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李承贵做客贵州省文史馆“山骨讲堂”
日前,贵州省文史研究馆纪念王阳明诞辰545周年专题讲座举行,特邀南京大学博导李承贵教授主讲“王阳明‘万物一体论’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创建”。
李教授认为,阳明先生的“万物一体”论是以道德心,即仁、即良知为根基的。阳明说:“明明德者,立其天地万物一体之体也;亲民者,达其天地万物一体之用也。故明明德必在于亲民,而亲民乃所以明其明德也。”“明德”即是良知、仁、道心、本心,阳明“万物一体”论是由“仁”或“良知”或“天理”立起来的。
他说,阳明“仁”为内核的“万物一体”论,对于人类生存共同体、生态共同体、心态共同体、价值共同体的创建,都有其深刻的、丰富的意蕴。在社会科技化、经济全球化、价值物质化的今天,人类命运共同体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人类愈加深切认识到他们的命运息息相关,如何保护他们相依为命的共同体成为迫切的使命。“遗憾的是,阳明‘万物一体’论之意蕴至今并没有得到完全的发掘和应用,这正是历史赋予人类的伟大使命。”李承贵说。
阳明“万物一体”论建立在“仁”上
“万物一体”论并不始自王阳明。李教授作了溯源:庄子“万物一体”论的基础是“气”, 追求的境界是达观的人生;思孟学派“万物一体”论以“性”为基础,目标是赞天地之化育和尽显万物本有之善;董仲舒“万物一体”论基于天人感应论。可见,各家各自的基础与追求的目标不尽相同。
那王阳明“万物一体”论的根基及其追求的目标是什么呢?比王阳明晚出一百五十年的明代文学家冯梦龙,在《古今谭概》里记载了当时儒者谈“万物一体”论的轶事,说人遇猛虎,只有被食下虎肚,方是一体。李承贵教授由此发挥说:“万物一体”在当时很流行,但其意涵不为人们所了解,有些人对其甚至非常不屑而嘲讽之。
现代的大学者张岱年先生,对于“万物一体”论也提出了三项诘难:“我觉得与万物为一体,但万物并不觉得与我为一体。我的这种经验岂不只是主观的、虚幻的?我觉得与万物为一体,我可以得到一种快乐。但于万物有什么实益呢?万物之状态会因为我觉得与万物为一体而变得好一点吗?我觉得与万物为一体,但万物中有许多不好的东西,秽恶可厌之物甚多。我既与万物为一体,则此类秽恶可厌之物亦在内,想到我与这些不好的东西也合一,这好吗?”
“万物一体”论虽面临嘲讽和质疑,但李承贵认为,现实世界中存在的很多问题,如生态问题、领土问题、经济问题等等,都是因为与“万物一体”观念相悖而导致的。故而“万物一体”观念又是被现实呼唤和需要的,尤其是阳明先生的“万物一体”论。
李教授认为阳明“万物一体”的根基有三:其一,人的灵明是万物的主宰与见证;其二,“良知”之开合与昼夜相应;其三,“仁心”贯通天地万物。“综合言之,阳明的‘万物一体’论是以道德心,即仁、即良知为根基的。也是由‘仁’或‘良知’或‘天理’立起来的。”
在李先生看来,阳明“万物一体”是以“治世纲维”为主轴的,他做了具体阐释:以“仁”为核心执守中道,救“人心”之危以成“道心”之微,收归到“心之本体”;追求美德成风尚,身份不同、等级不同的人莫不以此为学;恢复本然之良知,人人能孝其亲、弟其长、信其友;各尽其性显自由,唯能是举选人才。“总之,阳明‘万物一体’追求的社会理想是:位其所位,人尽其性,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彼此尊重,天下一家,国家一人。”李先生说。
创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要义
他进一步阐释,阳明“万物一体”论是以“生生不息”、“克己去私”、“同苦共痛”、“爱有差等”、“心态平和”五大要素为开展方式的有机思想体系,而这五大要素恰好是创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要义——
“阳明‘万物一体’论强调人类是生命的有机整体,在这个有机整体中,任何‘物’都必须得到照顾和支援,同时也必须尽维护此有机整体之责,即是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体。换言之,此有机体中若有某个因素或局部受损伤,必影响此有机整体生存状况。因此,人类必须意识到彼此合作的重大意义,所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因此,人类需要互相关照,互相支援,互相合作,从而形成合作共同体,以共同对付困境与难题。”
“阳明‘万物一体’论意味着克己去私,也就是消除物质、利益、小我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限隔,放眼世界,胸怀天下。不同国家和地区应该照顾彼此的关切,相互促进,共谋发展,实现利益共享,从而形成发展共同体。如果人类没有‘万物一体’的觉悟,不能克己去私,只顾及一国一地区的发展,各徇己私并相互争夺,如此遑论发展,反而会强化差异,从而伤害‘一体’中的万物。”
“阳明‘万物一体’论强调人类是生命的有机整体,这个有机整体中所有生命休戚与共、唇亡齿寒,没有谁能“独善其身”,因而需要彼此关爱、相互保护,所谓‘修己安人,修己安百姓’。比如,战争、恐怖主义、毒品、诈骗等人间灾害,都是对人类安全的极大威胁,若每个国家、每个人都只顾自身安全,对于公共危害漠不关心,那么这种伤害最终必伤及自己。因此,人类需要确立‘万物一体’的安全意识,彼此保护,从而形成安全共同体。”
“阳明‘万物一体’论将宇宙万物视为生命的有机整体,这个生命有机整体中的万物在接受大自然滋养过程中自然地发生、和谐地成长,它们同呼吸共命运,因而各自的存活完全依赖于有机整体,这就意味着此生命的有机整体一旦遭到伤害,其中的‘万物’必被殃及。因此,人类在此有机整体中,形成生态共同体。”
“阳明‘万物一体’论将宇宙万物视为生命的有机整体,在此有机整体中的万物血脉相连、一以贯通。这就是说,万物不能拘于我、拘于私,因为这样必会破坏和伤害生命的有机整体。所以,人类应该超越小我的执着,解除私欲的纠缠,以养成容纳天下的心态共同体。因而所谓‘心态共同体’,就将所有人的心态视为生命的有机整体,不分高矮瘦胖,不分男女老少,不分贫富贵贱,统统视为一体,在‘心态’上是相互依赖的共同体。”
“阳明‘万物一体’论将宇宙万物视为生命的有机整体,在这个有机整体中,每个价值都是独立的,而且各有其特殊性,都有自己的优长,而这种独立、特殊与优长正是维持有机整体的基础。因此,不同价值之间虽然存在差异、冲突与矛盾,但更为积极的作为是理解对方,并取长补短,吸收对方价值的长处,而不是用斗争或战争的手段野蛮地侵犯他人的价值、消灭他人的价值。这样方能形成价值共同体。”
■人物名片
李承贵,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哲学系学术委员会委员,江苏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儒佛道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具体负责人、学术委员、研究员。长期从事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主要著作有《杨简》、《陆九渊》等。(记者 郑文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