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文章阅读 > 瓦岗军起义

瓦岗军起义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2-04 23:06:40
阅读:

瓦岗寨起义,又称瓦岗军起义,是隋大业七年(611年)至隋大业十四年(618年)期间发生的一场农民起义。

瓦岗农民起义,在历史舞台上活动了七、八年时间,动员了上百万的群众,转战中原, “破化及,摧世充,声动万里,威行四方”,演出了许多雄伟壮观的活剧, 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历史,在推翻隋王朝的整个斗争中,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这是瓦岗军的巨大历史功绩。遗憾的是,这样一支强大的军队,及其保护下的政权,并没有维持多久,就走向下坡路, 以至最后失败。

事件背景

公元611年,山东、河南等地发生大水灾,淹没四十余郡;次年,山东又发大旱。此后,关中地区又发生瘟疫和大旱。百姓废业,无以自给,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而隋炀帝却对官仓控制严格,致使百姓只能以树皮或泥士为食。

公元612年, 隋炀帝不顾百姓之安危,在全国范围内大肆征兵,进讨高丽。第一次出兵前,他征调大批工匠在山东东莱海口大规模造船。工匠被迫在水中不分昼夜地劳作,腰部以下都生了蛆,死亡者十之三四。而行军途中的民工和兵士,大多因饥饿困乏,倒毙路旁,尸臭不绝。

当一切准备就绪后,隋军一百多万人分海、陆两路进攻高丽,结果大败,只有二千余人侥幸逃回。次年,隋炀帝第二次征讨高丽,被逼上死亡边缘的农民在洛阳兴兵暴动,炀帝因后顾之忧,只好退兵。到了公元614年,国内农民起义席卷大江南北,炀帝妄想以对外胜利来扭转危亡的命运,对高丽进行了第三次征讨。

瓦岗军起义

起义经过

起义起因

瓦岗军的首领翟让,是韦城(今河南省滑县)人, 在东郡(今河南省濮阳县)衙门做法曹(管理监狱的小官)。后来,因为犯了一点小过,被关进监狱,判了死刑。狱卒黄君汉平日很敬佩翟让,看到翟让突遭横祸,非常同情他。一天夜里,趁天黑无人,黄君汉偷偷地对翟让说:“现在天下大势已经看得很清楚了,像您这样的人才,难道就这样在监狱里等死吗?”翟让说:“我现在好比是被关在圈里的猪,由不得自己啊,是死是活全靠您!”黄君汉急忙打开翟让身上的枷锁,让他逃跑。翟让一边道谢,一边哭着说:“蒙您救助,我得以死里逃生。可是,我走了以后,您怎么办呢?”黄君汉生气地说:“你这是什么话!我看你是个有抱负的人,将来能干出- -番拯救百姓的事业,才不顾个人安危放了你,你怎么像个小孩子一样哭哭啼啼呢?你只管去千大事业吧,不要为我担心。”说完,两个人就分手了。

翟让逃出东郡,回到韦城老家。这时候,他家乡的农民正在酝酿起义,他和哥哥翟弘、侄儿翟摩侯,还有同郡的青年勇士徐世绩(后来改名李绩)、单雄信等人一起上了瓦岗寨,举起了起义的大旗。起义军活跃在南北运河之间二百多里的广大地区,杀富济贫,队伍不断壮大。

起义发展

瓦岗军迅速发展,给军需带来困难。徐世勣献计曰:“此地为公与乡土,人多相识,不宜侵掠。宋、郑两郡,地管御河,官旅运往不绝,若能截取,足以自资。”让从其方,于是沿运河截获商旅公物,军旅大振。大业十年(614年)十二月,率兵攻克郑州、商丘等郡县,缴获大批军械物资,控制了从梁(开封)至黎阳(浚县)一段永济渠。 瓦岗军的胜利,震动了隋王朝,大业十一年(615年)令齐郡通守张须陀镇压瓦岗军。在力量悬殊情况下,义军被迫撤离宋、郑,守瓦岗,转战树林沙丘之间,在广大农民的支持下,终于击退了张须陀。后韦城周文举、雍丘(今杞县)李公逸、内黄王伯当率部投瓦岗。

大业十二年(616年),贵族出身的李密,在参与杨玄感兵变失败后,流浪无着,经王全伯当介绍,加入瓦岗军,密识兵书,有谋略,很受翟让器重,遇事辄与相商。为扩大根据地,瓦岗军继续向隋军出击。翟让率兵数千,攻克韦城,占领东郡白马(今滑县白马墙),杀死君太守;单雄信率军北上,连下浚县、汤阴、内黄;李密率兵攻打濮阳、范县,至白堽(北有密城),扎寨为营。义军所到之处,农民纷纷响应,部众增至数万。

大业十二年(616年)十月,李密建议西取洛阳。单雄信率精兵三千,绕道攻荥阳,翟让、徐世勣、李密率大军破金堤关(今荥阳东北),荥阳太守张庆告急,炀帝复令张须陀为河南讨伐使,统率各路大军前去镇压。初对垒,让有惧色,密曰:“须陀勇而无谋,既骄且狠,可一战而擒之。”密与世责力、伯当伏于大海寺北林中,让引与战,稍却。须陀急追,伏兵四起,前后合击,官军大溃,遂斩须陀于阵,副将贾务本受伤身死,部将秦叔宝(秦琼)、罗士信(误传为罗成)东窜投裴仁基去了。

内部分裂

就在瓦岗军势将灭隋的关键时刻,内部发生了分裂。平时李密结党拉派,培植私人势力,早为部下觉察,私下多有怨言,劝让自立,让从大局出发,以团结为重,说服众属。李密稍有所闻,嫉妒在心,于617年十一月十一日,借庆贺石子河战役胜利名义,设宴招让入席,暗使党徒蔡建德将翟让杀死。王儒信、翟弘、摩侯同时遇害,徐世勣被砍伤,王伯当、单雄信叩头求饶,方得幸免。翟让被害以后,部将非常寒心,认识到李密原是个气度狭窄,忘恩负义之徒,所以离心日重,战斗力日衰,从此瓦岗军走向了下坡路。

起义兵败

大业十四年(618年)三月,叛贼司马德勘宇文化及在江都煽动卫兵兵变弑逆隋炀帝后,率兵十万,欲争中原。洛阳留守越王杨侗闻炀帝被弑,在洛阳称帝,号皇泰主。他怕宇文化及北归西侵,便招降李密,封密为太尉、尚书、行军元帅等职,令其讨伐宇文化及。宇文化及据滑州,攻黎阳。黎阳守将徐世勣,初战不利,退保仓城。密率众往救,在童山与化及决战,此次战斗非常激烈,双方死伤都很惨重,李密中箭落马,幸得秦琼相救,方得脱险。再经世勣力战,击败化及,宇文化及退保魏县,亦自称帝,后被窦建德杀于聊城。

大业十四年(618年)七月,童山大战结束,李密回洛阳请功,途闻王世充政变,不敢回城,暂驻金墉。王世充乘李密大战后疲惫之机,向密突然发动进攻。魏徵谏,此时应“深沟高垒,待敌粮尽,追而击之,可得全胜”,被认为“老生常谈”,不予理睬,结果第一天战斗便遭失利,大将裴行俨、孙长岳、程咬金都受重伤。九月两军决战,世充伏兵北邙,李密麻痹轻敌,结果被伏兵四处掩杀,瓦岗军全线崩溃。裴仁基、祖君彦、裴行俨、程咬金、秦叔宝、罗士信被俘;郑颋被部下所杀,举城投降;邴元真、单雄信等均向王世充投降。李密率残兵两万西投李渊。至此,瓦岗寨起义失败。

瓦岗军起义

主要战役

大海寺之战

隋大业十二年(616年)十月,翟让领导的瓦岗军在荥阳大海寺(今河南荣阳东北)地区,击败隋张须陀军的一次作战。十二年,瓦岗军在翟让领导下已发展成为河南地区最强的一支农民起义军。十月,曾随礼部尚书杨玄感起兵反隋的李密投靠程让后,即建议瓦岗军席卷二京(长安、洛阳)、诛暴灭隋。时瓦岗军粮食供给不足,仅靠截取隋廷漕运来维持军需。于是,翟让采纳李密的计谋,决定先取荥阳(今河南郑州),夺取粮仓,进一步壮大力量,然后再图进取。据此,翟让率军由瓦岗寨(今河南滑县东南)西进,相继攻占金堤关(今河南荥阳东北)和荣阳郡大部县城,进逼荣阳城。隋炀帝杨广命河南道十二郡讨捕大使张须陀为荥阳通守,率其精锐万余前往镇压。张须陀普镇压山东地区多支农民起义军,号称“名将”。翟让利用张须陀轻视农民起义军的骄狂心理,预先深兵千余人(一说数千人)埋伏于大海寺北树林内,而以主力从正面迎敌。张须陀军以方阵进击,翟让率军接战后退染张须陀秉机追击10余里,至大海寺附近,瓦岗军伏兵骤起,将隋军包围。经过激战,大败隋军杀张须陀,其副将贾务本受重伤后率残部5000余溃逃。瓦岗军乘胜攻占荥阳城,为夺取粮仓,发展壮大力量,创造了有利条件。

洛口仓之战

大业十三年(617年),瓦岗军首领翟让李密率兵袭取隋重要粮食储存地洛口仓(今河南巩义东北)的作战。是年二月,投奔瓦岗军的李密认为东都(今洛阳)空虚,士兵缺乏训练,没有战斗力;留守东都的隋炀帝之孙越王杨侗年幼无知,诸官政令不统一- ,士民离心离德;段达元文都这类隋朝旧将,周而无谋,控制不住局势。于是,便建议都让乘违攻东都。同时,他还派亲信装叔方侦察城内的实况,被留守官发觉后,加强守备措施,并且飞快向江都炀帝报告。在攻城之势到了不可不发之时,李密、翟让率领精兵7000人,出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越过方山,从罗口(今巩义东南)袭击洛口仓,一举取得成功。打开粮仓,任饥民随意去拿,连老人孩子都尽力背粮,几十里道路上一一个接-一个。瓦岗军占领洛口仓,开仓济贫,不仅从政治上广泛发动了穷苦百姓参加义军,也有着重要的军事价值。瓦岗军切断了东都洛阳重要的粮食供应基地,占领了战略要地,以逸待劳,取得了主动。

石子河之战

隋大业十三年(617年),瓦岗军继夺取洛口仓后,在石子河(今河南巩义东南)东南粉碎隋军东西两面夹攻的一次伏击战。是年二月,越王杨侗派虎贲郎将刘长恭、光禄少卿房谢为帅,带领步骑2.5万人征讨瓦岗军。当初,东都(今洛阳市)的官宦子弟都以为瓦岗军是- -群饥不挥食的乌合之众,容易攻破,纷纷应募争功。奉诏的官兵衣者整齐,武器精良,军容倒也盛大。刘长恭率兵自洛阳东进,炀帝又命河南讨捕大使裴仁基等率本部人马从泥水(今河南荥阳西北)出发,欲东西两面夹击瓦岗军,约定十一日在路口仓城南会师。隋军的作战计划,早已被翟让、李密获知。从东都来的兵先到达作战地城,士兵还没吃早饭,刘长恭便驱赶他们渡洛水,一字排开,列阵石子河西,南北相接10余里。翟让.李密便选精兵强勇,共分10队,令4队埋伏在横岭(今河南巩义东)下阻击装仁基部,派6队列阵石子河东。刘长恭见瓦岗军人少,轻视其作战能力。翟让先与隋军接战。正当双方胶着之时,李密率领大队人马横冲敌阵。隋兵又饥又疲,败退逃散。刘长恭等解衣潜逃,保住性命,奔还东都,部属死者十之五六。翟让和李密全部收缴隋军丢弃的辎重器甲,威声大振。裴仁基闻风,惧不敢进,电兵百花谷(今河南巩义东南) ,固垒自守。

黑石之战

隋大业十三年(义宁元年,617年),瓦岗军主帅李密在黑石(今河南巩义南) ,重创隋江都通守王世充的一一次重要作战。是年十月,王世充率各路隋军10余万人在洛口向瓦岗军发起进攻。二十五日,王世充夜度洛水,在黑石扎营。翌日,两军在洛水北岸会战。隋军戈矛多,依险隘交战有利。瓦岗军长枪马骑占优势,适宜平原作战。当时交战地城,北限大山,南临洛水,地势狭窄,骑兵难驰。王世充在交战之初,凭借有利地形,扬其所长,纵兵猛击李密,瓦岗军迎战失利,护军柴孝和溺死于洛水。王世充围攻月城(今河南巩义西北)时,李密派部属带兵东走月城助阵,亲自率领精锐的骑兵偷袭王世充的黑石大本营。隋军惊恐万分,连续6次举烽火告急。王世充慌忙放弃围攻月城,狼狈自数;李密率部随其后猛烈追杀,大败隋军,斩首3000余级。十一月初九,两军又在石子河(今河南巩义东)布阵而战。李密布阵南北10余里,翟让率军先与王世充战,不利而退,王世充军追击瓦岗军,王伯当装仁基从一旁横断隋军后路,李密率领中军反击,王世充军惨败西逃。十二月二十四日,王世充部粮草供应紧张,夜袭仓城(今河南巩义东洛口仓),中瓦岗军埋伏,大败而逃。在这次战斗中,隋军骁将费青奴被杀,士卒战溺死者千余人。黑石之战,李密兼采“围魏教赵”之长,派兵退保月城,亲自抄袭隋军大营;随后,两军摆阵于石子河,既正面进攻又侧后袭击,收到了大败王世充的奇效。

洛南之战

隋义宁二年(618年),瓦岗军在洛口仓(今河南巩义东北)附近的洛水之南,击败隋江都通守王世充的又一次重要作战。是年正月,王世充得到东都7万援军的补充后,在洛水之北进攻李密部,又被打败,于是,兵屯巩县(今河南巩义东南)之北。正月十五日,命令诸军建造浮桥,伺机大举反攻瓦岗军。由于缺乏统一指挥,形成桥先造成的先进攻前后动作不一-的局面。虎贲郎将王辩攻破瓦岗军外栅,李密营中惊扰乱作一团,将要败溃。王世充却不晓得这时战况,鸣号角收拢王辩军,李密乘机率领敢死队猛烈反击。隋军大败,争相过桥,溺死者万余人。王辩等6员大将阵亡,王世充得以幸免,洛水之北的隋军全线责散。王世充自知战败负罪,不敢回东都,带余部直奔河阳(今河南孟州南)。这一夜,疾风寒雨,士卒涉水过河,衣服湿透,在途中冻死者又以万计。王世充独自带数千人马撒回河阳,自我关押请罪。越王杨侗在用人之际不敢惩治重臣,反而派使者赦免其罪,召还东都,赐金帛、美女以稳定其情绪。王世充收拢逃亡流散的残兵,得万余人,屯兵含嘉城(今洛阳市东北),从此不敢轻易出兵。李密半领的瓦岗军却乘胜占领金墉城(今河南洛阳东),义军迅速发展到30万人,陈兵于北邙山一线,向南威过上春门。十九日,隋将金紫光禄大夫段达民部尚书韦津出兵抗拒。段达看到李密兵马强大,胆怯率兵退回。李密纵兵追赶,隋军当即溃散,韦津死于战中。洛水南岸之战,李密数次抓住隋军撤退之机,猛击半渡之兵,穷追不舍,获得成功。偃师(今河南偃师东)、柏谷(今河南宜阳南)及河阳等地的隋将纷纷率部投降。江淮等许多地方的义军争先恐后响应瓦岗军,李密所率义军得到长足发展。

瓦岗军起义

黎阳之战

唐武德元年(618年),瓦岗军在黎阳(今河南浚县东)与宇文化及官僚集团的一次正面消耗战斗。是年六月,弑杀隋场帝而独揽大权的字文化及率兵10万自江都北指黎阳,分兵围瓦岗军将领徐世勤军于仓城。李密亲自带领2万步骑前去迎战。当时隋越王杨侗已称帝,遗使授予李密太驸、尚书令、东南道大行台行军元帅、魏国公等头衔,命令他先平字文化及,然后人朝辅政。宇文化及兵至黎阳,与瓦岗军相遇,李密知宇文化及军粮草不足,利在急战,有意不与之交锋,却深兵阻遏其归路,又深遣徐世勤周守家阳仓(今河南浚县西南)。字文化及多次进攻仓城,仍不能克。李密算计着宇文化及粮已用尽,难以支持,于是假装与之讲和,以麻痹其部属。宇文化及却不醒悟,还寄希望李密赠送粮草,而对其部属用粮毫不控制。后来他发现中计,非常生气,与李密在卫州的童山(今河南浚县西南)下摆开战场,从早到晚鏖战。李密被流矢射伤堕马,昏死过去,被部将秦叔宝救回,退屯于汲县(今河南卫辉市)。宇文化及部也力竭粮尽,部下又纷纷背叛他,便率部北趋魏县(今河北大名西南)。字文化及部将陈智略、张童儿等先后归附瓦岗军。起初,字文化及留辎重于东郡(今河南滑县东南),派刑部尚书王轨守之。这时,王轨连整个都一起向李密投降。黎阳之战是瓦岗军以寡敌众的--场阻击战,对迟滞宇文化及北归东都,瓦解隋军起到了重要作用。

邙山之战

唐武德元年(618年),瓦岗军首领李密与抢先在洛阳发动官廷政变成功的王世充,在北邙山(今河南洛阳市北)一带发生的大规模作战。自从李密向隋皇泰主杨侗称臣以后,在与宇文化及作战时,每获胜都遣使向杨侗告捷,逮住杀害隋场帝的凶手于弘达也及时献上,以求恩宠。杨侗召李密人朝议事,率部开到温县(今河南温县)。王世充杀元文都等,在东都洛阳抢先发动了官廷政变。李密人东都称帝的美梦被打破,只得仍驻扎在金墉城(今河南洛阳东)。唐武德元年九月,王世充抓住瓦岗军久战疲惫,军心不稳,尤其是破宇文化及时,伤亡很重又未得到休整机,挑选精锐2万余人,马2000余匹,屯兵通济策(今河南孟州境内)南,在渠上架起三座桥,以便与瓦岗军决战。李密留王伯当守大本营金墉城,亲领精兵出偃师(今河南偃师东) ,在邙山南麓摆阵迎战王世充。在商议作战方案时,裴仁基提出乘洛阳空虚,率精兵逼东都,使王世充奔命疲劳,将其击破的建议;魏征提出以逸待劳奇策,李密都不予采纳,却采纳多数将领的欲战主张。王世充部到达后,立即派出数百骑兵在偃师城北攻打瓦岗军将领单雄信。瓦岗军骁将裴行俨、孙长乐、程咬金等10余人皆遇重创。当时,李密初胜宇文化及,轻视王世充,不设壁垒。王世充夜遗200余骑潜人北邙山,埋伏溪谷之中,次日凌展,动员部下暂死冲锋,未等李密军成列,抢先发起猛攻。李密军战败,其部将裴仁基祖君彦等数十人被俘,李密带领残兵万余人驰奔洛口仓(今河南巩义东北)。王世充围攻偃师,守将郑题部属士卒暗中叛变,把城池献给王世充。李密正准备退守路口仓城,其长史邴元真却已暗中派人给王世充送信,勾引王世充部跟踪偷袭。李密察觉此事以后,表面若无其事,准备重操故伎,在王世充部半渡洛水时,突然袭击。由于内奸做手脚,等到王世充军已渡过洛水时,李密的报警人员却还不发号,贻误战机,却让王世充偷袭成功。李密自感力不胜敌,带领随行人马逃遁,直接奔向虎牢(今河南荥阳西北),邴元真把瓦岗军赖以生存的洛口仓城献给了王世充。这次北邙山之战,王世充共俘降瓦岗军10余万人,瓦岗军将领数十人被俘,陈智略、张童仁、单雄信等投降。李密率残部逃至河阳(今河南孟州南)后,还企图南阻黄河,北守太行山,东连黎阳,以图进取。但是,这时诸将情绪沮丧到极点,认为大势已去,难以恢复。在进退维谷的窘境下,李密率残部2万人进人关中,投降了唐王朝。其他将帅和州县首领则多归附于王世充。北邙山的惨败,使瓦岗军瓦解,溃不成军。李密轻敌是致败的重要原因,而瓦岗军内部叛徒出卖军情和军机,充作内应,也是李密连战皆败,愈败愈惨的一个致命的原因。

主要人物

翟让(?—617),隋末农民起义瓦岗军领袖,东郡韦城县(今河南滑县东南)人。曾任寿郡法曹,犯法当斩,狱吏黄君汉知其骁勇,不顾个人安危,私自释放。隋大业七年(611年),翟让与同郡人徐世绩、单雄信起兵瓦岗。

李密(582—619),隋末农民起义中瓦岗军领袖。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隋大业九年(613年),杨玄感于黎阳起兵反隋,召李密出谋划策。后杨玄感败,李密逃亡。十二年。入瓦岗军。

价值意义

瓦岗寨起义历经八年,它和中国其它农民起义一起,经过浴血奋战,参与了推翻隋王朝的斗争,沉重地打击了世族豪强地主阶级。由此,中国进入了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瓦岗寨起义的故事是深入人心的。那大抵是因为“隋唐演义”、“说唐”等历史小说的广泛流传、一代又一代地说书人和传统戏曲的创作和渲染,使得义军首领和他们的斗争史迹成为家喻户晓的故事。还因为它处在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关头,它推翻的是历史上最荒唐无道的隋炀帝,它引发的是历史上最值得称赞的唐王朝,是贞观之治。

战役遗址

瓦岗寨被人们誉为“隋唐风云第一寨”,游客为争相一睹瓦岗寨雄姿而纷至沓来瓦岗寨景区为“一街多景”:一街为“隋唐商业街”,古建筑群多迭3000余亩,街道宽敞,树木苍翠,商贾云集。在此可领略唐朝盛世的繁华,追寻己逝的隋韵唐风;多景为瓦岗军点将台遗址(占地150多亩,分为瓦岗寨城楼、牌坊、二贤庄度假村等多个景点)、瓦岗军遗址区、家眷耕织区、战阵迷宫区、沙场演武区、国公祠、地穴宫、瓦岗军事迹展厅、瓦岗湖、怪阵、程咬金篱笆院、振义草堂、翟家院子、天阵、地阵、石棋阵、梅花桩、演武场、东岳庙等旅游景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