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访网讯(记者:黄建华)昨日“吞吐大荒”许钦松山水画展亮相上海,据悉该展览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全国政协书画室、广东省人民政府、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国家画院等机构主办。作为许钦松先生的品牌画展, “吞吐大荒——许钦松山水画展”自2012年第一次在北京成功举办并引起社会高度关注以来,广州的第二次展览持续了北京展览的热潮。今年5月,这一品牌展览的第三波将落足上海中华艺术宫,为江浙沪一带的艺术爱好者与收藏家带来一场既具古典之风、又有突破之举,既对传统山水画有所承继、又具有大视野大胸襟大气象的当代中国山水画展。
本次上海的展览,将延续北京展、广州展的风格,集中展出许钦松的八十余件山水画经典作品。其中包括近两年的一些最新创作,还有刚刚被广州艺博院收藏的《大岳涌云》,以及因为曾被《舌尖上的中国》使用而引发知识产权风波的《岭云带雨》。
展览主体分为四个版块,以唐代诗僧寒山子的《寒山诗》为线索,渐次引导、带领现场观众进入许钦松山水的艺术世界。
在这四个部分之外,现场还增添了第五个版块,通过这个版块,观众可以直观地看到许钦松艺术生成的源头和初始状态。
主办机构介绍,这次展览不同于北京、广州的地方,除了展品之外,在学术思想的呈现也将有另一个面貌。上海是国际大都市,在中华艺术宫办展,除了影响长三角、江浙沪一带,还意味着直接面向并影响国际各类艺术机构和藏家。因此,本次展览将对许钦松从多年艺术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学术思想予以全方位的展现,除了呈现许钦松艺术风格的高端、大气之外,也会在学术思想上有所递进。届时参加研讨会的嘉宾,除了一线的艺术家与藏家之外,也有对中国传统文化、古典美学以及当代美学思想深有研究的学者,在艺术美学、哲学和思想上有所建树的学术大家参与,如朱良志、高建平、于洋、王春辰等,对许钦松的艺术思想予以分析和呈现。因此,整个展览撷取古、今、中、外的艺术素材为布展媒介,脉络会更为清晰,还原出一个更为完整、立体的许钦松。
部分嘉宾点评:
刘大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教授)
许钦松先生在山水画的创作,经过这么多年的艺术实践,已经形成很鲜明的个人面貌。他的山水画老远一看就知道是许钦松画的,有这样一个个性鲜明的特色和面貌。
邵大箴(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术研究》主编)
艺术家对一种新风格的追求,往往基于多种因素。近十多年来,许钦松之所以执着于宏大、雄浑的山水画风,主要是出于他几十年来对包括中国画在内的绘画创作问题的思考……这些思考归结起来一句话,就是中国画如何变和自己画什么样的山水画。许钦松在引进西画造型空间、光、色等因素时,有更加全面的思考,他更加注意如何使这些元素与传统的笔墨有机地交融……他重视山水精神气势的表达,他作品中豪迈的气魄既来自于客观大自然,也来自于他的内心世界。可以说,他的山水画在技术、技巧的层面上,是对传统文人画的突破,而在人文精神上又与传统绘画一脉相承,并具有时代的气息。
薛永年(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院学术委员会常委。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主任)
许钦松关于以中西的整合推动古今的承变。他的实践表明,画种的兼长,中西的交汇,可以打开眼界,有效摆脱成见,有助于在继承传统笔墨的同时,注入时代精神和现代审美经验。他的山水画,大而不空,有势有质,既有高瞻远瞩的开阔视野,又突出脚踏实地的观感,既讲求大气象、大境界、大笔墨,又不遗余力地把握真切感受和关键细节。从而丰富了“借笔墨写天地万物而陶泳乎我”的艺术表现手段。
范迪安(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
许钦松的作品,一方面是跟传统对接的,表达天人合一、表达人与自然,甚至不仅仅是自然空间和整个宇宙空间的这样一种息息相连、息息相关,但是另一方面,他的作品中喷涌出来的热情、激情,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气息。在作品中构建大山大水的意境,在精神上透溢出抒咏万古洪荒、生命不息的山水情怀。这种处于自然与心灵的临界状态,使他的作品既具有来自自然的发现,更肯对自然物象的提纯与精炼,使之成为精神的符号。我感到,临界与超越,可以说是许钦松艺术创造的重要特征。
- 上一篇:西汉时期 举孝廉 以儒治国第一步
- 下一篇:兔起鹘落并不迟,平生首次打造双A小钢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