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地区位于广东省与福建省的连接处,几千年前来孵育出灿烂的潮汕文化。众所周知,潮汕人爱抱团是出了名的,以至于形成了一个比较封闭的圈子,难以接受外来文化。
不过,说来奇怪,谁都不服的潮汕人偏偏很佩服两个外来人。不仅仅是佩服,还将他们奉若神明,立祠加以纪念。
这两个人,分别是唐朝诗人韩愈和宋朝文学家文天祥。
韩愈,是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生于768年。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享有“文章巨公”“百代文宗”的美誉。那么,韩愈与潮汕地区有什么关系呢?
819年,唐宪宗派遣使者前往凤翔迎接佛骨进入宫中。当时,韩愈官至吏部侍郎。在文人之中,韩愈的官也算做得比较大了。不过,韩愈一张嘴巴很“讨嫌”,喜欢在朝廷里“乱说话”,多次被贬斥到外地。这次,他依然没有接受教训,还上了一道《论佛骨表》,痛斥佛之不可信,请求将佛骨“投诸水火,永绝根本,断天下之疑,绝后代之惑”。
唐宪宗龙颜大怒,要将韩愈杀掉。幸亏裴度、崔群等人极力劝谏,就连皇亲国戚都觉得杀掉韩愈的惩罚太重了,为他求情。于是,唐宪宗将韩愈贬为潮州刺史。
唐朝时期的潮州,还是一片蛮荒之地,毒瘴弥漫,贬斥到潮州的官员,几乎是有去无回。因此,韩愈的心是绝望的,行至陕西境内的蓝田关时,挥笔写了一首七律《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本为圣朝除弊政,敢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在这首七律里,韩愈充满了悲观情绪,叮嘱侄孙韩湘为自己收尸。
韩愈到了潮州后,赶紧给唐宪宗上了一份《潮州刺史谢表》,向他认错。当然,在等待唐宪宗回复的漫长时间里,韩愈也没有闲着。他在潮州开办学校,培养人才,把中原文化带到潮州这块僻壤之地。
与此同时,韩愈在潮州兴修水利、赎赦奴隶,还捕杀和驱逐鳄鱼,干了不少利国利民的民生实事。
尽管韩愈在潮州只住了8个月,在820年春天就离开了潮州,转任袁州(今江西宜春)刺史,但他给潮汕地区带来的中原文化,为潮汕地区所做的民生实事,让潮汕民众深切感怀。潮汕民众对他奉若神明,立祠加以纪念。
不仅如此,潮汕民众还将韩愈祭鳄鱼的地方叫做“韩埔”,渡口叫“韩渡”,把大江叫做“韩江”,江对面的山叫做“韩山”,正所谓“山也姓韩,水也姓韩”。
说完韩愈,再来说文天祥。
文天祥是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生于1236年。文天祥20岁就考中状元,是一名杰出的文学家,还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诗篇。文天祥的官做得更大,官至宰相。
文天祥与潮汕地区有什么关系呢?
1278年,文天祥辅佐年幼的宋端宗,在进攻江西时失败,不得不退到广东。当年11月,文天祥等人进驻潮汕地区的潮阳。12月,文天祥在海丰五坡岭时,元军张弘范的军队突然出现。经过一番激战,文天祥兵败被俘,被囚禁在船上。1279年,文天祥乘船经过伶仃洋时作下了千古名篇《过零丁洋》,表明自己坚贞不屈的心迹。
屈指一算,文天祥在潮汕地区总共只度过了2个月时光。在这2个月时间里,文天祥打败了潮州盗贼陈懿、刘兴,赶走了陈懿,擒杀了刘兴,为潮汕民众清除了一大祸害。
更重要的是,当文天祥面对强大的元军,屡战屡败时,潮汕民众仍然追随他的脚步,为了华夏文明的存续而激烈抗争。他们是一个战壕的战友。
当年,文天祥在潮阳海门时,曾登上莲花峰,遥望在海上流浪的宋端宗舟船踪影,在峰下一块石头上仗剑刻下“终南”二字,表明自己义无反顾追随国君南下的决心。现在,“终南”石碑还保存在莲花峰下,供游人凭吊。
潮汕民众感怀文天祥的忠义,在海门建立“忠贤祠”“丹心亭”,立下“文公石雕像”以纪念他。除此之外,文天祥壮烈牺牲后,潮汕地区各地兴建了许多纪念文天祥的祠堂。700多年来,这些祠堂香火从来没有中断过。
【参考资料:《韩愈》《文天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