢为辅汉将军,执掌前方军权,至263年策反钟会失败,先后一共三十年,他进行了大小十二次北伐,每次陇右之地都是他兵锋所指。所以在武山、漳县以及礼县都留下他大战铁笼山的历史传说就不足为奇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