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文学史的研究中, 有两种片面观点, 直接阻碍了文学史的全面挖掘和深入展开。
一是一部中国文学史, 几乎就是一部汉文学史, 其他少数民族的文学则被忽略, 或不能给予应有的估价和它们理应占有的地位。
二是一个人在政治上很“反动”, 是个野心家、阴谋家, 执政也很残暴, 但在文学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创作了很好的作品, 也应该给予一定的评价。政治说政治, 文学说文学。
![金主完颜亮仅存八首诗词](https://img.edusy.net/uploads/allimg/200206/202U63433-0.jpg)
金主完颜亮, 就是这样一个特殊的角色。
金, 又称金源, 意为金水发源地。据《金史》[1]称为“按出虎水”。“按出虎”为女真语, 意为“金”。因此地产金而名水。金是女真族建立起来的王朝。女真, 又名女直, 隋唐时名黑水靺鞨, 是居住在我国东北白山 (长白山) 、黑水 (黑龙江) 一带的游牧狩猎民族。于公元十二世纪初, 灭辽国, 臣服西夏, 又将宋统治者赶到江南, 偏安一隅。
其势不可阻挡, 霸气十足!
完颜亮, 据《金史》卷五《海陵亮本纪》 (第91页至118页, 以下同, 不再标出页码) , 亮, 字元功, 本名迪古乃, 以宗室子 (辽王宗干第二子) 为奉国上将军, 迁骠骑上将军。金熙宗朝, 拜右丞相, 兼都元帅。“为人僄 (piào, 轻薄) 急, 多猜忌, 残忍任数”, 并“揽持权柄, 用其腹心”。后谋弑熙宗自称帝成为金朝第四世皇帝。执政期间, 滥杀大臣, 夷其九族, 致怨声载道。亲率32万大军征伐南宋, 图一统天下。母亲劝阻, 竟至遭杀害。会师瓜洲渡, 内部兵变, 被杀, 时年四十。降封为海陵郡王, 海陵庶人, 谥曰炀。
完颜亮在位十余年, “淫嬖不择骨肉, 刑杀不问有罪”。“欲为君则弑其君, 欲伐国则弑其母, 欲夺人之妻则使之杀其夫”。至于屠灭宗族, 翦刈忠良, 就连妇姑姊妹也尽入嫔御。《金史》叹曰:“天下后世称无道主以海陵为首!”
完颜亮一生霸道, 曾自言:“吾志有三:国家大事, 皆自我出, 一也;帅师伐国, 执其君长, 问罪于前, 二也;得天下之绝色而妻之, 三也。” (《金史·高怀贞传》) 岳珂的《桯史》说他生性桀骜, “肆暴无忌”[2] (页95) , 是很客观的评价。
但就是这样一个人, 却自幼“颇知书, 好为诗词”, 后居皇位“好文辞, 犹不辍” (《桯史》, 同上) 。又金人刘祁《归潜志》 (卷一二) [3] (页136) 也谓其“虽淫暴自强, 而英锐有大志, 定官制、律令皆可观。又擢用人才, 将混一天下。功虽不成, 其强至矣”。坏处说坏, 好处说好, 都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完颜亮在诗词创作上就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他创作的诗词, 时人“能诵忆尚多”, 但其所存甚少。据岳珂《桯史》 (卷八第十二条“逆亮辞怪” (1) ) 说他“尝得其数篇, 观其所存, 寓一二于十百”, 仅由《桯史》保存下来诗五首、词三阕。所以尤足珍贵。后来清朝及近代人编纂《全金诗》、《金诗纪事》皆依据《桯史》将完颜亮的这八首作品流传至今 (2) 。
关于这八首诗词的艺术特色, 岳珂于读后认为“语出辄崛疆, 憗憗 (yìn, 不屈貌) 不为人下之意”。“其桀骜之气, 已溢于辞表” (《桯史》) 。与其人之性情相吻合, 即“文如其人”之故也。亦即鲁迅先生论文所谓“血管里流出的是血;水管里流出的是水”之意。风格即人格即指此。
当然, 还有这些作品所产生环境的影响。清人张金吾说:“金有天下之半, 五岳 (按, 山东泰山为东岳, 陕西华山为西岳, 湖南衡山为南岳, 河北恒山为北岳, 河南嵩山为中岳) 居其四, 四渎 (大淮为东渎, 大江为南渎, 大河为西渎, 大济为北渎) 有其三, 川岳炳灵, 文学之士, 后先相望。唯时士大夫禀雄深浑厚之气, 习峻厉严肃之学, 风教固殊, 气象变异, 故发为文章, 类皆华实相扶, 骨力遒上” (《金文最序》) [4]。所以完颜亮的作品, 充满了一股子“遒上”之霸气。这是地域、人文环境的因素。
另外一点必须指出的是, 完颜亮是金史上罕见的力求汉化的皇帝, 也是第一个肆力于诗作的女真人。由于一系列汉化政策的强制实施, 属文为学, 崇尚儒雅, 欲变夷狄风俗, 行中国礼乐 (《归潜志》卷十二之《辩亡》) [3] (页136) , 儒家学说成为了女真人的文化思想和民族心理的基础。“金用武得国, 无异于辽, 而一代制作能自树立唐、宋之间, 有非辽世所及, 以文而不以武也” (《金史·文艺上》) 。汉化, 特别是南宋雄烈文风之浸染, 对完颜亮诗风之影响, 是不可忽略的因素。
而那个时代 (即同时期的南宋) , 战乱频仍, 世风粗犷, 由血与泪、剑与戟铸成的诗歌, 骨力遒劲, 英雄气盛, 就是可想而知的了。我们看陆游、辛弃疾的诗歌, 就不难了解这一点了。这是时代的因素。
由于《桯史》所记载的诗, 只有诗歌出处的叙事, 而没有具体诗题, 所以造成后世引用时诗题之歧出。现根据通行的南开大学整理出版之《全金诗》[5], 具体剖析如下:
![金主完颜亮仅存八首诗词](https://img.edusy.net/uploads/allimg/200206/202UC512-1.jpg)
1.《以事出使, 道驿有竹, 辄咏之》:
“孤驿潇潇竹一丛, 不同凡卉媚春风。我心正与君相似, 只待云梢拂碧空。”
这是完颜亮未篡位、为岐王时所作。借咏竹而言志。此“竹”不同“凡卉”, 其志高远, 誓“拂”天下, 其野心, 不可小觑!充分表现了完颜亮那种“憗憗不为人下之意”。 (《桯史》)
2.《书壁述怀》:
“蛟龙潜匿隐沧波, 且与蝦蟆作混和。等待一朝头角就, 撼摇霹雳震山河。”
这也是未篡位时诗作。是借“龙”抒写自己的雄心壮志。“潜匿”只是为了“撼摇霹雳”。“震山河”与竹之“拂碧空”一样, 均为一主天下之霸气, 已溢于言表。
3.《过汝阴作》:
“门掩黄昏染绿苔, 那回踪迹半尘埃。空亭日暮乌争噪, 幽径草深人未来。数仞假山当户牖, 一池春水绕楼台。繁花不识兴亡地, 犹倚栏杆次第开。”
“黄昏”乃暗指熙宗朝的统治已不长久, 而“尘埃”乃我之发动政变, 踏破天阙, 其势不可阻挡!要做到“国家大事, 皆自我出”, 岂容他人哼哼一声!“空亭”“幽径”“假山”“春水”, 也只是“黄昏”而已。可见, 他的“兴亡”之感, 就是一种强烈的“帅师伐国”从而“得天下”的霸主意识。
4.《至卧内, 见其妻几间有岩桂植瓶中, 索笔赋》:
“绿叶枝头金缕装, 秋深自有别般香。一朝扬汝名天下, 也学君王著赭黄。”
“赭黄”, 系君王服装的颜色。要让桂花著“赭黄”, 扬名天下, 誓夺王位的锋芒已经图穷匕见了。岳珂评曰“味其词旨, 已多圭角”。所以说“盖其蓄 (按蓄谋篡位) 已不小矣”。评骘已入木三分。
![金主完颜亮仅存八首诗词](https://img.edusy.net/uploads/allimg/200206/202U63H2-2.jpg)
5.《南征至维扬, 望江左》:
“万里车书盍混同, 江南岂有别疆封?提兵百万西湖上, 立马吴山第一峰。”
按, 此诗《辽金元明诗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4年) 又作《题画屏》。《桯史》介绍其写作背景言:及得志, 将图南牧 (即亲率32万大军, 征伐南宋, 图一统天下) , 遣我 (按, 即南宋) 叛臣施宜生来 (南宋朝廷) 贺天申节, 隐画工于中, 使图临安之城邑, 及吴山、西湖之胜 (景) 以归。既进绘事, 大喜, 显然有垂涎杭、越之想。亟命撤坐间软屏, 更设所献 (图) , 而于吴山绝顶, 貌己之状 (将自己立马吴山绝顶之貌再添画上去) , 策马而立, 题其上曰云云。
根据这一详尽说明, 似作《题画屏》更恰当。又, 清人张宗橚辑《词林纪事》引《词统》曰:“海陵阅柳耆卿西湖词, 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 遂起投鞭渡江之志。乃秘隐画工于奉使中, 写临安山水, 复貌己之状, 策马立于吴山绝顶, 题其上云 (略) 。”[6] (页537) 《词统》所云, 虽源自《桯史》, 却又增加了新材料。
诗的一二句, 将秦始皇作为自己心仪的楷模, “书同文”“车同轨”, 万里江山, 一统天下!哪里还容得江南再有别人 (指南宋) 的疆域?一概讨灭, 属我大金!
三、四句塑造了一个横刀立马, 踌躇满志, 立高望远的英雄霸主的形象, 跃然纸上。张金吾所说“骨力遒上”者, 当属此。刘祁读此赞曰:“其意气亦不浅。”[3] (页3) (《归潜志》卷一)
可以与此相印证的是《归潜志》卷第一还记载了完颜亮为藩王时, 尝书人扇云:“大柄若在手, 清风满天下。”并评云:“人知其有大志。”[3] (页3) 所谓“大志”, 即篡位而一统天下也。
一副霸主的面孔。一样的桀骜, 同样的霸气!
《桯史》所记载的完颜亮的词作共三首:赋雪之《昭君怨》;赋中秋月之《鹊桥仙》;赋南征之《喜迁莺》。
1.《昭君怨》:
“昨日樵村渔浦, 今日琼川玉渚。山色卷帘看, 老峰恋。锦帐美人贪睡, 不觉天花剪水。惊问是杨花?是芦花?”
该词仍不脱词为“小词”“艳词”之传统理念, 写得柔弱秀气, 与其诗风之霸气, 形成鲜明对照, 是为两重天也。是杨花?不是杨花;是芦花?又不是芦花。实际是以其色之洁白, 其态之轻柔, 其神之飘洒, 极传雪花之神韵。让我们联系到东坡《水龙吟》咏杨花词。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评曰:“东坡《水龙吟》起云:‘似花还似非花’, 此句可作全词评语, 盖不离不即也。”这“不离不即”就是传神处。同样, “是杨花?是芦花”可作全词评语, 因为它同样活脱出了雪花之神韵:“似花还似非花。”
2.《鹊桥仙》:
“停杯不举, 停歌不发, 等候银蟾出海。不知何处片云来, 做许大通天障碍。虬髯撚断, 星眸睁裂, 唯恨剑锋不快。一挥截断紫云腰, 子细看嫦娥体态。”
关于此词的写作背景, 《桯史》载曰:迁汴 (按, 金始建都黑龙江阿城, 先后迁都中都北京, 东部开封) 之岁, 已弑其母矣 (按即扫清了坚决要南征的障碍) 。又二日而中秋, 待月不至, 赋。于词后又说:“明年竟遂前谋”。所说“前谋”, 即前说“及得志 (按指篡位) , 将图南牧” (按指征伐南宋, 要一统天下) 。而于“南牧”的问题上, 朝廷上下遇到了很大的障碍, 其中最大的障碍, 就是他的母亲也反对他南征, 劝他实行“和平共处”的国策。而完颜亮根本不听这些反对意见, “国家大事, 皆自我出”, 独断专行, 称王称霸, 不论大臣宿将, 有异必杀。
故其借“待月不至”, 浮云障碍之景, 抒发其“一挥截断紫云腰”之雄心大志, 决心要剔除一切障碍, 横扫天下, 仔细看那“嫦娥体态”, 见那“银蟾出海”!可见, 咏月, 即抒怀也。的确为大气派。
这样, “使御前都统骠骑卫大将军韩夷耶将射雕军二万三千围, 子细军一万, 先下两淮。临发, 赐所制《喜迁莺》以为宠”。[2] (页96) (《桯史》)
3.《喜迁莺》:
“旌麾初举, 正駃騠 (良马) 力健, 嘶风江渚。射虎将军, 落雕都尉, 绣帽锦袍翘楚。怒磔 (裂牲以祭国门神) 戟髯争奋, 卷地一声鼙鼓。笑谈顷, 指长江齐楚 (按, 金太宗完颜晟天会五年立宋降臣张邦昌为傀儡皇帝, 建立伪楚国。八年又立刘豫为皇帝, 建立大齐国。这里泛指南宋地域) , 六师飞渡。此去, 无自堕。金印如斗, 独在功名取。断锁 (厉害) 机谋, 垂鞭方略, 人事本无今古。试展卧龙 (指诸葛亮) 韬韫, 果见成功旦暮。问江左, 想云蜺望切, 玄黄 (天地) 迎路。”
![金主完颜亮仅存八首诗词](https://img.edusy.net/uploads/allimg/200206/202U611E-3.jpg)
这是一篇剑拔弩张的征讨宣战书, 是一篇充满了英雄气概的决战必胜的誓言书。
全词以汉代名将“射虎将军”“落雕都尉”大将军李广为自己的化身, 直是气吞霄汉。老子天下第一!
战马“嘶风”, “怒磔”祭祀, 鼙鼓“卷地”, 六师“飞渡”, 极度渲染出一种所向披靡、天下无敌的英雄气概。再加上李广的神勇, 孔明的机谋, 任天地玄黄, 也成功旦暮!
“笑谈顷, 指长江齐楚”与东坡《念奴娇》之“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同出一辙。英气凌人, 亦自雄壮, 铜琶铁板, 是为双绝。一代霸主, 堪称“千古风流人物”。
总之, 作为一代霸主的完颜亮, 其作品流传仅此八首诗词。然而就从这极其珍贵的少量作品中, 也极其鲜明地展现了他的性格特征, 并可窥见金源一个时代的文学风貌。岳珂《桯史》在记载了这些作品之后, 说, “观其所存, 寓一二于十百, 其桀骜之气, 已溢于辞表, 它盖可知也。犬唁鸮鸣, 要充其性, 不足乎议”也。已是一个很好的概括。
- 上一篇:永德名山(32):万岁山
- 下一篇:王安石:纵使非议满身,你依然令我们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