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曾流传一句俗话,叫做:“宁学桃园三结义,不学瓦岗一炷香”。在小说《隋唐演义》中,单雄信、秦琼、罗成等四十六个英雄在贾家楼共烧一炷香,结为兄弟,从此形成了隋末农民军——瓦岗军的核心力量。但在隋末战争中,瓦岗寨的弟兄们却貌合神离,最终分道扬镳,丝毫不讲义气。因此,后世对瓦岗寨的结义行为都非常不齿。然而实际上,这不过是小说家之言。在真实的历史上,瓦岗寨的英雄们都可称之为义薄云天、豪气千云。
1969 年卫河清淤时, 在浚县城关公社罗庄西, 大任山西南约2公里处发现《李密墓志铭》一块。墓志用青石料作成, 高63厘米、宽81 厘米。铭文共39 行, 满行31 字。上面有篆书“ 唐上柱国邢国公李君之墓铭” 十二字。
这块墓碑的发现,让学者们非常惊喜,因为它的主人乃是瓦岗军的领袖——魏公李密,而撰写人更是大名鼎鼎的魏征。大家都知道,魏征是以能够直谏君王而出名。但很少有人知道,魏征曾做过瓦岗军的谋士,在李密手下做过文书。魏征撰写这方墓志铭时,他实际已经成为了唐朝的臣子。
李密,本是隋朝的大贵族,父亲李宽官拜上柱国,是关陇集团重要的成员。此人年少得志,欲以一本《汉书》平定天下。大业九年(613),李密随杨素之子杨玄感造反。谁知杨玄感不用李密奇谋,最终落败被杀。李密侥幸逃脱,辗转逃亡,最终于616年投靠了瓦岗军。这段史实,魏征似乎并没有录入墓志铭中。
当时,李密因奇谋百出而被瓦岗寨首领翟让所重用。在他谋划下,瓦岗军破金堤关, 杀隋大将张须陀。十三年, 让分兵与密, 别立牙帐, 号蒲山公。二月, 李密与翟让攻破隋朝最重要的粮仓——兴洛仓, 开仓娠济, 救活百万饥民,因此深受隋炀帝暴政的贫苦百姓从之入流,瓦岗军很快扩充至数十万。
四月,各地义军纷纷归附,徐懋功、秦琼、程咬金、单雄信、罗士信、魏征、王伯当、王君廓、李孟常等我们耳熟能详的豪杰,皆聚集于翟让和李密帐下。一时间,瓦岗寨英雄云集,猛将如云,谋士如雨,威震四方,有气吞万里之势。而瓦岗军之所以强大,首先是得民心,第二就是团结,秦琼、程咬金、牛进达、徐懋功等人更是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此后的戎马人生中,他们都生死相随。
对于瓦岗军的盛势,已经成为唐臣的魏征在墓志中毫不讳言地给予了赞叹:
“ 发迹谁梁, 奋飞巩洛,据敖庙而塞辑辕, 杜飞狐而临白马。绿林青犊之豪, 蒙轮扛鼎之客, 四面云合, 万里风驰。”
然而大贵族李密,只是将大多出身草莽的瓦岗英雄当做自己上位的垫脚石,而曾经的寨主翟让成了他的绊脚石。而当时,翟让早就主动将首领的位置让给了李密。最终,李密设下鸿门宴,悍然杀死了翟让。李密的豹变,让瓦岗诸豪杰大惊失色。宴会上,徐懋功险些被杀,单雄信苦苦哀求,才免于一死。
李密杀死翟让后,违背了瓦岗英雄们所崇尚的兄弟义气,最终导致瓦岗军离心离德,不像之前那么团结了。公元618年,李密东征之前曾屡次败给自己的王世充。没想到的是,瓦岗军竟惨败于洛阳城下。很显然,瓦岗军之所以输给自己的“手下败将”,就是源于李密的背信弃义。秦琼、程咬金、单雄信等人被迫投降于王世充,而李密带着王伯当投靠了唐朝。对此,魏征写道:
”俄而虑出图表, 叠起口心, 无平阴之先鸣, 有迥娱之垂翅。逐拥众西迈, 渴承明,授上柱国, 封邢国公, 拜光禄卿”。
在李渊那里,李密受到了重用,被封为邢国公。随后,魏征揭示了一条史料中未被记录的史料。按照,《旧唐书》记载,李渊派遣李密前往黎阳收拢旧部;而按照志文记载,李密是随秦王李世民攻打洛阳去了。
实际上,李渊此举是为了让李密暗中招抚身在王世充营中的旧部,而这一切在程咬金、牛进达等人的墓志铭中都有体现。在故主的感召下,秦琼、程咬金、牛进达等人果然积极响应。前文也说了,他们本是重义气之人,之所以投降王世充,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李密的生死。在得知故主尚在的情况下,秦、程、牛等人竟不顾尚在王世充营中的父母妻儿,在阵前投降了唐朝。由此看来,为了朋友,连亲人都能割爱的瓦岗英雄真如小说所说不讲义气?
虽然秦琼、程咬金等人讲义气,但李密却不讲。魏征写道:
“公威未振,主自为谋,盖当世旧部先附,多出其右,故吏后来,或居其上。怀渔阳之愤愤,耻从绛灌为伍。负其智勇,颇不自安。”
原来,瓦岗英雄们投降唐朝后,立即受到了李渊的重用,甚至李渊感谢秦琼说:“我能把身上的肉给你吃!”由此,许多李密的旧部都与李密平起平坐了。因此,李密“怀渔阳之愤愤,耻从绛灌为伍”。这两句都是典故,所谓“渔阳”指的是东汉彭宠,此人曾是光武帝刘秀的元功之臣。然而随着战事的演进,他的旧部吴汉等人在官位上超越了他,心怀嫉妒的彭宠竟悍然造反;而“耻从绛灌为伍”,是指韩信被刘邦贬为淮阴侯后,竟耻于与周勃、灌婴、樊哙等人站在一起。
之后,李密怒而出逃。对此魏征只写了四个字——“ 弃军霄遁” ,也就是离开军队逃跑了。李密只顾自己的富贵和性命,丝毫不管刚刚为自己降唐的秦琼、程咬金等人是否会受自己牵连。虽然李密智谋百出,但是他心胸狭窄、薄情寡义,难怪成不了事。正是因为有这个“无义小人”的带领,纵使瓦岗军能者如云,最终也得不了天下。
然而李世民早就算到了李密的叛逃,他派出追兵截住李密,将其斩首,与他同死的,还有忠心耿耿的王伯当。对于这个叛臣,魏征的丝毫不顾及政治正确,他的笔端充满了对故主的惋惜:
“ 借乎里高鸟未尽, 良弓避折, 狡兔未获, 韩卢已亡”
魏征竟将李密比作汉朝的韩信和卢琬,暗地里将李渊、李世民比作杀害功臣的刘邦。在笔者看来,魏征此举非常勇敢,是瓦岗寨的兄弟义气,驱使他写下了这段足以判他死刑的文字。而差点被李密杀害的徐懋功更是以德报怨,不顾个人安危,主动为李密发丧,并痛哭流涕。
由此可见,从魏征、秦琼、程咬金、王伯当到徐懋功,瓦岗寨的英雄们诠释了什么叫做义薄云天,什么叫做忠义无双,小说污蔑英雄们不讲义气,完全是胡说乱编。然而,生性凉薄、自私的李密根本不配统领这些英雄,最终生于不义,死于耻辱。幸运的是,瓦岗寨的众英雄遇到了明主李世民。在他的帐下,瓦岗旧将帮助大唐扫平群豪,横扫六胡,为后来的贞观之治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瓦岗英豪便占了四人(魏征、程咬金、徐懋功、秦琼),而牛进达、李孟常等人,也被封为公爵,并得到了陪葬昭陵的奖赏。
参考文献:
1.任思义:《李密墓志铭》及其历史价值
2.苏小华:传世本《李密墓志铭》与出土《李密墓铭》的先后关系辨证
3.王兴亚:李密墓铭的发现及其学术价值
4.《新唐书》
5.《旧唐书》
6.《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