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文章阅读 > 《通鉴》笔记:孟子见魏襄王|望气知人

《通鉴》笔记:孟子见魏襄王|望气知人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19-11-28 02:16:15
阅读:

点击右上角关注,每天品读一段《资治通鉴》,一起遇见更好的自己!

魏惠王薨(hōng),子襄王立。孟子入见而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gǎo)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bó)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周慎靓王二年,公元前319年

译《鉴》

魏惠王去世,他的儿子魏襄王即位。

孟轲进宫拜见魏襄王,出来后,对人说:

“远远看去,魏襄王的样子不像一个君主,和他近距离接触,也无法产生敬畏之感。

他见到我后,突然问我:‘天下要怎样才能安定?’

我回答说:‘天下安定,在于天下统一。’

他又问:‘谁能统一天下?’

我回答说:‘不嗜好杀人的人能统一天下。’

他又问:‘谁愿意归附他呢?’

我回答说:‘天下百姓没有不愿意归附他的。大王您知道禾苗吧,如果七八月间遇上大旱,禾苗就会干枯萎靡,而一旦天降大雨,禾苗就会生机勃勃,郁郁葱葱,像这样的话,有谁能阻止它呢?’”

《通鉴》笔记:孟子见魏襄王|望气知人

孟子

品《鉴》

1

此段史料,选自《孟子·梁惠王上》,原文的最后,其实还有一句话。

······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举禾苗的例子,就是为了说明,倘若君主能以人为本,奉行“王道”,施行“仁政”,那么,天下的老百姓都会对他翘首以盼,民心之归附,将如水往下流,势难阻挡。

《通鉴》笔记:孟子见魏襄王|望气知人

2

孟子对魏襄王的第一句评语,是“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我们从中可略窥孟子的识人路径。

一个人的精神气质,与他的身心状况、学识教养、经验阅历息息相关。每个人都有各自独特的精气神。同一个人,在一生的不同阶段,甚至在一天的不同时辰,精气神也不尽相同。

3

借此史料,司马光或许想提醒宋朝皇帝,身为人君,就要修养人君应有的精神气质。

对今天的我们来说,既可以观察身边人的精神气质与其发展顺逆之关系,也可反思自己的精神气质是否与自己所处的时、位相匹配。

《通鉴》笔记:孟子见魏襄王|望气知人

4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身处战国纷争之世,孟子看到了统一之大势。

孟子的“人本”“王道”和“仁政”思想,在当时或许难以实现,但却成为儒家思想的重要根基,影响至今。

曾经读过一遍《孟子》,感觉言简义奥。后来读《王阳明全集》,忽觉阳明“心学”与孟子“心性论”相通相应。可以说,深读《孟子》,能明浩然正气,能觉良知本心。

读《资治通鉴》,阅千载春秋。更多《通鉴》笔记,欢迎关注公众號“静读资治通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