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觉老将春共至,
更悲携手几人全。
还将寂寞羞明镜,
手把屠苏让少年。
——唐 顾况《岁日作》
过年饮屠苏酒是古代中国人的传统习俗。
屠苏酒是过年时喝的一种药酒。南宋学者陈元靓在《岁时广记》里讲述了屠苏酒名的含义:“屠者,言其屠绝鬼炁;苏者,言其苏省人魂”。
借屠苏酒屠绝鬼气,苏醒人魂是古人祈祷健康的一种方式。饮屠苏酒、放爆竹、贴桃符,是古代中国人过春节必行的三大辟邪驱灾仪式。
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元日》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说的就是大家过春节时要喝屠苏酒。
我国台湾地区的国立故宫博物院出过一篇名叫《屠苏酒—皇帝新春的第一杯酒》的文章,描写了乾隆皇帝饮屠苏酒的情况。可见,清朝时,我们依旧是有正月初一饮屠苏酒的传统的。
然而,比较可惜的是,和其他许多传统一样,屠苏酒如今也已消失,很多人甚至不知其为何物。
屠苏酒是华佗发明的,你服不服?
华佗是东汉时的传奇名医,他发明的很多东西对医学和养生影响深远。比如五禽戏、麻沸散、开刀行外科手术等。
中国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晋代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中记载了“小品正朝屠苏酒法”,书中说:“此华佗法,武帝有方验中。”
南北朝名医陈延之的医学著作《小品方》里也记载了华佗的屠苏酒做法。贡献过九酝春酒法的魏武帝曹操对此方进行了验证。
华佗之后,名医们对屠苏酒的配方有了不同的改进,多种医学专著有其记载。这里给大家介绍其中的两种:
唐朝医学家孙思邈《千金方》版——原料有大黄、蜀椒、桔梗、桂心、白术、防风、乌头、菝葜八种中药材,基酒是发酵酒。
清代名医周孝垓《内经病机纂要》版——原料有大黄、蜀椒、桔梗、桂心、赤小豆、防风、乌头、虎杖八种中药材,基酒是蒸馏酒。
而屠苏酒的做法,是将药碾碎,装在袋中,大年三十沉到井底,正月初一再把药取出。然后“置酒中煎数沸,于东向户中饮之”,且“饮药酒得三朝”。
大宋词人毛滂有“一年滴尽莲花露,碧井屠苏沉冻酒”的诗句,讲的就是屠苏酒制作过程中的重要步骤——沉井。
屠苏酒色黄带药味,《千金方》载:“一人饮,一家无疫,一家饮,一里无疫。”所以,屠苏酒在古代是有预防疫病作用的。而现代医学也认为屠苏酒有解毒辟秽,健脾开胃,行气和血的功效。
新年饮屠苏酒的习俗
北魏的议郎董勋谈到饮屠苏酒的习俗时曾说:“少者得岁,故贺之;老者失岁,故罚之。”意为“小孩过年增加一岁,所以大家祝贺他;老年人过年则是生命又少了一岁,所以要延到最后被罚喝。”
这种老人最后喝屠苏酒的习俗在古诗中多有体现。
大唐诗人白居易说:“岁酒先拈辞不得,被君推作少年人”,因为年轻,要先喝屠苏酒。
北宋文学家苏轼说:“但把穷愁博长健,不辞最后饮屠苏”,想长寿,最后一个喝屠苏酒。
苏轼的弟弟苏辙70多岁的时候说:“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岁数太大,最后一个喝。
所以古人饮屠苏酒都是按从幼至长的顺序喝的。
消失于中国,日本人喝得不亦乐乎
如今,曾经占领中国人春节饭桌,被众多诗人吟诵过的屠苏酒已鲜有人知。只有在毫州、南京等少数地区的老年人还遵循着正月初一饮屠苏酒的古老习俗。
但在日本,新年第一天饮屠苏酒的习俗仍然盛行。算起来,这一习俗从日本嵯峨天皇弘仁年间至今,已有上千年。日本现代俳句诗人中村汀女就写过“斟满屠苏酒,透过父亲和服袖,炭焰泛红光”的俳句。
唐朝时,屠苏酒传至日本,嵯峨天皇对其倍加推崇,称其配方为“延寿屠苏散”。屠苏散在日本的不少古代书籍中都有记载,如《延喜式》、《医心方》、《和汉三才图会》等。
现在,日本人做屠苏酒的配方和中国唐时的屠苏酒配方又有不同。日本人的屠苏酒多用花椒、桔梗、大黄、陈皮、白术、肉桂、细辛、山奈、防风这些中药材和香料作为泡酒原料,基酒则是用清酒、黄酒或者是“味啉”配上糯米酒调成的屠苏酒专用料酒。
他们把泡酒的原料剁碎装入三角形绢袋中,在12月最后一天的中午浸泡入酒,正月初一早上取出。
也有嫌麻烦的日本人会买来配好的屠苏散自己泡酒,更懒的则直接买成品屠苏酒。
日本人的元旦,喝屠苏酒时要使用专门的一套屠苏酒器,由铫子、杯子、杯台、屠苏台组成,颜色以黑、红为主,图案多是寓意吉祥的松竹梅,颇具仪式感。
日本人喝屠苏酒的习俗传承自中国,所以劝酒的顺序也和古代中国一样是由年少到年长,元旦喝屠苏酒的目的也是祈祷健康。
清诗几首忆屠苏
虽然现在我们基本看不到屠苏酒的身影了,但这种陪伴了我们差不多两千年,带有浓郁新春气息的传统仍然值得被记忆。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宋·陆游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宋·文天祥
可是今年老也无?儿孙次第饮屠苏
——宋·郑望之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明·叶颙
本文为《消费评论》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