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文章阅读 > 为什么老子和孔子都对这种东西推崇备至

为什么老子和孔子都对这种东西推崇备至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2-15 06:30:02
阅读:
为什么老子和孔子都对这种东西推崇备至

我们知道,作为道家鼻祖的老子和儒家创始人的孔子在关于对“道”的认识,对世界的理解,对人类的理解等很多方面存在很多分歧,导致了道家和儒家两千多年的争论,但是,老子和孔子对一种东西却都非常的推崇,极其的赞美,这种东西就是我们每个人每天都离不开的、产生生命的基本条件-----水。为什么他们在对水的看法上竟然会有如此惊人的一致?他们认为的水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且看:

老子眼中的水

在老子看来,“道”是非常难以解释的,不解释还好,只要一张口解释就会产生偏差让人误解,所以不如不说,这在《道德经》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就已经开宗明义说的很明白了,也就是说“道”是不能用语言和文字来表述的。(这一点和很多宗教相同,比如释迦牟尼之“不可说,不可说”,又如伊斯兰教对安拉的不可描述),老子认为假设在这个世界非要找到一种东西来阐释“道”,让人们对“道”有一定的认识,那么只有水了,因为水的性质最接近“道”。所以在《道德经》中,老子多次的反复的赞扬了水。

首先,因为水柔弱:“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道德经》第四十三章),意思是说:水这个东西是天底下最为柔弱的了,但是这种柔弱却能够穿行于最坚硬的东西之中,这种无形的力量竟然可以穿透没有间隙的东西,滴水竟可穿石,使我认识到无为的力量。老子认为,天下最坚强的是柔软,人要像水一样保持柔弱,因为“道”总是关爱柔弱的东西,要柔弱到像一个婴儿,从身体上思想上都要保持柔弱,要大智若愚,不要表现得坚强,而要示弱。

为什么老子和孔子都对这种东西推崇备至

其次,因为水不争: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她滋养了万物但是从不把万物据为己有,也不要求万物给与任何的回报,不但如此,万物污染了她使其混浊污臭不堪她也无所谓,虾蟹鱼鳖在她里面穿梭生长、繁衍争斗,她也不闻不问,顺其自然,自然而然,水没有任何欲望,无欲则刚,水总是按照当下的地形地貌选择自己的行径,遇沟壑填之,填满之后继续向前,遇到高山绕之,绕开之后继续前进,万千曲折总归东流入海,笃定专一。这些正好体现了“道”的基本功能。

再次,水具备谦虚宽容的德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人所厌恶的是什么呢?是低下的地位,人往高处走,人人都希望自己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有了高尚的地位就有了一切,人人都希望自己拥有不尽的财富,但是老子认为这样的希冀和追求恰好是本末倒置,是违背“道”的,水恰好相反,她往低处流,遇到低洼的地方就流淌下去,直至把低洼的地方填满之后再自然的溢出,因此人要学习水的这种德行,“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所不为”,财富也好地位也好,要损,损之又损;要减,减之又减;要简,简而再简;约而再约直至无为,这个时候即可无所不为,“道”便显示出来了。

孔子眼中的水

孔子认为水有九德,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君子见大水必观焉,何也?”子曰:“启子比德焉。遍予而无私,似德;所及者生,似仁;其流卑下,句倨皆循其理,似义;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知;其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绵弱而微达,似察;受恶不让,似包,蒙不清以入,鲜洁以出,似善化;至量必平,似正;盈不求概,似度;其万折必东,似意。是以君子见大水必观焉尔也”这段话的大意是:水滋养万物而无私,似君子的道德;所到之处给大地带来生机,万物得以生长发育,如此的仁爱;由高处向低处流,其舒缓湍急皆不强求而遵循于理,遇圆则圆,遇方则方,遇到低洼的地方甘愿处于卑微低下的位置却不怨天尤人,不放弃,而是积极不断的积累自己直至满溢而出,她不惧怕高,也不放弃低,这是多么的高义啊;奔腾不息,千山万壑不可阻挡,遇到万丈深渊毫不迟疑,如此果敢坚毅,似勇;时而深,时而浅,浅的时候流行灵动,深的时候让人无法猜测,无微不至,可以渗透进任何曲折细微的地方,明察秋毫,似智。她能荡涤污垢,好像善于教化,任何肮脏、令人讨厌的东西她都接纳而不推让,如此包容,当她注入容器,无论容器如何偏倚,总保持水平,如此公正不阿;她经历千难万险,无数曲折,前进的方向总不改变,一路向东流入大海,如此的意志坚定!孔子认为,水是真君子,《孟子.离娄》说孔子“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

为什么老子和孔子都对这种东西推崇备至

孔子又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间啊就像这奔腾不息的水,每日每夜的不断流逝,世上万事万物啊就像这奔腾不息的水,哪里会有永恒,人啊,一定要像这奔腾不息的水不断努力进取,坚定不移,义无反顾!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论语.雍也》),聪明的人喜爱水,有仁德的人喜爱山,聪明的人就像水一样的活泼敏捷。无论是风平浪静还是汹涌澎湃,无论是清水一泓还是烟波浩渺,都能够让孔子一样的智者流连忘返,赏心悦目,清澈透亮的水还能够洗涤人们身体和心灵的污垢,让人的身心保持一种洁净清明的状态。

不管老子和孔子存在多大的分歧,他们对水的共同的赞美几千年来一直影响着中国,水给了中国人和中国文化许多深刻的启示和感悟,为中国文化的理论思考和创造提供了宝贵的营养和源泉,大大充实和丰富了传统文化思想,我们虽然达不到君子的标准,让我们向水学习吧,做一个清澈透亮,柔和淡泊的人,笃定坚守,百折不挠,坚强如水!

为什么老子和孔子都对这种东西推崇备至

相关推荐

  • 为什么老子和孔子都对这种东西推崇备至

    推崇备至,且看:老子眼中的水在老子看来,“道”是非常难以解释的,不解释还好,只要一张口解释就会产生偏差让人误解,所以不如不说,这在《道德经》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就已经开宗明义说的很明白了,也就是说“道”是不能用语言和文字来表述的。

    文章阅读
  • 筑牢国学基础:汗牛充栋的中国古代书籍应该读哪些?

    中国古代典籍,但不管如何,总要有一个基本的标准,特别是当下动辄大谈国学、有人能背诵四书五经也充斥于各种媒体的时代,更不要说一些江湖术士,妄称国学大师,窜于大学讲堂。

    美文欣赏
  • 古文字都认完了?“对”都没找到呢!

    中国古文字,首先是湖北荆门郭店1号楚墓被盗掘后的抢救性发掘,让学术界第一次看到了相对完整、成系统且能与传息公布

    美文欣赏
  • 探寻民族文化记忆 “吞吐大荒”许钦松山水画山东开展

    吞吐大荒,12月7日,“吞吐大荒——许钦松山水画展”在山东美术馆开展人民网济南12月7日电中国美协副主席、广东省文联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许钦松先生个展“吞吐大荒——许钦松山水画展”7日在山东美术馆开展。

    文章阅读
  • 必须知道的中国古代文学常识3

    中国古代文学,据有关典籍记载,春秋战国时期主要学派有这样十一大家,分别是:儒家,代表人物是孔丘、孟轲、荀卿;墨家,代表人物是墨翟、宋钳;法家,代表人物是商鞅、韩非;道家,代表人物是老聃、庄周;农家,代表人物是许行、陈相;名家,代表人物是公孙龙;杂家,代表人物是吕不韦;纵横家,代表人物是苏秦、张

    美文欣赏
  • 鹤鸣山道教造像 | 鹤鸣东山,大唐最后的中兴

    鹤鸣山,剑阁扼守川北门户,地势险要,千山万壑,直走燕秦,是北方入蜀的交通枢纽,沟通连接都城长安和巴蜀腹地的要津。剑阁境内历史文化遗迹众多,更是道教文化的荟萃之地。最为引人瞩目的便是“一郡奇观”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鹤鸣山道教石窟寺及石刻。

    诗词赏析
  • 148句脍炙人口的古诗文,背完让你提升一个境界!

    中国古诗文,——《诗经·王风·黍离》2.人而无仪,不死何为。——《国风·鄘风·相鼠》3.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雅·抑》6.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美文欣赏
  • 天下第一福地在我陕西呀!它始建于西周,老子在此著有《道德经》

    中华福地,“天下形势之伟者,在郡曰长安;长安形胜之巨者,在山曰终南;终南名胜之最者,在宫曰楼观。自古登仙得道之士,出乎其间者,无世无之”。

    美文欣赏
  • 《道德经》: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万乘之君,《道德经》: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一个人焦躁的时候是难以成大事的,而且一个人在情绪激动的时候,所做的决定基本上都是错的。

    文章阅读
  • 红泥小火炉映红了窑洞的墙壁

    红泥小火炉,冬尽春不远年来了雪纷飞漂泊的脚步近了庄头村变了模样炊烟升歌吹起红泥小火炉映红了窑洞的墙壁暖如春流瀑飞雪浑然一体大地广袤无垠滚雪球打雪杖堆雪人观冰窟赏冰瀑滑雪溜冰美丽的庄头村快乐的天堂男人磨刀霍霍向猪羊女人放下针线活煮肉压面招待远到客人娃娃的笑声淹没在鞭炮声里春天已行走在诗行里水墨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