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强强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文化点心铺“:写文人,读诗词,讲故事,这里只讲跟文学有关的事情
对于王安石,在历史上,人们提到最多的是他政治家,思想家和改革家的身份。在北宋历史上,王安石可以说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他自幼随父亲宦游各地,深切地感受到了底层劳动者的艰辛,于是立下了“矫世变俗”的志向。
后来经过曾巩,欧阳修的举荐,博学多才的王安石终于登上相位,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熙宁变法”。然而变法从一开始实施就遭到了以“司马光”为首的守旧顽固势力的激烈抵抗,在实施了15年之后就失败了。
其实除了卓越的政治才能以外,王安石在文学创作上也做出了巨大成就。今天笔者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王安石的一首抒情小诗《泊船瓜洲》。诗中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之所以广为人知就在于一个“绿”字。整首诗将思乡情与报国志融为一体,清新灵动冠绝古今。
《泊船瓜洲》王安石 (宋代)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这首诗作于熙宁八年,即公元1075年,王安石第二次拜相。这年春天,他离开钟山到东京,路过瓜洲,写下此诗。从诗中可以明显地感受到,作者此时即对故乡充满了思念之情,但同时也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对此,也有人存在异议,认为这首诗也有可能是王安石第一次罢相后所作。然而,无论是哪种观点,此时的王安石都已到了知天命之年。人生苦短,岁月匆匆,作为一名政治家和改革家,此时的王安石心中必定是五味杂陈,诸多感慨:回首往昔,变法失败,宦海沉浮,遥望未来,世事多艰,唯有坚守。
整首诗的大意简单明了:春日夜里,诗人行船经过瓜州,于是就停泊在瓜洲岸边。他隔江遥望对岸的京口,不由地想起了自己的家乡:这里距离故乡只隔着几座青山,并不遥远。此时,和煦的春风吹绿了长江两岸,而我何时才能伴着皎洁的明月返回家乡呢?
诗题“泊船瓜洲”点明了诗人站立的位置。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诗人眼中所见。诗人站在位于长江北岸的瓜洲渡口放眼向南望去,感觉南岸的“京口”与北岸的“瓜洲”离地如此之近,只有一条江水的距离。于是,诗人不由地联想到他的家乡钟山与他也只隔几座山而已,也已经不远了。次句“钟山只隔数重山”含蓄地写出了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第三句为流传千古的名句,依然是在描写刻画景物,描绘了春天吹拂之下,长江两岸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色。其中,“绿”字向来为人称道。这个字用得极其好!好在何处呢?好在把一种颜色名活用成了动词,使得满篇皆绿,两岸皆绿,大地春回。
好在仅用了一个字就把春天的景色写尽了。因为最能代表春天的颜色不是绿色又是什么颜色呢?好在这个字写出了春风的威力,写出了节气的威力,写出了自然的威力。这种威力是属于大自然的,磅礴有力,势不可挡,让人不由地感到人类力量的微不足道。
值得注意的还有“春风”“明月”和那个“还”字。这里的“还”不仅仅是指还乡,还指何时返回都城,回到励精图治的政治生活中去。因为在中国古典诗歌的抒情传统中,“清风明月”常常被文人骚客用来代值精神家园的回归,以及快乐自适的理想人生境界。
这里的“春风”不仅仅是指春风,而是隐灯美好的政治气候,“明月”也不仅仅是指明月,而是贤明君主对自己的赏识。诗人想象着以后的政治生活中会有“春风明月”的良机,想象着自己重回政坛,锐意进取,普天之下皆是“春风明月”的美景。在诗人眼中,“清风明月”是宇宙中最美好的生命象征,有这样美好的景物存在,人生便有根据,便有希望。
(注:文中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删除,在此感谢图片的提供者。)